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趋势
2005-10-23 21:54:4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据普查,中国河流水能蕴藏量6.76亿千瓦,年电能5.92万亿千瓦时;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3.78亿千瓦,年电能1.92万亿千瓦时。不论是水能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水能资源,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至1998年底全国装机容量27728.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6506.5万千瓦,水电在建规模3155.84万千瓦。已建和在建占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5.5%。开发利用程度远低于世界许多国家。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电量和容量"双缺"演变为电量相对过剩和调峰容量严重不足,这给水电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国家电力公司领导人多次指出?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市场的需求,切实加大水电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电站,向中西部倾斜,推进流域梯级滚动开发。"优先(积极)发展水电"已获得更为广泛的共识。
一、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水电"的认识问题
我国是水能资源大国,目前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当低,还有大量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应该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要统一认识,尤其是决策层的认识要统一到"优先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水电"的能源方针上来。使我国丰富的清洁、可再生、具有良好社会综合效益的水电资源早日为人类服务。
在过去一段时间,水电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还是认识上的误区,当然也存在"由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是以火电为标志的,在行业决策层中不可避免地对火电青睐"的客观因素。一些人士认为水电"投资大、工期长",因此,要多修火电、少修水电。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有些百万级的水电站工期也不过五年左右,至于工程投资,若考虑火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要求的所需资金(约占总投资的1/3),水电的投资与火电差距大幅缩小,而水电站的长运期和低运行成本却是火电站远远不及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完善、经济效益观念的强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对水电的认识将会有所更新。
(二)合理的政策环境问题
1、水电还贷期和税收政策
水电是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特殊工程,水电建设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建设期相对较长,建设初期回报较少,而长期又获利较高,水电建设的困难在建设期及还贷期。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合理的政策诱导是关键因素。如还贷期限短还贷压力大、税改后水电站税负比同类企业显著加重,影响投资积极性。如何消除影响水电发展的不利因素,提高水电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关键是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另外,还应规范不合理摊派和抑制水库费(主要指移民安置费)成倍增加的风气,在税赋上还应放宽水电站的耕地占用税、矿产资源税、进口关税等政策。创造合理的"优先发展水电"的政策氛围。
2、投资分摊问题
水电是具有综合利用的特殊工程。水电工程不仅仅是发电,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这些效益有的可以转化成经济效益,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有的纯粹是社会效益。像防洪、航运、灌溉等效益都是流域沿岸地区获得,而投资还贷却要由水电站承担,加重了水电工程还贷负担。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要求,谁投资谁受益,那么反过来受益方付出相应的投资也是合情合理的,国家综合部门应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出台综合利用投资分摊政策和管理办法,将综合利用投资合理地分摊到受益的地区或部门,特别是对防洪这部分公益投资,可以采取国家投资或受益地区和部门按照受益的大小合理分摊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分摊制度。
3、在电力市场中优先利用水电资源问题
由于目前电力市场出现低级的暂时疲软,供需矛盾发生变化,不同管理和投资体制的发电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都在争发电量,给电网的调度和经济运行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因而也就出现了一方面大量的一次矿物能源(煤)用来燃烧发电,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水)被白白弃掉,造成了资源的双重浪费。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有的地方和部门以市场相对平衡为借口,一方面给新水电站或区外便宜水电的市场准入设置重重阻力,另一方面却在不择手段地开工新的火电站,继续摘重复建设。
因此,要继续深化改革,尽快完善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确保优先利用水电资源。
4、水电站水库的合理利用问题
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洪水,应当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当前在水库防洪运用中存在超高拦蓄洪水和过度降低水库汛限水位两种倾向,给大坝的安全和水库兴利带来了许多困难。
首先水电站工程是依安全与经济相互协调的原则按一定标准设计的,受条件的限制水库所能起到的防御洪水的作用是有限的,对防护对象只能通过适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电量和容量"双缺"演变为电量相对过剩和调峰容量严重不足,这给水电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国家电力公司领导人多次指出?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市场的需求,切实加大水电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电站,向中西部倾斜,推进流域梯级滚动开发。"优先(积极)发展水电"已获得更为广泛的共识。
一、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水电"的认识问题
我国是水能资源大国,目前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当低,还有大量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应该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要统一认识,尤其是决策层的认识要统一到"优先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水电"的能源方针上来。使我国丰富的清洁、可再生、具有良好社会综合效益的水电资源早日为人类服务。
在过去一段时间,水电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还是认识上的误区,当然也存在"由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是以火电为标志的,在行业决策层中不可避免地对火电青睐"的客观因素。一些人士认为水电"投资大、工期长",因此,要多修火电、少修水电。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有些百万级的水电站工期也不过五年左右,至于工程投资,若考虑火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要求的所需资金(约占总投资的1/3),水电的投资与火电差距大幅缩小,而水电站的长运期和低运行成本却是火电站远远不及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完善、经济效益观念的强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对水电的认识将会有所更新。
(二)合理的政策环境问题
1、水电还贷期和税收政策
水电是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特殊工程,水电建设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建设期相对较长,建设初期回报较少,而长期又获利较高,水电建设的困难在建设期及还贷期。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合理的政策诱导是关键因素。如还贷期限短还贷压力大、税改后水电站税负比同类企业显著加重,影响投资积极性。如何消除影响水电发展的不利因素,提高水电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关键是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另外,还应规范不合理摊派和抑制水库费(主要指移民安置费)成倍增加的风气,在税赋上还应放宽水电站的耕地占用税、矿产资源税、进口关税等政策。创造合理的"优先发展水电"的政策氛围。
2、投资分摊问题
水电是具有综合利用的特殊工程。水电工程不仅仅是发电,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这些效益有的可以转化成经济效益,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有的纯粹是社会效益。像防洪、航运、灌溉等效益都是流域沿岸地区获得,而投资还贷却要由水电站承担,加重了水电工程还贷负担。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要求,谁投资谁受益,那么反过来受益方付出相应的投资也是合情合理的,国家综合部门应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出台综合利用投资分摊政策和管理办法,将综合利用投资合理地分摊到受益的地区或部门,特别是对防洪这部分公益投资,可以采取国家投资或受益地区和部门按照受益的大小合理分摊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分摊制度。
3、在电力市场中优先利用水电资源问题
由于目前电力市场出现低级的暂时疲软,供需矛盾发生变化,不同管理和投资体制的发电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都在争发电量,给电网的调度和经济运行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因而也就出现了一方面大量的一次矿物能源(煤)用来燃烧发电,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水)被白白弃掉,造成了资源的双重浪费。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有的地方和部门以市场相对平衡为借口,一方面给新水电站或区外便宜水电的市场准入设置重重阻力,另一方面却在不择手段地开工新的火电站,继续摘重复建设。
因此,要继续深化改革,尽快完善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确保优先利用水电资源。
4、水电站水库的合理利用问题
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洪水,应当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当前在水库防洪运用中存在超高拦蓄洪水和过度降低水库汛限水位两种倾向,给大坝的安全和水库兴利带来了许多困难。
首先水电站工程是依安全与经济相互协调的原则按一定标准设计的,受条件的限制水库所能起到的防御洪水的作用是有限的,对防护对象只能通过适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