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人物 > 电力人物报道 > 正文

施正荣:中国能源新技术发展的推进者

  2004-12-27 10:02:5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科技日报记者过国忠 实习生张积勇

   传统的电力工业发展模式,由于资源、资金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已很难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对电力工业日益增长的要求。正当我国能源机构实施调整升级之时,一位在澳大利亚度过了14年留学和工作生涯的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国外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带着满腔的爱国与创业激情,携家眷回到祖国,来到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办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不到3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就使多晶硅太阳能生产能力达到50兆瓦,并实现了大规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转换率最高达到16%的目标。业内人士都了解,这一跨越,将我国与世界的差距缩短了15年,生产总量世界排名列第8位。

  那么,是谁创造了“中国奇迹”,震惊了世界?他就是今年42岁的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正荣。

  施正荣1988年留学澳大利亚,师从国际太阳能权威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马丁•格林教授,刻苦钻研并攻克了“如何将大晶粒多晶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这一世界难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用液相方法将多晶硅薄膜生长在玻璃表面上的人,并于1991年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一直从事这项专业研究,先后在国际杂志和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归国创业

  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施正荣这个名字或许很陌生,然而,在国际新能源技术领域,他却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施正荣出生于江苏镇江。少年时期,他就是当地出了名的“神童”,年仅16岁就考入吉林大学光学专业;1983年,他在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读硕士时,研究与太阳能较接近的光学;1988年,他被公派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专攻太阳能光伏研究。在这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里,他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专利重大发明。

  2001年,他决定回国创业时,国际太阳能电池之父马丁•格林教授极力挽留这位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因为他最了解这位学生的“价值”:施正荣的发明专利曾促成其配备资本为5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建成了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有限公司,施博士出任技术董事,年薪20万澳元。他还在悉尼自己拥有3套别墅,他的太太也是一位专业人士,应该说,一家衣食无忧,且生活非常安逸、舒适。而且,国外有投资者期望与其合作,他完全可以提供技术办厂,也可以出让专利取得丰厚的股票期权。

  令人意外的是,他却选择了带着自己的发明专利、带着家眷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对他的选择,许多亲朋好友都不理解。

  但施正荣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回国创业更能体现自身价值。他说:“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国际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我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为什么不为祖国和人民做点事呢?”对于施正荣回国创业,无锡市有关方面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多方面的关心,使他避免了海归创业者常常遇到的“水土不服”。施正荣说,马丁•格林教授是领我入门的恩师,我们公司的现任董事长、原无锡市计经委主任―――李延人,则是我归国创业的引路人之一。我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踏上了归国创业之途的。

  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悟到,尚德太阳能的创建与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施正荣赶上了好时光,尚德碰上了好环境。

  面对压力

  尚德公司从组建形式到运行模式,在无锡高新区是一个创新的典型。

  尚德公司是由施正荣与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小天鹅集团、山禾药业集团等8家联合创办的股份制公司,一期投资就达1800万美元。公司成立伊始,便以“高科技、高起点、高速度、低成本”的优势,引起国内外关注。并且,按照国际化的运行模式,建立了一整套现代化理念和有效的约束、激励、风险机制。

  施正荣自豪地告诉记者,3年来,尚德人创造出了一流的技术工艺、一流的生产组合设备、一流的建厂速度、一流的产品性能和质量等4个世界第一,这样的业绩让国外专家都惊叹不已。尚德自2002年7月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来,到今年,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0兆瓦。施正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尚德到2006年之前将实现100兆瓦的生产能力,成为国际太阳能电池产业的重要制造商之一。

  如今,施正荣在旁人的眼里是一位成功的海归人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然而,人们也许不了解他在创业之初所面临的压力和艰难。2002年3月,他到无锡创业已经8个多月了,可是生产线还未投产,产品尚未问世。于是,便有人对尚德的前途产生了疑虑:“洋博士行不行”、“这个厂会不会搞砸”……一时风言风语四起。

  此时的施正荣,处于舆论的包围中,可他什么也不说,只顾干自己的事。

  行动和成果是最有说服力的。

  2002年9月,当尚德第一条生产线调试一个月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超过了施正荣对董事会承诺的14%;2003年2月,尚德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赴德国、荷兰、日本参加4个国际能源产品展销会都大获成功,并实现了对南非的首次出口;当年,销售收入完成1.3亿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

  一连串的数字昭示了尚德公司的成功,也彰显了施正荣的成功。面对尚德的成功,人们对尚德技术的怀疑声消失了,对产品市场怀疑的声音也消失了。一下子,施正荣成了无锡高新区里的新闻人物。

  今年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考察期间,来到了尚德公司视察。在尚德,温总理与科技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科研、开发与产业化情况。当温总理听说尚德是海归博士领头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之后,鼓励施正荣要为海归人员创业树立榜样。

  尚德在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年12月12日,在无锡高新区华阳工业园内,投资2亿元的尚德3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拔地而起。

  开创未来

  施正荣当年回国创业时,许多人不理解,认为他所拥有的太阳能技术太先进,只有在发达国家才有用武之地,而在中国当前经济粗放型发展阶段没有前途。但是,施正荣却坚信自己的专利对发展中的祖国大有裨益,他认为,人多资源少的国情决定了太阳能发电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正是这样的自信和技术支撑着施正荣去追逐自己的“追日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尚德2001年12月第一条封装线建成,2002年初就加入国家“国家光明工程”的建设;2002年9月正式投产,至年底就实现产、销3000万元的业绩;2003年达到25兆瓦的年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前十位,实现1.5亿元产、销目标,实现利润1200万元;今年更是将年生产能力提高到了50兆瓦,不仅如此,按照尚德制定的“百兆计划”,2005年年生产能力将达100兆瓦。

  尚德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优良的品质,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公司主要产品有多晶硅103、105、125等多种型号的太阳能电池;3瓦到240瓦共33种规格的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及太阳能电站等。其产品在国内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通过了国家太阳能电池行业权威标准机构―――中国科学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和信息产业中心的检测认证;在国际上通过了欧洲CE、德国TUV等多种认证。不仅如此,尚德的多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单晶硅电池,达到了15%以上,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外产品。

  这样的产品性能和质量,源于尚德的自主专利技术。施正荣手中的10多项世界级太阳能技术发明专利使尚德不同于国内大多数太阳能制品厂家。尚德拥有自主的技术,还拥有一个由中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组成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这使尚德保持了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使尚德产品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据介绍,尚德的产品70%销往国际市场,他们已经建立起“尚德欧洲”、“尚德美洲”、“尚德澳大利亚”等市场网络,从而在完成着全球市场网络的建立。在国内,尚德的产品已经应用到通信、广电、交通、森林防火、国防、航天等众多领域,产品覆盖国内各省区市。

  然而,施正荣并不满足于此,他仍然带领尚德人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前进着。施正荣的多晶硅薄膜专利技术正在不断完善,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化研究,预计到2008年可进行批量生产。同时,尚德正积极与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争取在2010年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20%。

  让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施正荣的梦想!眼下,施正荣带领着尚德人正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拼搏着。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

热点排行
  •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业家——陕西地电总经理刘斌
  • · 陕西地电:“96789成长答卷”
  • · 矢志不渝的沙漠之舟——记山东电建中东区域公司总经理张中翔
  • · 电建地产戴继刚:“刚”直不阿的工程硬汉
  • · 【最美一线职工】 坚守初心 勇当使命 探索国际履约路
  • · 邹学:匠人匠心 李惠萍 中国发电 1周前
  • · 冯应贵永当人民的公仆
  • · 张广山:我推销,我成功
  • · 【最美一线员工】巾帼不让须眉的“小”女子
  • · 倾心创大业的尼尔基人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