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电业局:点亮边境光明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郭香
编者按:风雨历程,峥嵘岁月,也见证着阿拉善电网的改革发展。几代阿电人用优质电力服务“点亮”了边境、牧区的光明,助力北疆。阿拉善盟内边境省界线总长2915公里,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达735公里,所辖阿拉善左旗、右旗、额济纳旗均为边境旗县。为了提高兴边戍边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维护边疆稳定和国防、生态安全,内蒙古电力公司阿拉善电业局全力实施通网电和风光互补升级改造工程,将电力线路架进戈壁、沙漠和边境线上,成功实现了全盟苏木网电全覆盖、边防连队和哨所网电全覆盖,为驻边农牧民和边防战士点亮光明,安享电力带来的现代化便利生活,也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送上了最诚挚的礼物。
9月12日上午,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南部腾格里沙漠腹地的额尔克哈什哈苏木褪却了往日的孤寂、荒凉,百余公里的输电线路将3座变电站穿针引线般连在一起,在这里安了“家”。阿拉善电力施工队员们正顶着炎炎烈日,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他们已在沙漠里吃住了近一个月,历经大风刮倒帐篷,暴雨瓢泼浇淋,中午酷热晚上骤冷等一系列糟糕境遇不动摇,加班加点抢进度,一心想着的就是早点把电通到沙漠,把牧民家的灯点亮。
作为阿拉善盟最后一个无网电苏木,哈什哈苏木的8000余平方公里沙漠散居着618户守边牧民,他们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过着封闭落后,几近与世隔绝的日子。而今,牧民们终于可以安心规划他们的幸福生活了,1个月后就是苏木通电的日子,届时他们这些边境牧民们都将聚集在一起,拢一个大篝火,杀几个肥羊,好好热闹一番。哈什哈苏木通了网电,也就意味着阿拉善盟所有苏木实现了网电全覆盖。
据阿拉善电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哈什哈苏木通电工程投资8347万元,建设输电线路百公里,新建2座,扩建1座变电站,供电负荷主要用于农牧民日常生活用电。从投资盈利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建设投资可以说是严重的“入不敷出”,但为了满足戍边农牧民和边防连队的电力需求,为坚决落实“兴边富民行动”精神号召,阿拉善电业局在地方政府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本着“能通网电尽量通网电”的原则,大力开展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仅2014年至2016年就累计投资12.82亿元,先后完成全盟最后3个边防连队通网电任务和全盟最后6个边防哨所通电工程,实现了阿盟境内边防连队和哨所网电全覆盖;为苏宏图边防派出所和乌力吉苏木等3个边防检查站接通网电;解决了马头山、巴丹吉林镇等12个边远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与此同时,对远离网电辐射范围,尚不具备通电条件的边远地区,实施了新能源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为4255户农牧民家安装了600瓦的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基本满足了农牧民的用电需求。
当每一项通电任务圆满完成时,当地农牧民和边防官兵的激动和喜悦都让电力建设者满是欣慰、永久难忘:
2014年8月14日,边境苏木――银根苏木通电。牧民宝乐德如愿用上了线路架设时就买好的家电,而那些前些年移居到有电苏木的牧民听到通电消息后又重新搬回来定居。
2015年新年钟声敲响前,位于中蒙边境的3支边防连队结束了长达62年无网电历史。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政委对通电给予高度评价:“内蒙古电力公司实施的光明边防工程,不仅仅满足了官兵吃饱饭,热水澡,看电视的问题,更是站在守边戍边、固边强军战略高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边境军事防卫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大幅提升边防一线连队信息化建设和战备训练水平,为维护边疆安全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5月10日,额济纳旗最后一个无网电苏木――马鬃山苏木通电。当地牧民巴图那生兴奋地说:“我来马鬃山放牧生活了近40年,这里的变化历历在目。想都不敢想的高压电今天居然通到了偏僻的马鬃山。以后我们搞驼产业、沙产业,对驼奶、驼肉、肉苁蓉等进行储存、精细加工的想法终于能实施了。”
……
戍边农牧民和边防官兵对通电的渴望、企盼和通电后的激动、喜悦也将鼓舞着电力人前仆后继、一路前行,持续拓宽网电辐射范围、建设坚强电网,助力兴边富民行动,改变广大农牧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边疆边防建设提供电力保障注入不竭动力。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