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细化管理 提升员工精气神
2012-02-29 16:04:43 来源:宋丽娜 ,陈潮洋
A-
A+
电力18讯: 2012年,是“十二五”攻坚之年,是“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之年。 余姚市供电局变电工区通过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高运行管理精细化水平,振奋精神,打好基础。
“两清理”打造命名标示精细化
“这个‘待用C114保护跳闸出口压板1LP1’要做成48mm*16mm规格的,红框红字。”刚吃过中饭,一站的办公室里俨然成了一个小作坊,戴林俯身在电脑前做着清查出来需要补充的标签,新进大学生沈贵军忙着打印和塑封,连55岁的资深变电员孙才友也戴着老花眼镜在帮忙剪裁标签,整一个流水作业线。早上刚去了牟山变和朗霞变进行“清理",查出不少需要整改的设备命名标签,他们就趁着中午休息时间抓紧开工,为下午更换标签做好准备。
“别看这标签这么小,讲究可大着呢,上面要有正确的双重命名,字要清晰醒目。”一旁的沈贵军深有体会地说道:“这设备标签做好了贴对了,那倒闸操作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据悉,为实现命名标示管理精细化,努力实现运行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该工区组织人力开展“两清理”专项检查。此次“两清理”歼灭战中,该工区的青年突击队员作为排头兵,挑起大梁,主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展现了新一代电力人的精神风貌。
截止至2月24日,该工区已经完成了所辖41座变电站的设备命名规范整改工作,比计划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周,期间累计更换了二次设备标签2400余块、一次设备铭牌30余块。
严格把关打造巡视管理精细化
海拔七八百米的四明山上一片云雾缭绕,沿着蜿蜒盘伸的山路,印着“国家电网”字样的黄色工程车已经行驶了四十多公里,这一天是运行人员去大岚变做定期切换的日子。别看山下温度有个7,8度,而山上的气温已经零下,一下了车大家都被那咧咧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这来一趟也不容易,我们可要把大岚变里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都给找出来,才不枉此行啊。”带队的沈月明认真地跟大家说到。自从去年四明山区的小水电回收后,这老区的供电安全重担就压在了他们身上。针对气候寒冷,电网负荷激增的特点,沈月明特别关注变电站电气设备异常情况,并对变电站各接点进行测温,在确定设备没有异常后,心里才踏实了下来。四明山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下山的时候,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但一想到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着,大家的心里都觉得热乎乎的。
日常巡视是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巡视中发现设备存在缺陷并进行及时消缺,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挽回重大经济损失,并减少因事故停电检修给百姓带来的不便。
据了解,为提升巡视质量,该工区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巡视管理工作精细化专项活动,通过强化专项检查机制、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切实提升执行力水平,在全工区树立“大安全”理念,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该工区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推广应用的新型智能巡检系统已经列入2012年度省公司科技项目。该巡检系统是将无线移动视频监控与巡检系统相结合,能实现变电设备图像的实时传送,便于运行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的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巡视到位率及巡视质量。
“设备能安全运行没有事故发生,才是对我们运行人员最大的肯定!”到2月28日为止,该工区的安全运行日已经累计3699天了。
“小王,把户外场地一号主变的铭牌拍一下,回头把照片归类存档下。”一大早二站的王川就拿着相机来到所辖的远东变拍摄各类设备的铭牌。这设备铭牌就是设备的“身份证”,包括设备的出厂日期、制造厂家、设备型号和运行条件等重要信息。这些设备铭牌的照片是不仅是设备台账建立的重要依据,也是职工培训的重要素材。据王川说,他一开始对变电设备的认识很多都来自这些照片。
由于所管辖的变电站数量多,设备更换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设备更换了,台账没有及时更新,那会误导运行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设备安全运行,所以建立完善设备更换后各类图片、数据更改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该工区从图档管理系统、PMS系统和宝讯系统三方面入手,以实际设备铭牌照片为基准,对现有设备台账进行核对和修改,加强基础资料、基础数据的及时整理、更新和完善,不断完善基础资料管理精细化工作。截止至发稿前,该工区已累计拍摄700余张设备铭牌照片,更新设备台账40余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龙年伊始,余姚市供电局变电工区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着力打造运行管理精细化,打响了“基础管理提升年”的第一枪。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该工区还将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开展迎峰度夏专项检查、冬季工作专项检查以及各类保供电专项检查。(宋丽娜 陈潮洋)
“两清理”打造命名标示精细化
“这个‘待用C114保护跳闸出口压板1LP1’要做成48mm*16mm规格的,红框红字。”刚吃过中饭,一站的办公室里俨然成了一个小作坊,戴林俯身在电脑前做着清查出来需要补充的标签,新进大学生沈贵军忙着打印和塑封,连55岁的资深变电员孙才友也戴着老花眼镜在帮忙剪裁标签,整一个流水作业线。早上刚去了牟山变和朗霞变进行“清理",查出不少需要整改的设备命名标签,他们就趁着中午休息时间抓紧开工,为下午更换标签做好准备。
“别看这标签这么小,讲究可大着呢,上面要有正确的双重命名,字要清晰醒目。”一旁的沈贵军深有体会地说道:“这设备标签做好了贴对了,那倒闸操作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据悉,为实现命名标示管理精细化,努力实现运行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该工区组织人力开展“两清理”专项检查。此次“两清理”歼灭战中,该工区的青年突击队员作为排头兵,挑起大梁,主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展现了新一代电力人的精神风貌。
截止至2月24日,该工区已经完成了所辖41座变电站的设备命名规范整改工作,比计划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周,期间累计更换了二次设备标签2400余块、一次设备铭牌30余块。
严格把关打造巡视管理精细化
海拔七八百米的四明山上一片云雾缭绕,沿着蜿蜒盘伸的山路,印着“国家电网”字样的黄色工程车已经行驶了四十多公里,这一天是运行人员去大岚变做定期切换的日子。别看山下温度有个7,8度,而山上的气温已经零下,一下了车大家都被那咧咧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这来一趟也不容易,我们可要把大岚变里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都给找出来,才不枉此行啊。”带队的沈月明认真地跟大家说到。自从去年四明山区的小水电回收后,这老区的供电安全重担就压在了他们身上。针对气候寒冷,电网负荷激增的特点,沈月明特别关注变电站电气设备异常情况,并对变电站各接点进行测温,在确定设备没有异常后,心里才踏实了下来。四明山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下山的时候,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但一想到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着,大家的心里都觉得热乎乎的。
日常巡视是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巡视中发现设备存在缺陷并进行及时消缺,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挽回重大经济损失,并减少因事故停电检修给百姓带来的不便。
据了解,为提升巡视质量,该工区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巡视管理工作精细化专项活动,通过强化专项检查机制、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切实提升执行力水平,在全工区树立“大安全”理念,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该工区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推广应用的新型智能巡检系统已经列入2012年度省公司科技项目。该巡检系统是将无线移动视频监控与巡检系统相结合,能实现变电设备图像的实时传送,便于运行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的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巡视到位率及巡视质量。
“设备能安全运行没有事故发生,才是对我们运行人员最大的肯定!”到2月28日为止,该工区的安全运行日已经累计3699天了。
“小王,把户外场地一号主变的铭牌拍一下,回头把照片归类存档下。”一大早二站的王川就拿着相机来到所辖的远东变拍摄各类设备的铭牌。这设备铭牌就是设备的“身份证”,包括设备的出厂日期、制造厂家、设备型号和运行条件等重要信息。这些设备铭牌的照片是不仅是设备台账建立的重要依据,也是职工培训的重要素材。据王川说,他一开始对变电设备的认识很多都来自这些照片。
由于所管辖的变电站数量多,设备更换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设备更换了,台账没有及时更新,那会误导运行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设备安全运行,所以建立完善设备更换后各类图片、数据更改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该工区从图档管理系统、PMS系统和宝讯系统三方面入手,以实际设备铭牌照片为基准,对现有设备台账进行核对和修改,加强基础资料、基础数据的及时整理、更新和完善,不断完善基础资料管理精细化工作。截止至发稿前,该工区已累计拍摄700余张设备铭牌照片,更新设备台账40余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龙年伊始,余姚市供电局变电工区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着力打造运行管理精细化,打响了“基础管理提升年”的第一枪。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该工区还将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开展迎峰度夏专项检查、冬季工作专项检查以及各类保供电专项检查。(宋丽娜 陈潮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