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线员工】扎根工地十一载的“追梦人”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娱乐综艺节目叫“开门大吉”,每一个怀揣家庭梦想的人都可以参与闯关夺奖。而在电建核电公司繁忙的一线工地 上,也有一位敢于用青春追梦的电建人,他就是伊拉克鲁迈拉项目部电仪公司经理张亮亮。2009年7月,张亮亮走出校门,来到了电建核电公司,从此就与电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扎根工地一线,刻苦钻研工程技术,攻克一道道施工难题,做事稳健而用心,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技术员走到工程项目专业负责人岗位,用青春和汗水写下自己平凡世界中的成长故事。
刚入厂时的张亮亮,对自己所需要面对的工作充满未知、充满好奇,许多新进厂员工也是如此。作为公司一名电仪专业的新人,在一线班组锻炼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自己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对此,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心里打鼓,有太多抱怨,而是踏踏实实,虚心向老师傅求教,一心扑在施工现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老师傅的赞许。在公司河南漯河电厂项目,他实现了一个破茧成蝶的奇迹。在这里,他学会了图纸的审核、运行中问题的处理,在这里,他慢慢蜕变。
此后,张亮亮又辗转来到了齐鲁大地,感受着孔孟文化的熏陶,已经有心理准备的他决心扎根电建,努力而又踏实的他继续着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生涯。他从学习电缆桥架、保护管的安装图纸起步,到系统的审阅安装图纸,再到电缆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接线、调试,慢慢成为一名技术上的“全面手”。
张亮亮入厂两年辗转了三个工地,他开始变得成熟稳重。2011年,他来到了滇北之地云南镇雄,开始了他的又一个工程建设,这次他是以技术员身份来参与建设的,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时刻告诫自己不能因技术工作滞后影响工程施工。每项工程开工前,他都会反复核查施工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做到胸有成竹。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达到最优,为了超前完成技术准备和资料整理,白天由于现场繁忙的工作而没空整理的资料,他每晚都会主动加班加点到深夜,这时的他就是拼命三郎。通过云南镇雄电厂工程的磨砺,他突破自我,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电仪专业技术人员,为后续出色完成所负责的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河南新乡,再到山东淄博,又历经两年的锻炼,2014年,张亮亮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这时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电仪专业的班长。公司在发展,个人也要不断进步,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做到对各项安装规范、强制性条例耳熟能详。他依然是拼命三郎,为了干好工作早出晚归,协调生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合理分派劳力,统筹安排任务,保证了工期,同时他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外协队伍,当在施工中遇到业主、监理的额外要求时,他的反驳有理有据,维护了公司的利益,也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也为后期调试的顺利进行种下了善因。
2016年初,张亮亮来到了公司非洲赞比亚MCL项目,这里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是淳朴的,但异国他乡的一切又都是陌生的:炎热的气候,超强的紫外线,原始的大森林。此时张亮亮已走上了管理岗位,负责电仪专业生产进度的掌控和任务的协调,在这里不论是语言的沟通、标准的要求还是施工方案的制定,都又重新来过,但箭已在弦上,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退缩的余地,他必须钻研国外的标准要求,制定适合国外施工的技术方案,内心的磨炼要比身体的锻炼痛苦万分,但这正是蜕变的过程,一次次与监理、业主的据理力争,一次次最终方案的拍板都在一步步向成功靠近,最终赞比亚项目两台机顺利发电,张亮亮也愈加的稳健成熟。
现在的张亮亮,是电建核电公司伊拉克鲁迈拉项目电仪专业负责人,他正在向自己的青春梦想发起一场新的冲锋。初设阶段的伊拉克鲁迈拉项目是一个“战场”,图纸的审核、合同的审阅、分包合同的制定与修改、英语的学习等等都是战场上的“敌人”,他率领自己的团队已经将之消灭殆尽,现场施工的号角已经吹响。
伊拉克是个富有但又贫穷的国家,张亮亮想到变压器油化验在这里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燃机机组经历了伊拉克战争,战争之前的伊拉克富饶美丽,但是战后的伊拉克,大家可想而知。变压器油到国内港口的时候,他就开始通知现场施工方询问RAZ,伊拉克能否做变压器油测验,包括测验的项目都通过信函方式书面通知分包商,但是他们回复却是很大一部分实验不能做。
困难面前方显青春担当者的本色。在张亮亮的一再要求下,分包商他们才与首都实验室联系,这时变压器油已经快要到达伊拉克港口。此时再等就可能会耽误变压器油的测验,甚至会导致工期拖延。由于分包商是业主指定的施工方,张亮亮直接联系业主电气负责人员,讲明事情的严重性,并再次通过信函方式要求RAZ在一周之内解决油测验项目的问题,并同时要求,变压器油到现场之后一周内必须采样送检,并抄送项目领导及业主、分包商所有相关人员,留下纸面证据,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落实在纸面上的都是最有力的证据。张亮亮提前规划、信函催促,给施工方施压,这才使得变压器油测验项目落地。在变压器油到达现场后,他再次发送信函,要求进行油样检测,至此,分包商按照信函要求,油样以最快的速度送检。
工程一线既是实现青春梦想的舞台,也是克服各类困难的“试验场”。在化学水制合格水项目施工中,伊拉克鲁迈拉项目电仪专业目前只有12名施工人员,其他人员因为疫情无法到达现场,随着机务过滤器、捕捉器、反渗透等大装置就位的完成,机务的管道安装工作也基本完成,但由于疫情影响,由当地人员施工的建筑地面硬化进度缓慢,设备的就地控制箱就位安装只能等地面硬化工作完成后进行。鉴于此类情况,作为整个项目电仪专业的总负责,张亮亮没有停、靠、等,而是积极应对由于疫情造成的工作困难。
现场召开“诸葛亮会”之后,他们制订了“三招”:第一步:模拟正式安装,提前规划。在地面还没有硬化的时候,提前将就地电磁阀箱临时固定到现场,并模拟出正式安装后的标高和位置,通过电磁阀箱的位置来规划出电缆敷设路径,气源管敷设路径,并将分支槽盒和气源管提前预制,这样在具备安装条件后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第二步:昼夜施工,与时间赛跑。经过项目部多方协调,化学水车间的地面硬化工作终于开始进行,由于电仪专业施工人员少,但施工点多、面广,工作比较分散,并且要时刻与其他专业配合施工,否则有可能造成返工出现,所以从12名施工人员当中选出6人,紧跟化水区域工作,并将6人分成白班4人、夜班2人,这样白天进行现场材料运输、备料以及安装工作,夜班两人在白班准备好条件的情况下只进行安装工作,并采用全天25小时工作,多出的重叠一小时进行全面的工作交接,做到有条不紊,工作衔接顺畅;第三步:合理调配资源,采用资源平滑模式赶工。在调试专业公布调试进度网络图后,确定DCS受电是最先完成的调试节点项目,在两个项目都需要进行赶工的情况下,组织分包商采用资源平滑模式进行调整,从机务专业抽调5人进行电仪的安装工作,确保不因为DCS受电节点的赶工影响化学水区域的安装工作。最终,他们圆满完成了此项工程任务。
青春不畏难,十年磨一剑。扎根电建施工一线十一年的张亮亮,如今已然从技术骨干走上了工程负责人的岗位。疫情还未结束,工作还得继续,海外疫情防控工作艰巨,他依然不屈不挠,以电建铁军“排头兵”的姿态,策马扬鞭,奋勇向前。
张亮亮(左)在工程现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