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供电局刘开彦:快乐与书法结伴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吉聪 吴洁 报道 达人名片:刘开彦,云南电网曲靖供电局退休干部,转业军人。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幅书法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入展,多件作品收录在《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硬笔书法家名人辞典》等刊物。
达人签名档:书法并不单一的就是一个写,它与健康的文化有关,要写好字就得多读书,多感多悟,才能较好的诠释和表现经典,从而把美展现给别人,把快乐留给自己。
走进刘开彦的书法工作室,一件件书法作品整整齐齐的或挂于墙上,或摆于地面。有早年的、有近期的,有装裱好的,也有刚完工正待往外投的作品。室内干干净净,看不到一张乱扔的废纸,成堆的宣纸、草纸也堆得归整有序,200多平米的空间,除了作品,就是刘开彦老师和如方便面、茶几之类的简单生活用品。偶尔会有一些到访的朋友或上门求学的书法爱好者,平时,刘开彦基本上就是一个人泡在工作室,潜心的读书、写字。
领导叫去拿报纸最高兴
刘开彦出生在云南马龙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小上学就一直用毛笔写字、做作业,17岁时,他入伍到了部队,正遇上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因此书法便成了他的首选。
在部队里,刘开彦勤奋好学,除了训练以外,一有时间便是学习、练字。因为家中不富裕,当时,每个月只有六七元津贴的他,买买笔和墨加上一点生活用品就几乎全部花光。
刘开彦说:“那个年代,部队上70%的时间是组织学习,很多不识字的士兵通过学习都能看报、写信,我当时更多的时间就是用来练字。”在70年代初期,部队条件较差,刘开彦克服无毡子、无宽桌、无宣纸的困难,练字时或垫在柜子上,或蹲在地上,买不起宣纸就用废旧报纸。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开彦的字经过不断的练习,进步越来越快,并且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赞扬。那时候连队经常要写标语、出黑板报,领导便经常叫他去写,后来还让他当上宣传干事。
连队领导都知道刘开彦练字需要报纸,过一久见到他便会对他说:“小刘,抽时间到我办公室来取报纸。”
到现在,事隔40多年,每当回想起来刘开彦都会感到满满的幸福。他说:“每一次领导叫我去取报纸,都会问问我需要什么帮助,夸夸我的进步,那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在河南11年的部队生涯,刘开彦练字足足用了300多公斤报纸,写坏了上百支毛笔,他的那一张小桌子浸透了深深的墨迹和汗水。
北上一年只为圆心中梦
在河南当兵时,刘开彦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当地地方举办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他参加了20天的学习。如今授课老师冯志富这个名字他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他说:“短短的20天,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感觉到,那次培训其实是我练习书法的一个新认识和新起步。”
1985年,刘开彦从河南调回曲靖直到1988年转业,此期间他仍然笔耕不辍,他先后练习了楷书、隶书、行书,后来又练习过爨体。
但对于刘开彦来说,多年的练习一直靠的是几本字帖,没有入过门,更没拜过师,他自己觉得难有进步,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系统学习书法一直是刘开彦的一个梦想,但转业到了曲靖供电局工作后,这种梦想因为工作的繁忙,迟迟没能实现。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刘开彦最初工作仍然与写字有关,在基层要写新闻稿,也要写黑板报,他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几个月后,他所在的修试所工会改选,他被选为工会主席。1989年,曲靖供电局抽调字写得好的人员填写个人身份证,刘开彦一去便是一年,而后他到过乡镇挂职副镇长2年。2004年,刘开彦任曲靖供电局监察审计部主任。无论工作再忙,无论在那个岗位,刘开彦却从未丢下手中的毛笔,空余时间还结识了一些书法爱好者,并被当时还属于县级市的曲靖市书协聘为副主席。
2009年下半年,按照要求,刘开彦到了退职年龄。退职后他有了充裕的时间,2010年3月,他只身北上自费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了一年,圆了多年的学习梦。
书法如修行快乐常相伴
到北京学习,刘开彦在学费、来回差旅费、生活费上花了近6万元,可他觉得,这一学大值了!
他说,通过培训,让我确定了方向和目标,解决了一个思维和思想问题。明白了什么叫书法?怎么写字?如何才能把字写好?将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刘开彦专门开了一间200多平米的创作室,每天早晚除了锻炼身体外,白天多数时间就在创作室中。有时为了完成一幅作品,他可以不吃饭,5800多字的《道德经》他连续8个小时就完成了抄写,他创作起来近似疯狂,平均每天要写1000多字。他说:“写字不能脱节,时间上一有间隔,写出的东西从墨从形从神上都不一样。”为此,他创作室中经常摆着方便面,饿了就吃上一包。
练习书法,让刘开彦最有感受的是书法是一种健康文化。他说:书法家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文章中的经典和精髓,要写好书法就得读大量的书,学习很多知识。一个人天天读的是美文、写的是经典,自然解决了一个心态问题,就会给别人带去美感,给自己带来快乐。书法如修行,要静心,一切做到顺其自然。
在刘开彦的创作室有上百件作品,他分的很细,最多的就是向外投稿作品,并且他对投稿作品的样式研究较细,横幅、直幅、扇形做到心中常存。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很多朋友想买他的作品,他从不卖,但是他毫不吝啬的相送。
问他为何不卖,他说:“我写字图的是一种快乐,与钱挂起钩来,就很难于静心创作。”
近几年来,刘开彦每年花费在创作室中的费用要2万多元,但他觉得花得开心,花得舒服:“他说,花两万元买得个好身体,买得个好精神,何而不为呢!”
除了创作,平时也有一些书法爱好者慕名前来,有上门拜访的,也有请教、交流的,还有通过微信向他拜师的。他说:“只要有人爱,我就免费教,让快乐和大家分享。”
快乐源于字,字从美中来,刘开彦认定了这个理!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