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低电压”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3-07-17 11:35:05 来源:国网怀远县供电公司 杨树忠
A-
A+
电力18讯: 盛夏时节,持续高温天气造成居民用电负荷骤增,低电压所引发的投诉、群体上访事件频发,供电抢修应接不暇。
低电压成因的分析。从当前的配电设备技术角度上,低电压的形成不外乎六种因素:一是配变容量不足;二是低压线路线径细;三是低压线路超出供电半径;四是无功容量严重不足。五是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六是两相供电线路所占比例较大。以上几种情况既有可能独立存在,又可能组合成并发条件,也就是说共有六种原因之一导致低电压。
解决“低电压”的思路。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在当前供用矛盾十分突出的时期,按照标准彻底整改,一是物资材料供应不济,二是改造周期过长,不能解燃眉之急。为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通过短平快的方案救急,这就需要我们即要发挥专业特长又要依据现实情况的经验。从专业上,我们要对供电区域负荷特征、负荷密度进行了解,对供电设施的技术标准、运行标准基本掌握。从经验上,我们要善于分析总结,对低电压台区区域分布、户数、供电量、户均配置容量有基本概念。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信息,我们应该归纳出,普通农村台区和集镇、城市台区满足基本用电最低限度户均容量和供电半径、导线规格。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确定方案时,首先要以“时间最短”“速度最快”为原则,既然是救急,就要最大限度的舍弃全面整改,或七个工作日以上的方案。
低电压处置案例分析。
案例一,7月12日,某社区某台区因电压低引发集体投诉。经现场勘查了解,该台区配变为50kVA,户数200户左右,低压线路是50mm2绝缘线,并且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低电压既有变压器容量不足,同时伴有超半径和线径过细。传统方案一般都是增加布点、分断低压、更换导线,但根据现场情况,这样的方案至少需要4-5天。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满足户均容量,将配变更换为200kVA(所需时间半天)当晚,该台区居民反映电压有明显提高,次日,将主干线进行了部分选择性更换(所用时间半天)。结果低电压现象得到基本消除。期间,下火部分、电杆等都没有更换,但救急的效果很好。
案例二,7月14日,交通局宿舍和周边居民来公司上访,诉求解决低电压,经现场勘查测试,该台区315kVA公变,带有交通局办公和400户左右居民,常规方案是协调交通局上专用变,分流其办公和宿舍负荷,但协调、选址、实施至少也要1周时间。我们的解决方案依据配变两侧测试的电流值和各下火点所带负荷分布,确定在该配变西侧10kV线路下增加一个200kVA配变,将交通局办公和宿舍及西侧部分居民户从315配变上转移,实施后,低电压得到了解决。
这两个案例都包含取舍成分,关键是把救急放在首要位置,要的是短平快的效果。专业体现在通过测试划定能够转移的负荷有多少,经验就是满足普通居民户均容量在0.8-1kVA的配置是可行的,甚至大部分台区只要不过度超半径,能满足0.5KVA的户均容量,这个夏天也没有问题,尽管存在部分线径过细、超半径,也会有较大改善。这种情况下,时间和居民的耐心都不容许你面面俱到、彻底改造。
快速消除低电压的具体措施。
一是低电压台区三相负荷平衡问题,有些低电压台区容量是基本满足的,但是较为严重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重载相电压降低,这时,通过几个时段三相电流的测试,选择几个下火点进行换相,就会有较大成效。
二是台区不平衡问题,各乡镇供电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即有配变容量严重不足的台区,也存在大马拉小车的台区,有的台区容量达到315 、200kVA,所带用户仅几十户,月度用电量仅几千度,而附近别的台区就有50kVA或30kVA带有100-200户,这样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此节骨眼上,相互调剂,或者就近使用连线临时负荷转移,都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三是寻求部分专变临时转供,有些低电压台区所在地一些专变富裕容量,或因季节特点闲置,也可以通过协商临时转供,前提是客户自愿,且计量表计设置规范,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
四是根据电网电压波动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正常情况下变压器分接开关在2档位置(3个档位)或分接开关在3档位置(5个档位),当电压较低时及时将分接开关调整到3档或5档,能够提高低压线路电压20伏左右。
五是根据负荷性质,适当增加无功补偿容量,对于功率因数较低的台区和线路采取无功随器和随机补偿。
六是加强用电的宣传。动员部分带有能耗相对较高小加工企业自主错峰用电或限电,动员用电客户在使用电器方面错避峰用电,如电饭锅在早上9-10点钟使用,电视机音量尽量小,空调设置26°C,随手关掉不用的电灯,随时使用的水泵改为早晨蓄水使用等,这种宣传可借助乡政府、村委会,或广播、宣传单等。这种方法的效果在于积少成多,响应的人多,效果就会十分明显。
总之,应对低电压现象即要多错并举,又要灵活把握,切忌把过多的精力、人力、物力集中于某个点。要采取分步措施,缓解面上问题,待迎峰度夏后,再后续完善。
低电压成因的分析。从当前的配电设备技术角度上,低电压的形成不外乎六种因素:一是配变容量不足;二是低压线路线径细;三是低压线路超出供电半径;四是无功容量严重不足。五是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六是两相供电线路所占比例较大。以上几种情况既有可能独立存在,又可能组合成并发条件,也就是说共有六种原因之一导致低电压。
解决“低电压”的思路。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在当前供用矛盾十分突出的时期,按照标准彻底整改,一是物资材料供应不济,二是改造周期过长,不能解燃眉之急。为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通过短平快的方案救急,这就需要我们即要发挥专业特长又要依据现实情况的经验。从专业上,我们要对供电区域负荷特征、负荷密度进行了解,对供电设施的技术标准、运行标准基本掌握。从经验上,我们要善于分析总结,对低电压台区区域分布、户数、供电量、户均配置容量有基本概念。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信息,我们应该归纳出,普通农村台区和集镇、城市台区满足基本用电最低限度户均容量和供电半径、导线规格。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确定方案时,首先要以“时间最短”“速度最快”为原则,既然是救急,就要最大限度的舍弃全面整改,或七个工作日以上的方案。
低电压处置案例分析。
案例一,7月12日,某社区某台区因电压低引发集体投诉。经现场勘查了解,该台区配变为50kVA,户数200户左右,低压线路是50mm2绝缘线,并且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低电压既有变压器容量不足,同时伴有超半径和线径过细。传统方案一般都是增加布点、分断低压、更换导线,但根据现场情况,这样的方案至少需要4-5天。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满足户均容量,将配变更换为200kVA(所需时间半天)当晚,该台区居民反映电压有明显提高,次日,将主干线进行了部分选择性更换(所用时间半天)。结果低电压现象得到基本消除。期间,下火部分、电杆等都没有更换,但救急的效果很好。
案例二,7月14日,交通局宿舍和周边居民来公司上访,诉求解决低电压,经现场勘查测试,该台区315kVA公变,带有交通局办公和400户左右居民,常规方案是协调交通局上专用变,分流其办公和宿舍负荷,但协调、选址、实施至少也要1周时间。我们的解决方案依据配变两侧测试的电流值和各下火点所带负荷分布,确定在该配变西侧10kV线路下增加一个200kVA配变,将交通局办公和宿舍及西侧部分居民户从315配变上转移,实施后,低电压得到了解决。
这两个案例都包含取舍成分,关键是把救急放在首要位置,要的是短平快的效果。专业体现在通过测试划定能够转移的负荷有多少,经验就是满足普通居民户均容量在0.8-1kVA的配置是可行的,甚至大部分台区只要不过度超半径,能满足0.5KVA的户均容量,这个夏天也没有问题,尽管存在部分线径过细、超半径,也会有较大改善。这种情况下,时间和居民的耐心都不容许你面面俱到、彻底改造。
快速消除低电压的具体措施。
一是低电压台区三相负荷平衡问题,有些低电压台区容量是基本满足的,但是较为严重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重载相电压降低,这时,通过几个时段三相电流的测试,选择几个下火点进行换相,就会有较大成效。
二是台区不平衡问题,各乡镇供电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即有配变容量严重不足的台区,也存在大马拉小车的台区,有的台区容量达到315 、200kVA,所带用户仅几十户,月度用电量仅几千度,而附近别的台区就有50kVA或30kVA带有100-200户,这样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此节骨眼上,相互调剂,或者就近使用连线临时负荷转移,都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三是寻求部分专变临时转供,有些低电压台区所在地一些专变富裕容量,或因季节特点闲置,也可以通过协商临时转供,前提是客户自愿,且计量表计设置规范,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
四是根据电网电压波动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正常情况下变压器分接开关在2档位置(3个档位)或分接开关在3档位置(5个档位),当电压较低时及时将分接开关调整到3档或5档,能够提高低压线路电压20伏左右。
五是根据负荷性质,适当增加无功补偿容量,对于功率因数较低的台区和线路采取无功随器和随机补偿。
六是加强用电的宣传。动员部分带有能耗相对较高小加工企业自主错峰用电或限电,动员用电客户在使用电器方面错避峰用电,如电饭锅在早上9-10点钟使用,电视机音量尽量小,空调设置26°C,随手关掉不用的电灯,随时使用的水泵改为早晨蓄水使用等,这种宣传可借助乡政府、村委会,或广播、宣传单等。这种方法的效果在于积少成多,响应的人多,效果就会十分明显。
总之,应对低电压现象即要多错并举,又要灵活把握,切忌把过多的精力、人力、物力集中于某个点。要采取分步措施,缓解面上问题,待迎峰度夏后,再后续完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