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及相关问题杂谈(六十条)之三
(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和它的体制与机制
41.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四川为例。地处川西高原山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无煤无气的甘孜州,至今仍有近80%的16万农牧户,沿袭千百年来的方法,用烧柴烧牛马粪来做饭、取暖,仅此一项,一年就要毁坏自然林地四五十万亩,影响封山育林100余万亩,并造成草场缺肥、草地减少,严重威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植被被破坏,形成泥石流,等等,目前一年通过金沙江、大渡河的排沙量就达7亿多吨。地处攀西高原的凉山州,至今仍有部分彝族人民,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25度以上的陡坡地区,为了生存,长年砍树、烧材,并沿用极端落后的刀耕火种方式在高山、陡坡上伐树造田,因为坡陡土薄缺水缺肥,又经常易地耕种,造成“烧一山,种一坡”,陷入既是生产又是破坏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中。虽然人口总数不多,耕种的土地也只有100多万亩,但却造成了大面积的森林、植被被破坏,严重影响了整个金沙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事实充分表明,在重点代燃料区解决好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以及对缺乏生存条件的地方实行开发性移民,充分发挥小水电的生态作用、扶贫作用、多功能作用,非常紧迫,十分重要。
42.小水电代燃料具有独特的优势。
(1)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它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年复一年利用,可以替代薪柴等传统燃料,有效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我国农村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其分布与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四区”内的重点代燃料区的区位分布基本一致。农村水电资源总量和分布完全能够满足重点代燃料区2830万户、1.04亿人口的生活燃料与农村能源需求和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另见6条(1)、20条。)
(3)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水力最早的国家,开发、建设小水电已有100年历史,技术非常成熟。与太阳能、风能、沼气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相比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等优势。与天然气、远距离调运煤炭和远距离输电等代燃料措施相比,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清洁绿色能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4)小水电代燃料具有综合效益。一是从源头上遏制人为破坏林草植被。解决1户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可使3亩林地免遭砍伐(据典型调查:一个4口之家的农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