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电企业的行风建设与优质服务
2011-12-06 10:10:38 来源:何梁
A-
A+
电力18讯:
一、行风无小事
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把优质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必须全面贯彻国网公司供电服务规范,落实新"三个十条",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诚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优质服务不是开几次现场会,搞几场活动就能做好的事,而是要形成一种优良的机制长期坚持下去。第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要有服务意识,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农电企业供电范围遍及各个乡村角落,点多面广,直接和农户打交道,琐碎事多,难以管理。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及时掌握必备的电力法规常识、政策文件精神,做细致耐心的工作,取得农户的理解和配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我们的服务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同时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取得政府的支持,并通过新闻媒体与客户沟通。第三,在加强业务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服务理念教育。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方针,不断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行为语言、仪表仪态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尽量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对客户的咨询、投诉等不推诿,不拒绝,不搪塞,及时、耐心、准确地给予解答,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和义务,不要把职责当职权,把"该我办"当成"该我管",不能一味强调农民觉悟低、难说话,其实绝大多数农民朋友是很通情达理的,是很朴实很热情的。我们要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到行动上,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第四,要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遵章守纪、廉洁自律,不吃、拿、卡、要,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用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来约束职工的行为语言,不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电权",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
二、服务无终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农村电力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农电企业,我们应当认清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服务对象在农村,我们的工作应当围绕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开展,要深入农村了解情况,既要为动力客户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又要规范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提高工作效率;既要为大用户搞好优质服务,又要满足一般客户的服务需求,还要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服务;既要开拓好电力市场,做到多卖一度是一度,又要抄好表收好费,做到回收一分是一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买卖公平的原则,想方设法改善供电条件,优化供电环境,宣传电价政策,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电、明白电,把优质服务工作永久地开展下去,教育员工要心系农电事业,心系广大农民客户,"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三、学习无止境
由于很大一部分基层供电所的员工,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意识还跟不上改革发展的形势,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客户的用电要求,一时还没能摆脱行业垄断、独家经营思想的束缚,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一是缺乏大局意识,个人的利益得失考虑的多,看不到农电市场巨大的潜力和远景。二是缺乏竞争意识,责任心不强,不善于总结经验,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一遇到难题不是放弃,就是往外推。三是缺乏品牌意识,群众意识,服务创新模式少,懒散性大,不肯动脑筋,认为只要灯亮了,电机转了,活就干完了,不肯考虑工作的质与量的标准。没有认识到服务工作的长期性、永久性。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在抓好供电所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抓好员工队伍的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员工调整心态,激励大家振奋精神,鼓励员工刻苦学习,引导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生产、营销技能及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充分挖掘广大员工的内在潜能,让员工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高度看问题。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益为中心,通过抓思想政治工作,抓行风建设来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创新,推动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发动员工为企业献计献策,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行风无小事
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把优质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必须全面贯彻国网公司供电服务规范,落实新"三个十条",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诚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优质服务不是开几次现场会,搞几场活动就能做好的事,而是要形成一种优良的机制长期坚持下去。第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要有服务意识,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农电企业供电范围遍及各个乡村角落,点多面广,直接和农户打交道,琐碎事多,难以管理。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及时掌握必备的电力法规常识、政策文件精神,做细致耐心的工作,取得农户的理解和配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我们的服务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同时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取得政府的支持,并通过新闻媒体与客户沟通。第三,在加强业务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服务理念教育。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方针,不断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行为语言、仪表仪态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尽量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对客户的咨询、投诉等不推诿,不拒绝,不搪塞,及时、耐心、准确地给予解答,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和义务,不要把职责当职权,把"该我办"当成"该我管",不能一味强调农民觉悟低、难说话,其实绝大多数农民朋友是很通情达理的,是很朴实很热情的。我们要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到行动上,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第四,要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遵章守纪、廉洁自律,不吃、拿、卡、要,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用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来约束职工的行为语言,不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电权",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
二、服务无终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农村电力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农电企业,我们应当认清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服务对象在农村,我们的工作应当围绕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开展,要深入农村了解情况,既要为动力客户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又要规范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提高工作效率;既要为大用户搞好优质服务,又要满足一般客户的服务需求,还要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服务;既要开拓好电力市场,做到多卖一度是一度,又要抄好表收好费,做到回收一分是一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买卖公平的原则,想方设法改善供电条件,优化供电环境,宣传电价政策,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电、明白电,把优质服务工作永久地开展下去,教育员工要心系农电事业,心系广大农民客户,"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三、学习无止境
由于很大一部分基层供电所的员工,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意识还跟不上改革发展的形势,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客户的用电要求,一时还没能摆脱行业垄断、独家经营思想的束缚,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一是缺乏大局意识,个人的利益得失考虑的多,看不到农电市场巨大的潜力和远景。二是缺乏竞争意识,责任心不强,不善于总结经验,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一遇到难题不是放弃,就是往外推。三是缺乏品牌意识,群众意识,服务创新模式少,懒散性大,不肯动脑筋,认为只要灯亮了,电机转了,活就干完了,不肯考虑工作的质与量的标准。没有认识到服务工作的长期性、永久性。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在抓好供电所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抓好员工队伍的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员工调整心态,激励大家振奋精神,鼓励员工刻苦学习,引导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生产、营销技能及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充分挖掘广大员工的内在潜能,让员工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高度看问题。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益为中心,通过抓思想政治工作,抓行风建设来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创新,推动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发动员工为企业献计献策,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