一线的“老黄牛”
1986年,年仅18岁的郑运贞踏入水电行业,直接就步入“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任二队四处班长,之后辗转李家峡、尼那、直岗、团坡、官地水电站等十多个项目,他这扎根基层一干就是34年。34年没有让他生出疲态,反而让他总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他是施工现场协调管理的“总指挥”,是工作传帮带的带头人,是一名勤劳干事的践行者”同事领导这么评价他。
此外,在同事眼中,郑运贞也是个耿直的“话唠”,在工作中,他喜欢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每次都能说到点上。此外,他还喜欢研究搞技术小革新,用简单的办法完成复杂的事情,有效帮助单位提升了劳动效益。在同事们眼里,他“点子多,干劲足,不怕苦,人缘好”,是一个善于从工作中获取快乐的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郑”。
2013年至2016年期间,一直从事水电站管理的他调入新能源风电项目,他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短时间内就熟知现场,掌握风电业务管理模式,主要负责协调现场生产技术管理,风电机组起吊安装、协调指挥等重要工作。
“基础环明天到位,老郑尽快安排进场卸车。”对讲机传来项目经理的声音。话音刚落,郑运贞立马着手准备。他仔细观察完现场后,选定了距离施工区域1-2米的位置,这样既避免二次倒运发生更大成本,又有利于下一步的吊装工作。同事们都夸他“老道”。随后,他迅速召集工人清理地面并做好压实。为了保证平整度,他拿着水平尺来回测量,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还反复叮嘱工人一定要仔细。随着风机基础达到质量要求后,下一步开始机组安装塔筒、叶片等设备吊装,面对这么重的配件,用多少T吊车才能满足吊装需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样对策?这个问题值得老郑思考。吊装时场地的平整度、吊车与基础之间作业间距、现场安全、施工人员协调等等,老郑总是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对策,完美地完成机组起吊安装过程中的每项任务。
随后,水电四局成功中标叶巴滩水电站左岸高线工程,郑运贞作为“中坚力量”被选入前期建设小组。面对前期工期紧、任务重,在临建工作中,他连夜蹲守,与技术部门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在不足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前期临建工作,60多名员工从进场租住的地方搬回新建的项目部营地,这也为项目下一阶段正式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年,他因长期奔波突发腿部疾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依旧坚持驻守现场,最后已经严重到没法行动了,他才不甘心地去医院治疗,因病情较重,医生强烈建议休假治疗1年。恢复过程中,他总是“心痒痒”,常常向同事们打听单位近况,巴不得早日回归工地。看着日渐回复的身体,他主动申请返岗回到新疆房建项目继续从事他的现场生产管理工作,满足了他一向喜欢“转”工地的愿望。
“老郑,1号楼筏板浇筑,泵车到位了没?”对讲机里传来声音,老郑回道“马上就位,准备浇筑作业。”每天他穿梭在每栋楼的作业面上,叮嘱着工人紧张有序地作业。从微运动看出,每天五六万步都是常态,他着实把工地当成自己徒步的“操场”。
“老郑,老郑,钢筋车到了,抓紧安排人和吊车卸钢筋”“老郑,1号楼绑扎钢筋材料不足了,抓紧安排塔吊继续配送”负责现场技术工作的“小河南”在对讲机喊道,老郑听到后,总是第一时间赶过去,立马协调解决,有时忙了一天的他,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直至每个工作面捋顺。
头戴安全帽,手里拿着对讲机,在他看来,对讲机是他这一生在现场最好的“陪伴”,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马上到位,必须拿下,一定完成”,这些肯定的词语都是他一直惯用的,句句铿锵有力,也能保证完成任务。
为顺利推动项目生产施工工作,他每日组织施工队班组负责人、各职能部门、现场技术等负责人参加“碰头会”,对当天作业内容及过程中存在的当面提出,当场解决,做到事不隔夜,有序推进工程进度。
“老刘,2号楼钢筋绑扎完成没?”调度会上的老郑,严肃而又郑重,眼睛瞪的特别大,就是担心因管理不善日计划完成不了就会耽误周计划,还未等对方开口,他就“严肃”批评了老刘,下了“死命令”,务必让他将进度赶到前面。开会时,他总是眼睛看着本子好似在“读”计划,一点都不卡壳,当你走近一步才发现不过就草草几个字,原来写好的计划就保存在他的脑海里。
6月下旬,正值施工高峰期,连续持续高温,现场设置了“休息室”,方便工人喝水及临时休息,为做好防暑降温,综合办将熬好的绿豆汤放置在休息室,老郑在安排好现场工作后,急忙跑过来为他们服务,将绿豆汤沉给大伙喝,并不断给他们加油打气,现在是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克服,加油干活,时不时跟他们开个玩笑。当工人们看到老郑热心的“服务”,他们也感受到施工作业重任,稍作休息就返回现场继续干活。
都说质量技术重要,但离不开生产的有力保障,何谈质量呢?每当晚上有浇筑作业时,他基本睡不安稳,听到泵车浇筑的声音时刻牵头着他的心,戴上安全帽、拿上对讲机盯着现场他才能安心,一个工作面什么时间浇筑完成、车辆什么时间熄火,他才缓缓离开回去休息。
“老郑,腿不好就坐下来休息会,少跑路。”当有人劝他时,老郑总是那句话:“是老党员,多干的也无妨,不过,话说回来,跑了多半辈子现场了,不像办公室业务人员,就算有再多的时间我也根本坐不下来,坐得浑身会不自在。”
7月份,工地上来了许多“新员工”,在施工技术人员带领下,他们在现场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习,当看到有位慈祥的老同志迎面而来,便主动上去搭话,老郑借机会便当起了他们的“老师”,乐呵呵地教他们现场的管理“趣味”。虽然他不会电脑,但他懂得现场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经验还是特丰富的,新员工也是津津有味的听着他的讲解。“与年轻人多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同时自己也能放松心声,会获得更多的思维技巧”老郑说道。
疫情期间,为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在项目部总体安排下,科学引导工地复工、确保重点工程如期完工,郑运贞在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紧盯作业人员佩戴好口罩、定时消毒,并通过手机新闻看到的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不断将防疫知识传达给作业人员。不断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施工队建立健全疫情防控体系,解决实际难题。
闲暇之余,好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都称呼他“大叔”,因为他喜欢逗乐,闲聊之中幽默的语言风格总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他的朋友圈里分享讲解人生、哲理,每个人成功背后的故事等等,这与他一向积极追求追求人生目标、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老郑是哪里有工程,哪里有需要他就上。再有3年退休的他,依旧精神气十足,坚守梦想如初,要站好最后3年“岗”,以这种“我工作我投入我快乐”的工作心态,完成自己每天应该做的任务。坚守岗位如初,正所谓黄牛精神,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传承着四局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奋斗的水电精神。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