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在前进----记辽宁送变电工程公司送电第五分公司民兵连
2006-07-30 21:54:32 来源:沈阳日报
A-
A+
电力18讯: 在我国超高压电网建设系统,有一支名声显赫的民兵队伍―――辽宁送变电工程公司送电第五分公司民兵连。他们先后参与三峡电站电力送出工程、黄河小浪底电站电力送出工程、西北75万伏输电工程等全国重大电网建设任务,并获得了许多殊荣:被原国家电力部评为“全国电力工业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电力公司授予“青年文明号”,被原东北电业管理局送变电工程公司授予“铁军”称号,被辽宁省政府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
倾情打造精品工程
2002年,“送五”民兵连承建了被称之为“大连建设生命线工程”的沈大送电线路南雁段送电工程。该工程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个50万伏与22万伏同塔并架的四回路(同一座铁塔架设四条送电线路)超高压送电线路,南雁段送电工程是沈大送电线路中施工最复杂的施工段,其中,有4.8公里横穿大连市区。50万伏线路进入市区,要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施工,困难极大。上级要求,在100天内,完成拆除22万伏双回线路,在原塔位重新组建22万伏与50万伏同塔四回线路。施工期间,全市电量负荷全部临时加载到另外一条22万伏送电线路上,一旦出现问题,将给整个大连市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面对重重困难,“铁军”立下“军令状”:决战100天,坚决完成任务。经过90天艰苦奋战,他们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工程质量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竣工仪式上,大连市领导将一面“送电技术精湛,铁军名不虚传”的锦旗送给了“送五”民兵连。
在22万伏铁沙线工程中,“送五”民兵连承建108号塔位和109号塔位的框架基础高达11米,比当时国内历史纪录还高2米。他们迎难而上,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务。由于有些技术尚属首次尝试,工程在验收时发现一个小小的技术缺陷。监理公司认为,对整个工程质量不会产生影响,可以正常交工。但民兵连领导却说,送电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不能给国家重点工程留下遗憾,也不能砸了“送五”民兵连的牌子。他们主动要求返工。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弥补了这个技术缺陷,受到甲方领导的高度赞扬。
多年来,“送五”民兵连正是凭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施工态度,靠人品、质量和信誉开拓市场,既为社会奉献出一个个精品工程,也为自身发展壮大闯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拼搏创造行业奇迹
在75万伏官兰线路施工中,自然环境给“铁军”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工地位于平均海拔2800多米的西北高原,气候干燥,风沙大。官兵有的嘴唇起了水泡,有的出现了耳鸣;送电线路在荒郊野外,雨水和雪水成了他们惟一的水源;施工地点地势险恶,山高壁陡,断梁沟壑遍布,56座铁塔多数要架在高山大岭上,不但基础土石方量大,而且成百上千吨的组塔材料都需用肩膀扛上山顶。在运料途中,有一个叫皮条沟的地方,山路陡险,靠近万丈悬崖。民兵们一个挨一个,用肩膀组成人工索道,小心翼翼地把沉重的塔料一点一点运上山。肩上磨出了血泡,手上生成了厚茧,但他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写下了电网建设史上的辉煌一页:20人仅用49天将240多吨塔料运到海拔2800多米的山巅;36天展放6相分裂导线(每相导线六根钢芯铝电缆)近30公里,创造了国内超高压线路架设的新纪录。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送五”民兵连凭着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湘、粤、豫、甘、辽、黑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建设的奇迹!
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2004年6月11日,我国首条电压最高、海拔最高的送电线路工程―――75万伏官兰送电工程面向全国招标,“送五”民兵连一举获得第四标段建设任务。
过去,他们架设的都是50万伏线路,而这次要架设75万伏线路,铁塔的高度和宽度及重量比以往大幅度增加,由此带来许多技术及工艺的变化,以前施工所用的模板、抱杆(组塔时用的主要起重工具)都用不上了,必须重新研制;另外,施工地段山高岭峻,沟壑纵横,56座铁塔有35座是斜柱式插入角钢基础;更让“送五”民兵连感受压力的是,线路采用的是扩径导线,这种导线在高原地区没有使用工艺导则,全凭施工经验。一个个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一个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业务骨干主动请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夜以继日查资料、搞论证,一次次进行实地探索尝试,很快攻克了两大技术难关,使难题迎刃而解。施工结束后,民兵连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示范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建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民兵连早就预想在先,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探索走出了技术革新与科技创新的新路子。他们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为22名技术人员配备了手提式电脑,为职工购买了叉锁式腰绳、进口导线卡器等装备。每年还选送优秀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外出深造,定期组织民兵进行文化和技术培训,结合施工任务开展争当“革新技术能手”、“民兵突击手”活动。
如今已插上科技翅膀的“送五”民兵连,先后总结了“扩径导线高空
倾情打造精品工程
2002年,“送五”民兵连承建了被称之为“大连建设生命线工程”的沈大送电线路南雁段送电工程。该工程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个50万伏与22万伏同塔并架的四回路(同一座铁塔架设四条送电线路)超高压送电线路,南雁段送电工程是沈大送电线路中施工最复杂的施工段,其中,有4.8公里横穿大连市区。50万伏线路进入市区,要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施工,困难极大。上级要求,在100天内,完成拆除22万伏双回线路,在原塔位重新组建22万伏与50万伏同塔四回线路。施工期间,全市电量负荷全部临时加载到另外一条22万伏送电线路上,一旦出现问题,将给整个大连市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面对重重困难,“铁军”立下“军令状”:决战100天,坚决完成任务。经过90天艰苦奋战,他们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工程质量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竣工仪式上,大连市领导将一面“送电技术精湛,铁军名不虚传”的锦旗送给了“送五”民兵连。
在22万伏铁沙线工程中,“送五”民兵连承建108号塔位和109号塔位的框架基础高达11米,比当时国内历史纪录还高2米。他们迎难而上,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务。由于有些技术尚属首次尝试,工程在验收时发现一个小小的技术缺陷。监理公司认为,对整个工程质量不会产生影响,可以正常交工。但民兵连领导却说,送电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不能给国家重点工程留下遗憾,也不能砸了“送五”民兵连的牌子。他们主动要求返工。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弥补了这个技术缺陷,受到甲方领导的高度赞扬。
多年来,“送五”民兵连正是凭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施工态度,靠人品、质量和信誉开拓市场,既为社会奉献出一个个精品工程,也为自身发展壮大闯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拼搏创造行业奇迹
在75万伏官兰线路施工中,自然环境给“铁军”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工地位于平均海拔2800多米的西北高原,气候干燥,风沙大。官兵有的嘴唇起了水泡,有的出现了耳鸣;送电线路在荒郊野外,雨水和雪水成了他们惟一的水源;施工地点地势险恶,山高壁陡,断梁沟壑遍布,56座铁塔多数要架在高山大岭上,不但基础土石方量大,而且成百上千吨的组塔材料都需用肩膀扛上山顶。在运料途中,有一个叫皮条沟的地方,山路陡险,靠近万丈悬崖。民兵们一个挨一个,用肩膀组成人工索道,小心翼翼地把沉重的塔料一点一点运上山。肩上磨出了血泡,手上生成了厚茧,但他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写下了电网建设史上的辉煌一页:20人仅用49天将240多吨塔料运到海拔2800多米的山巅;36天展放6相分裂导线(每相导线六根钢芯铝电缆)近30公里,创造了国内超高压线路架设的新纪录。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送五”民兵连凭着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湘、粤、豫、甘、辽、黑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建设的奇迹!
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2004年6月11日,我国首条电压最高、海拔最高的送电线路工程―――75万伏官兰送电工程面向全国招标,“送五”民兵连一举获得第四标段建设任务。
过去,他们架设的都是50万伏线路,而这次要架设75万伏线路,铁塔的高度和宽度及重量比以往大幅度增加,由此带来许多技术及工艺的变化,以前施工所用的模板、抱杆(组塔时用的主要起重工具)都用不上了,必须重新研制;另外,施工地段山高岭峻,沟壑纵横,56座铁塔有35座是斜柱式插入角钢基础;更让“送五”民兵连感受压力的是,线路采用的是扩径导线,这种导线在高原地区没有使用工艺导则,全凭施工经验。一个个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一个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业务骨干主动请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夜以继日查资料、搞论证,一次次进行实地探索尝试,很快攻克了两大技术难关,使难题迎刃而解。施工结束后,民兵连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示范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建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民兵连早就预想在先,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探索走出了技术革新与科技创新的新路子。他们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为22名技术人员配备了手提式电脑,为职工购买了叉锁式腰绳、进口导线卡器等装备。每年还选送优秀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外出深造,定期组织民兵进行文化和技术培训,结合施工任务开展争当“革新技术能手”、“民兵突击手”活动。
如今已插上科技翅膀的“送五”民兵连,先后总结了“扩径导线高空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