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深处的坚守
拉咪乡,地处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境内,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著名的高山乡,紧靠“凉山第一山”的黄茅埂。相传拉咪是彝族的一匹神马,因为有了这匹神马,才有了路,才有了人居住。这里多数地区海拔在3600米以上,地处偏僻,距离最近的西昌火车站驱车也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而中国电建所属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四川兴澜拉咪南风电场便坐落在此的大山深处,在这里,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高原团队,用坚守和努力,诠释了电建铁军的真正含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
2019年初,项目中标后,山东三建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由于项目海拔高,没有高原经验的职工适应周期长,公司特地挑选在青海地区奋战高原多年的骨干力量前往拉咪南项目,以减少高原缺氧给项目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就是这支从青海地区已现雏形的高原团队,在拉咪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成长为一支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铁军团队。
项目部施工区域海拔在3600-4100米之间,项目由于风力条件选址原因,机位多位于山脊线及山顶处,同时,项目紧靠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施工环保要求极高,修路成了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早在千年前便告诉世人,在崇山峻岭之间修建一条可以通行重达百吨风电设备的道路,其难度可想而知。项目部用了数个月,才修通了蜿蜒的盘山路,而多雨的天气一次次将道路变的泥泞不堪,每一个大件运输的车辆仿佛糖葫芦般用3至4台铲车助力方能顺利上山。
而这,仅仅是项目部区域的施工道路。自西昌至项目最近的美姑县,只有一条双向两车道的省道,多在悬崖峭壁及河边之间穿梭,而每一台大件运输的车辆,就会“霸占”两个车道,造成严重的拥堵。为此,项目部不得不每次派人在车前打头阵,提前确认车辆行车区域,寻找错车会车点。而今年四川区域的雨水比往年更大、更迅猛,一路的滑坡、塌方、泥石流,修好了路没几天就会又被毁坏,一车车的塔筒、机舱、叶片经历了近10个月,才全部完成倒运工作。
山顶时雨时雾,天气变化难测,使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影响,罐车运输、混凝土浇筑、风机吊装、电缆制作等一系列工作变得困难迟缓,同时质量安全风险骤增。为安全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所有施工关口只能看天气脸色,项目所有人员都要随时待命,以便在一个薄雾少风的天气中赶抢进度。就这样,项目在短暂的有效施工内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甚至项目附近同期开工的风场业主,多次到项目请教取经,对公司强大的项目执行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团结就是力量
11458方混凝土、970吨钢筋、45112米电缆、17台风机,最重部件83.5吨,在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面前,并不足以感受困难,只有数据背后切实付出的人,才能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
在这支团队里,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2岁,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更是占了团队的一半。在这支团队里,有分工,但更多的是团结协作、互相补台。他们有久经风电项目考验的老战士,有参加工作两三年的新员工,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困难的施工条件面前,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喊苦、喊累。混凝土基础浇筑期间,经常会浇筑至凌晨三四点,山上凛冽的寒风吹透棉衣,湿气凝聚在头发形成一个个的冰柱,浑身泥土的小伙子们互相开着玩笑,攀比着今天谁又带回来了多少水泥;在二次倒运的路上,跟车探路维持交通经常一天赶不上吃饭,在青海到四川时的胖小伙,一个项目瘦了80斤,“减肥成功”让他黝黑脸上的笑容更显可爱,在高原缺氧地区无法剧烈运动,问他经历了什么,小伙子都会淡然一笑,“少吃多干”才是真理。
由于常年在高原地区工作,项目部职工先后出现了多个心肌缺血、脑供氧不足、高原高血压的病例,而一返回山东,这些症状就会慢慢减轻甚至消失,但同时也意味着,不再适合在高原地区工作。而这几个人,经过短暂的治疗,没有人逃避,拒绝了可以调离去其他项目的建议毅然返回项目。项目执行经理孙纬磊一天内四次晕倒在施工现场,坚强的坚持到最后一台风机吊装结束才返回山东治疗,未等治疗结束,便开始联系质检验收、启委会等事宜。“项目发电,我必须要回来,我要完成风电公司交给我的任务”,就是这样一个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身体力行的带领着这支铁的团队,在大凉山的深处,不忘建设优质项目的初心,牢记着公司交予的使命任务,为公司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