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人物 > 电力人物报道 > 正文

电建“铁人”郑龙德

  2020-02-26 12:29:48    来源:水电一局 陈颖
A- A+
电力18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忘我拼搏、艰苦奋斗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坚守水电施工一线三十载,不怕苦、不怕累,埋头苦干的“铁人”,他就是2019年度水电一局劳动模范郑龙德。

还记得初次写郑龙德应该是十年前,那时跟他同在一个项目,被他“特能干”的劲头感染着,曾写过一篇《“铁人”郑哥!》的文章,转眼已是十多年,他依然冲在施工最前线、依然是那个特能干的“铁人”。

郑龙德,今年48岁,中共党员,水电一局第一分局松原综合客运枢纽工程项目部总调度。参加工作近30,他跟随水电一局的发展步伐,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一名汽车机械工到现在的项目施工生产总调度,从东北莲花电站到川蜀多诺大坝,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名副其实的现场“通”

郑龙德是水电子弟,名副其实的“水二代”。1990年从部队转业后,他毫不犹豫的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回到了一局,投入到白山水电站施工中,成了一名普通的汽车工。初入岗位的他踏实勤奋、不怕苦、不怕累,在参建了几个项目后,他慢慢接手了现场施工生产调度的任务。“调度”可能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字眼,但是它却关系到施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做到对施工进度、施工人员、施工物资供应等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才能做到现场生产的宏观调控,实现合理分配。

近几年,随着公司转型升级,他转战市政工程建设,面对全新的施工领域,这个已有20多年水电施工经验的“老水电”有点没了自信。干大坝,他不怕,莲花水电站、多诺水电站,大坝的每一个环节他都铭记于心;干隧洞、厂房、水利枢纽,他都不怕,白山水电站、尼尔基水利枢纽他都记忆深刻。但初到松原综合客运枢纽工程时,面对全新的施工技术要求、陌生的施工规范标准,他有点无从下手了,然而,他要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决心更加坚决了,先“吃透它”是关键。看图纸、翻规范、上网搜同类施工工法,不弄明白绝不善罢甘休。作为施工生产总调度的他,风里来,雨里行,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相继解决了井点降水法、深基坑钢支撑、主体结构防水等施工技术难题,松原客运枢纽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并完美收官,荣获吉林省优质工程奖——长白山杯,并被中国电建集团评为优质工程奖。

怎样才能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做到事无巨细呢?郑龙德同志给出了最好的解答,那就是夏天不惧烈日、冬天不畏严寒,别人下班休息,他下班看图纸、复核施工主材计划、写施工日记,把工程一点一滴都装进心里,把工地的每一件小事都挂在心上。就这样他从一名普通的汽车工成了现在的施工现场“通”。

他把工地装在“心里”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铁人”王进喜前辈的工作精神,可这用来描写郑龙德的敬业、刻苦、实干一点也不为过,他是一个把项目生产装在心里的人。

2010年夏天,他在辽宁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那时项目承建的进出水口工程施工,因项目施工生产区处在低洼区,汛期防洪度汛任务十分艰巨。白天忙乎了一整天的他站在调度室看着窗外大雨,总感觉放心不下,于是常常在晚饭后又穿上雨靴,拿着手电筒和雨伞去了现场,将各个工作面又排查一遍,回到项目部生活区后,又前前后后查看排水情况,以保证大家的安全。每当这样的暴雨时节,郑龙德基本全天驻扎在施工一线,忙碌而坚定的身影来回穿梭在各个作业面。因此,那个夏天汛期,大雨冲毁了不少路段、桥涵,而处在工程咽喉部位的进出水口却“毫发未损”,保证了后续施工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雨季结束了,夏天过去了,汛期安全度过,郑龙德皮肤也因为长期在工地的暴晒变得黝黑、发红,脸和胳膊的一些地方开始一层一层的脱皮,他却对此毫不在意。

“工地的事就没小事!”这是郑龙德反复强调的话,他把施工生产装在心里,什么抢险、救急,什么急事、难事,他在每个项目都做的太多太多。

他是这样的电建“铁人”

和我印象中一台对讲机就指挥全局的总调度不一样,他总是“扎”在工人堆里,满身泥泞,满脸汗水,在满堆的工人队伍里,你甚至都看不出来谁是总调度。

2018年正值松原客运枢纽工程大干的时候,建华路工程基础开挖中需要先处理污水管线,这是一个脏活、累活,加上夏季高温、闷热,使作业面更加恶臭熏天,让人避而远之,怎么办?工期紧张不能等,关键时刻,郑龙德率先做出榜样,带着几名工人冲上前去,查漏堵漏,不管自己一身污秽,只管埋头争抢,为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抢夺时间。之后,郑龙德愣是好几顿都没吃下饭,但是他从不抱怨,从不后悔,诸如此类的事件只要有发生,他每次都会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解决,工地那些协调生产的琐碎事,他总能处理的有理有序。

或许跟他曾经的军旅生涯有关,他的做事风格总是井井有条,也是风风火火,他就从来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用风雨无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多年的风风雨雨让他积劳成疾,双腿膝盖半月板损伤、左侧肩锁关节改变、关节腔积液,去医院检查了多次,大夫告诉他必须静养,可静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手机、对讲机一响,他肯定是忘记所有疼痛起身就走,所以这腿疼的毛病反反复复多年也没见好,反而越来越重。

郑龙德就是这样一个耿直朴实、默默无闻、简单平凡的电建人,但却把工地装进心里,把责任和担当融进了骨子里。他那“铁人”一般的敬业、奉献精神,无时无刻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年前被评为水电一局劳动模范,说到要给他写一篇宣传稿,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没啥好写的,我就一普通工人,别写了。”想要找几张有他在参建项目或施工现场的照片,可翻遍了三个参建项目的存档资料也没找到几张理想的,而没有留存照片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做的少,而是因为他每次都会出现在棘手的场面中,比如度汛、治污、机修等等,因为现场着急又没有壮观的大场面,所以就没有可以拿的出手的照片。最后找了几张生活照,其中一张跟女儿的合照是在女儿高中毕业典礼上的,十多年了,这也是作为父亲的他第一次参加女儿的校园活动。

一顶红色安全帽,一身洗到发白的工作服,一双防水雨靴,是他这些年在每一个工地的标配。脱下戎装、换上工装,30年的水电生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将电建人的担当奉献和工匠精神传承。数十年如一日的施工一线坚守,是初心使然,是使命所系,他做到了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老党员、老工人的国、企情怀。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

热点排行
  •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业家——陕西地电总经理刘斌
  • · 陕西地电:“96789成长答卷”
  • · 矢志不渝的沙漠之舟——记山东电建中东区域公司总经理张中翔
  • · 电建地产戴继刚:“刚”直不阿的工程硬汉
  • · 【最美一线职工】 坚守初心 勇当使命 探索国际履约路
  • · 邹学:匠人匠心 李惠萍 中国发电 1周前
  • · 张广山:我推销,我成功
  • · 冯应贵永当人民的公仆
  • · 【最美一线员工】巾帼不让须眉的“小”女子
  • · 倾心创大业的尼尔基人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