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电焊女工”到“全国劳模”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回首望去,中华儿女每走一步都是步履蹒跚,他们的开创奋斗,他们的崛起发展,他们的风雨沧桑,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生命力量!
在中国电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一批电力建设者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干劲、钻劲,点亮了万家灯火。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用劳动实干托起“电建梦”,用勤劳务实拥抱“中国梦”。
我要当一名“电建人”
还记得1987年,年仅18岁、仅有初中学历的湖北应城妹子王爱芳,从贫穷的农村来到了繁华的城市,一无所知的她,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中国电建,她希望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为祖国的电力建设奉献力量。
然而,应聘的过程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招聘负责人看到娇小瘦弱的她,并不是很看好,还摇头说:“我们是施工建设单位,要到全国各地跑项目,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女同志肯定受不了,而且你又不懂什么技术,你还是到别处去找找吧!”
听到这话,王爱芳眉头一皱、心头一紧,连连说道:“不、不,请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不怕苦、不怕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做好这份工作,就算不是正式职工,我也愿意!我只是希望能为祖国的万家灯火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请给我一个机会吧”!
看着她如此诚恳和坚定的态度,公司决定给她一个机会,让她以计划外合同工的身份到公司工作。
“铁裁缝”修炼记
在工作的第一年,她被派到河南首阳山电厂项目。来到工地,眼前的一切让她傻了眼,机本体安装、电缆接线、运维调试、机械操作,她通通不会。后来,她反复思量,决定选择学习焊接这门工艺。
王爱芳并不是那种一学就会、特别聪明的人,所以,她的焊枪经常会把铁板烧穿,她的师傅常常会斥责她。有一次她在焊接厚度为4毫米的铁板时,一焊一个洞,气得旁边的师傅说道:“像你这个样子,哪年哪月才能学出来啊?”。听完这话,王爱芳的内心瞬间崩溃了,她又急又恨,眼睛里噙着眼泪,不断的质问自己:“我真的学不会吗?不,不可能,我一定要学会!”
随后,她把她乌黑靓丽的长发咔咔的剪掉,她褪去了精美的服装和美丽的妆容,她要求重新回到焊接技术培训中心,接受最专业、最前沿的焊接技术培训。但是才丢下手中锄头、放下扁担的她,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铁裁缝”?
为了尽快学好这门技术,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她认真观摩教练的每一次示范动作,她反复练习每一种焊接技术,横焊、立焊、仰焊。为了争取更多时间来练习,她每次都是等别人走光,再偷偷找来铁板实际操练,蚊子、虫子围着她嗡嗡地叫,左咬一口、右咬一口,她的脚上和手上全都是红肿的疱。看着这些疱,她脸上并不在意,反而开玩笑说:“蚊子在我身上吸的这点血,远远比不上乡里插秧时大蚂蟥吸的血。这点血,我愿意出!”
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能轻松的分辨出酸性熔池和熔渣了,并从中总结出焊接缺陷出现的规律。熔渣是一层高出熔池表面几毫米,且是黑、白两色不断混合翻滚的粘液,这种粘液如果盖住了熔池的一大半,而另一小半则是一滩亮白色微微拨动的铁水,则不会出现焊接缺陷。如果不出现这种现象,必定会存在焊接缺陷。这一规律的发现,让她对焊接技术充满了信心。
苦心人,天不负。在自己的坚持下,她终于掌握了焊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要领,并以双项第一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铁裁缝”,并重返首阳山项目。后来,她又先后参加了汉川、贾姆肖罗、木扎伐戈、诧城、黄石等多个电厂建设。
出色的"电焊女工"
汉川工程是我国第一台引进的30万千万机组工程,是“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机组容量大,对设备要求高,对焊接的技术要求更高。
当时“8.30”抢水压,焊工需要在一号机组小锅炉汽包内焊接,由于工作地点阴暗、潮湿、狭窄,焊接的烟气出不来,为了抢速度,王爱芳咬牙坚持着,大半天才从孔里伸出头来,换一口新鲜空气。在焊接地面组合的水冷壁联箱处的焊口,必须在水冷壁与辐射再热器导管间施仰焊,而人仰在辐射再热器的管道上却够不着,做起来又不行,就只能半坐半仰地够着焊,这个难度非常大,她却坚持下来了。
还记得在一次焊接双层联箱时,由于当时的施焊地点十分局限,焊工只能躺在排管上,才能焊接另外一层。众所周知,焊花是无孔不入的,就算穿了防护服,也会钻进身体里,而高达50多度的高温焊花和铁水如果掉在皮肤上,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男性焊工都知难而退了,但是,她却义无反顾的接下了这份工作。在焊接的过程中,焊花和铁水就一直往下她身上掉,这真不是一般的烫啊!但她一直咬牙坚持着,心里不断的说道:“坚持住,就算烫伤,也不能停下来,不然就会有瑕疵”。就这样,她一直坚持着完成了这项任务。事后,同事们才发现她的手上早已被烫起密密麻麻的水泡,她的头发也早已被烧焦,发出阵阵糊臭味。
1983年,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公司率先走出国门,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电力建设企业,并被媒体誉为“中华电建第一旅”。王爱芳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所以,公司破例让还不是正式职工的她,参加了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电站的建设。当时,有一个在日本接受过特训的年轻小伙子点名要跟她比武,而且赌注是100卢比,结果她以一个漂亮的仰焊赢了这场比赛,还挣得了一小笔外快。从此,她名声大噪。
“她”登上劳动者荣誉之巅
由于高超的焊接技术手艺,在大大小小的焊接比赛中,她逐渐变成了公司钦点的“种子选手”,而她也并没有让公司失望,每次都是捧着奖杯回来的。
1992年5月,在省局举办的焊接比赛中,她获得了第三名,同年11月在网局举办的中南七省区焊工比赛中,她获得了第一名。1993年6月,公司派她参加了由电力部举办的第六届焊工比赛,她不负重任,获得了第6名。随后,她又参加了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的首届焊接比赛,以420的总分获得了第3名,其中,理论成绩和第二焊件、第三焊件均得了满分,被誉为“巾帼第一焊”,她迅速成为了电力系统及中国焊接界的“名人”。在那年,她还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技师,并由计划外合同工转为正式职工,实现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突破。
1993年4月,原中国电力部召开了全国电力工业部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这是当时电力部重组以来第一次隆重召开的劳动模范大会。她作为优秀个人参加了这个大会,还受到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岗清、国务委员罗干、电力工业部副部长赵希正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5年,年仅26岁的她,登上了劳动者的荣誉之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她又获得国家劳动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为当时声名远播的“巾帼焊将”!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全国劳模并没有因为过往的光辉而止步不前。在她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想法,她希望把她的手艺传承下去,她说:“我愿意把我的所学、所悟、所得分享给想要学习的人,只有更多的人学会了、学好了焊接这门技术,才能更好的推动祖国电力建设的发展。”她来到焊接培训中心,成为一名教练员,主动承担起焊工的培训工作。
在她的指导下,公司员工胡宏伟在2007年湖北省首届技能焊工比赛中,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成为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公司青年员工彭佳豪在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焊工职业技能比赛中,取得第6名的好成绩,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
大家都说,奋斗是光,成功是影。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平凡的女职工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巾帼英雄的“光和影”。今年1月,集团公司从18.6万的职工中,选出了62名“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典型人物”,王爱芳正是其中之一,她还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七十年沧桑巨变奋斗路,三十载激情岁月谱华章。下个月,她就要退居二线了,但她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努力钻研、勇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巾帼精神,将会继续激励着电建儿女们,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翻越一道道山梁,跋涉一个个险滩,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勇气,为祖国的新时代,奏响奋发图强之歌!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