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亮光明献给你--记国家电网“服务之星”陈牧云
一身红马甲,嘴角微微上扬,走到哪里都是暖心的微笑,被当地百姓称为“电力活雷锋”,她的服务对象甚至把她当成亲闺女……责任心、创新和爱心,串起她18年平凡工作的不平凡。
她是国家电网的“服务之星”陈牧云,也是国网首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城区供电公司分队队长。
用电服务事不大,但做好了,就能点亮百姓心中的光明。陈牧云说,“无论百姓的事儿多小,我都愿意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
她的同事说,这是陈牧云经常跟他们念叨的服务经。在这一服务经的指导下,从推出“一站式服务”低压受理体系,到为孤寡老人义务改造老旧内线,安装遥控小夜灯,为胡同安装太阳能路灯……陈牧云和同事用微笑和汗水为百姓点亮光明。
2011年国家电网首都电力(城区)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这一年起,家住北京西城区官园社区的75岁孤寡老人戴淑兰成为陈牧云的服务对象。5年来,陈牧云带领城区共产党员服务队为老人修理照明灯、应急抢修线路、安装遥控小夜灯、改造室内老旧线路等,贴心的服务,让老人倍感温暖。
近日,记者跟随陈牧云回访戴淑云,老人一看到陈牧云,便紧紧抓住她的手不放,如同见了久别的亲闺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个电话,她都第一时间赶过来。”
还有一年冬天,家住磁器口大街的一对聋哑人老夫妇申请报装,无法和服务人员交流。此后,陈牧云便带领队员们利用业余时间,专门到聋哑学校学习手语。党员服务队队员王鹏宇说:“我觉得手语挺难的,但陈队那么忙,会的还比我们多。她说"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感受,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事实证明真的是这样。”
陈牧云所在的城区党员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开展供电延伸服务840次,受益群众75000余人。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免费安装小夜灯416盏,针对特殊帮扶群体改造老旧内线30户,在挂牌社区的16条狭窄胡同内安装太阳能照明灯57盏。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服务,是陈牧云的另一个服务经。她说:“服务工作光有责任心不行,还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多动脑筋想办法,才能真正让客户满意。”
她回忆说,几年前走访西城区西交民巷社区,她发现很多老人在晚上常常摸不到家中的电源开关和灯绳,每当外出晚归和起夜时总有磕碰,非常不方便。
“老人们要是躺在床上就能把灯点亮该多好呀!”有了这一想法,她便设法联系灯具厂家,带领服务队员们专门定做一批“小夜灯”,老人们只要轻轻一按开关,躺在床上也能开灯。不少老人还因此专门给她写了感谢信。
不断创新成为服务的动力源泉,2011年城区公司成立了“陈牧云创新工作室”,她带领成员们创建了低压客户“一站式”报装服务流程,将原来低压客户报装接电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左右缩短到5个工作日。
“要用爱心赢得更多人的爱心。”陈牧云说。这个服务以他们的爱心带动了社区居民、联系单位等更多人,主动为他人服务。
有一次陈牧云和同事为社区安装太阳能路灯时,院里的老人们主动过来攀谈,得知照明灯是用公司党员捐款买来的之后,硬要把几十块钱塞到她手里。“老人们说,自己做不了什么,希望用这点心意让服务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陈牧云在与西城区科技馆洽谈爱心教室相关事宜时,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也为小分队的事迹所感染,并表示也将成立服务队。
国网北京电力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周游这样评价陈牧云:她用微笑和汗水,打通了服务群众用电的“最后一公里”,践行了国家电网人“你用电,我用心”的企业理念,铸造了暖民心的服务品牌。
“服务工作无止境,我只求能做得更好一些,让电真正点亮百姓的生活。”陈牧云笑着说。
信息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