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缺点的“培养”
2012-07-03 10:05:54 来源:万芸杉
A-
A+
电力18讯: 人无完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有的缺点的形成是由于动物的本能和人类的天性,有的缺点则是被我们逐步"培养"起来的。这观点看似不可思议,因为普通人对于自己的缺点规避尚且来不及,怎么可能还落力培养?别不信,且允我一一道来。
人都有三个人格,一个是他人眼中的自己,一个是自己眼中的自己,一个是内心深处最渴望塑造的自己,这三个人格之间的重合度愈高,人对自身的认可度即愈高,幸福感自然也就愈强。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现实浑不是那么回事。
他人眼中的我们,最醒目的特点泰半是我们的缺点,相比如春风般怡人的待人接物,总是不及情急时恼人的言辞教人印象深刻;我们眼中的自己,往往最醒目处都在于美好可爱的地方,即便有缺点,也通通都无伤大雅,不过是平淡生活的一味调剂;至于我们渴望塑造成功的那个自己,基本只要求我们放大自己的优势即可,至于缺点,则尽力弱化之,直至它们变成一个个抽象的小黑点,我们再顺势假装看不见就好。
这便给缺点的"培养"提供了一片成熟的沃土。他人对我们缺点的强调,反而会在无形中加深我们队自身缺点的耐受力;刚开始被人直指缺点时当然会经历短时期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时也由于改正缺点所必需的耐力和毅力都实在惊人,到后期便干脆放任自流,甚而自认缺点为特点也未可知。同时,我们本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又相当宽容,倘若做事拖拉,则美其名曰享受过程;假如性格暴躁,就沾沾自喜视之为豪爽大气;抑或言辞刻薄,那更是要作为敢于直言的明证--总之,根本不存在缺点一说,简直就是通身是宝。
我们一面自省、深深以为应该即时改正缺点,一面又颇举棋不定,实在不知道是做个缺点鲜明但是性格可爱的人好、还是做个四平八稳却面目模糊的背景好?于是乎,缺点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常客。(万芸杉)
人都有三个人格,一个是他人眼中的自己,一个是自己眼中的自己,一个是内心深处最渴望塑造的自己,这三个人格之间的重合度愈高,人对自身的认可度即愈高,幸福感自然也就愈强。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现实浑不是那么回事。
他人眼中的我们,最醒目的特点泰半是我们的缺点,相比如春风般怡人的待人接物,总是不及情急时恼人的言辞教人印象深刻;我们眼中的自己,往往最醒目处都在于美好可爱的地方,即便有缺点,也通通都无伤大雅,不过是平淡生活的一味调剂;至于我们渴望塑造成功的那个自己,基本只要求我们放大自己的优势即可,至于缺点,则尽力弱化之,直至它们变成一个个抽象的小黑点,我们再顺势假装看不见就好。
这便给缺点的"培养"提供了一片成熟的沃土。他人对我们缺点的强调,反而会在无形中加深我们队自身缺点的耐受力;刚开始被人直指缺点时当然会经历短时期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时也由于改正缺点所必需的耐力和毅力都实在惊人,到后期便干脆放任自流,甚而自认缺点为特点也未可知。同时,我们本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又相当宽容,倘若做事拖拉,则美其名曰享受过程;假如性格暴躁,就沾沾自喜视之为豪爽大气;抑或言辞刻薄,那更是要作为敢于直言的明证--总之,根本不存在缺点一说,简直就是通身是宝。
我们一面自省、深深以为应该即时改正缺点,一面又颇举棋不定,实在不知道是做个缺点鲜明但是性格可爱的人好、还是做个四平八稳却面目模糊的背景好?于是乎,缺点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常客。(万芸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