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供电企业加强内控管理有效举措探析
2011-11-23 15:13:20 来源:田光辉
A-
A+
电力18讯: 今年是河北供电企业系统开展加强内控管理,依法治企经营管理活动年,重点治理管理不规范,操作不依法、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基层供电企业处在经营管理的最前线,直接面对客户和处置业务,是供电企业系统对外发展的窗口、对内管理的基础,其管理基础的坚实程度,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电企业对外形象及生产经营的畅顺。因此,供电企业加强内控管理,依法依规经营的重点应放在基层,本文就如何加强基层供电企业的内控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一、基层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现状
目前,供电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改革之中,新业务、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使用,生产经营由趸售、代管模式转型为“三集五大”经营管理模式等等,所有这些无不预示着经营风险点的增加与增大。新业务的高风险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客观上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把防控各类经营风险放在首位,防控风险是以严格的内控管理、规范操作为基础的。因此,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具有和商业企业相类似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行为模式,即以经营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内控管理为手段,依法依规经营,有效降低各类风险,尽快适应这种生产经营转型,在转型中加快有效发展。但实际上各基层供电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具体表现在:一是观念(管理与依法依规)滞后。基层供电企业在长期趸售经营管理中形成的传统的重生产轻营销、粗放经营等惯性思维,不可能在短期内随着“三集五大”的转型说转就转,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及规范操作等理念,甚至有些员工对强化内控管理产生反感和排斥心里,这也和国有企业在改革的初始阶段相类似;二是依法依规意识不强,一些单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依规经营的重要性,管理上满足于不出案件事故,不求依法合法,害怕检查、规避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不是真心实意去整改,而是尽量掩盖、隐瞒,对责任人不进行追究和处理,不同程度导致逆程序、绕制度、以信任代替制度等现象的存在,埋藏了经营风险隐患;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一些新业务、新产品相继出台,但新措施、新规定、新流程等管理措施却没有跟进,员工只知道如何办理,没有规章依据,不知怎样规避风险,形成管理滞后,增大操作风险;四是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基层供电企业未设置专司监督部门,对一线员工和业务部门办理的业务监管,一般由上级审计监督部门负责和本单位业务部门自已自律监管。上级公司监管存在着检查时间少、频率低、覆盖面小等现象;本单位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存在着一身二职的现象,本身既是业务经办者又是监督管理者,不可能进行深入实质的监管。因此监管一般就事论事,重形式轻效果,基本是事后监督,缺少事前、实时、高标准、精细化的过程监管,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二、影响依法依规经营的因素
现实中影响依法依规经营的因素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习惯和惰性。新业务、新知识的非系统学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一些员工在办理业务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习惯成自然,处理事情和问题凭感觉和习惯,看似驾轻就熟,实则忽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与严格的内控管理和规范操作不相容;也有个别员工惰性较重,办理业务不求精益求精,常常将错就错,或人云亦云,对有些违规违纪现象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存在前查后犯,屡查屡犯等现象,虽没有出现大问题,但遗患无穷。2、信任与友情。少数员工在办理业务中讲关系、重情面,对领导、关系人或亲戚朋友网开一面,执行制度、程序就大打折扣,该办的给办,不该办的也给办;在业务监管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通过关系或礼遇,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暴露的问题得不到及时不暴露,该整改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长此以往,问题积累、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必将酿成大案要案。3、素质及疏忽。制度执行的到位与否,风险控制的好坏,与员工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就基层供电企业而言,虽然绝大多数员工经过长期的工作锻炼和学习、培训,已达到相当专业的学历、学识水平,但还有少数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对业务的流程、规章制度理解、执行有偏差;另有个别员工虽然素质较高,有时对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事情,往往掉以轻心,草率从事,存在漏程序、减程序等现象,形成制度、程序棚架。
三、强化内控管理的有效举措
加强内控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内控机制,增强执行能力,确保经营依法依规,减少和化解各类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基层供电企业主要是操作执行层面,加强内控管理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全员熟悉、熟知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等,能够做到每笔业务中规中矩,操作既符合程序,又符合制度管理要求,从而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笔者认为,针对基层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素质教育,增强依法依规意识:素质决定行为能力,观念决定行为效果。提高基层供电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增强依法依规经营效果,强化素质教育是关键。实际上,基层员工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实行脱产的形式,只能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进行。因此,把员工学习教育与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打造学习型队伍,是供电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目前,适合基层供电企业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较为切实可行的有:各单位每周(1―2次)例会学习,短期专业培训,电子化远程教育等。基层供电企业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和途径,对强化员工的业务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岗位技能、先进经营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依法依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推进文化建设,培植依法依规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先进经营管理理念,让员工从内心的自觉依法治企,是依法依规经营的内因。因此,强化内控管理应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好依法依规文化的学习,除学习掌握制度、流程外,还应学习他行的典型案例,剖析身边检查出问题的成因等,由他看我、由彼及此、由小到大、举一反三,教育员工深刻认识违规违法的危害及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以为戒;其次要培育提炼自己的依法依规文化理念,以依法依规文化学习教育为基础,让员工在学习中对比、剖析、总结、提炼出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符合基层实际的依法依规经营管理理念,并自觉履行。如“人人依法依规,全员依法依规,一人违规,全员犯规“、“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警示服务制度”等;其三要建设好依法依规文化阵地,让那些简洁明快、寓意明确的依法依规文化理念、制度上墙进园地,建设好依法依规文化阵地,让依法依规文化走进员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提醒警示员工,依法依规是幸福、依法依规是形象,违规受处理、违规受惩罚,依法依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新业务、新产品出台以来,旧的制度大多已不适应新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归类和补充,该建立的建立,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尽快建立起暨符合政策要求又适应现代化经营的制度管理体系和业务操作流程指引,内容涵盖管理、操作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便于员工操作和执行,规范经营行为。
4、完善监管体系,防范内部风险。“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效监管是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良方妙药。有效监管需要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优势互补:一是上级公司要加大对基层供电企业业务的核查监督力度,增加检查频率、强度和覆盖面,定期不定期的对基层供电企业实施现场监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增强震慑力。二是基层供电企业应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除按时进行监管外,并根据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深度剖析,挖掘根源,用事实教育职工,遇查于教,防止问题反复与扩大。三是利用视频信息中心后台监控系统实施远程监控,非现场监控,做到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结合,事后、事中、事前监督结合,本单位、外单位监管结合,机器与人员监管相结合,将防范关口前移,由事后发现问题变为事前防范问题。四是加强对问题的整改。对查出发现的问题都要进行责任追究,建立相应的差错考核考评制度机制,实行违规差错积分管理,当员工违规差错积累达到规定的分数时,即对该员工采取组织措施,促使员工严格要求,行为规范,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杜绝小错、防范大过、及问题反复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整改台帐,明确整改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及时复查、反馈整改信息,构建问题整改有效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彻底整改到位。(田光辉)
一、基层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现状
目前,供电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改革之中,新业务、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使用,生产经营由趸售、代管模式转型为“三集五大”经营管理模式等等,所有这些无不预示着经营风险点的增加与增大。新业务的高风险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客观上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把防控各类经营风险放在首位,防控风险是以严格的内控管理、规范操作为基础的。因此,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具有和商业企业相类似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行为模式,即以经营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内控管理为手段,依法依规经营,有效降低各类风险,尽快适应这种生产经营转型,在转型中加快有效发展。但实际上各基层供电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具体表现在:一是观念(管理与依法依规)滞后。基层供电企业在长期趸售经营管理中形成的传统的重生产轻营销、粗放经营等惯性思维,不可能在短期内随着“三集五大”的转型说转就转,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及规范操作等理念,甚至有些员工对强化内控管理产生反感和排斥心里,这也和国有企业在改革的初始阶段相类似;二是依法依规意识不强,一些单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依规经营的重要性,管理上满足于不出案件事故,不求依法合法,害怕检查、规避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不是真心实意去整改,而是尽量掩盖、隐瞒,对责任人不进行追究和处理,不同程度导致逆程序、绕制度、以信任代替制度等现象的存在,埋藏了经营风险隐患;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一些新业务、新产品相继出台,但新措施、新规定、新流程等管理措施却没有跟进,员工只知道如何办理,没有规章依据,不知怎样规避风险,形成管理滞后,增大操作风险;四是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基层供电企业未设置专司监督部门,对一线员工和业务部门办理的业务监管,一般由上级审计监督部门负责和本单位业务部门自已自律监管。上级公司监管存在着检查时间少、频率低、覆盖面小等现象;本单位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存在着一身二职的现象,本身既是业务经办者又是监督管理者,不可能进行深入实质的监管。因此监管一般就事论事,重形式轻效果,基本是事后监督,缺少事前、实时、高标准、精细化的过程监管,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二、影响依法依规经营的因素
现实中影响依法依规经营的因素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习惯和惰性。新业务、新知识的非系统学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一些员工在办理业务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习惯成自然,处理事情和问题凭感觉和习惯,看似驾轻就熟,实则忽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与严格的内控管理和规范操作不相容;也有个别员工惰性较重,办理业务不求精益求精,常常将错就错,或人云亦云,对有些违规违纪现象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存在前查后犯,屡查屡犯等现象,虽没有出现大问题,但遗患无穷。2、信任与友情。少数员工在办理业务中讲关系、重情面,对领导、关系人或亲戚朋友网开一面,执行制度、程序就大打折扣,该办的给办,不该办的也给办;在业务监管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通过关系或礼遇,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暴露的问题得不到及时不暴露,该整改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长此以往,问题积累、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必将酿成大案要案。3、素质及疏忽。制度执行的到位与否,风险控制的好坏,与员工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就基层供电企业而言,虽然绝大多数员工经过长期的工作锻炼和学习、培训,已达到相当专业的学历、学识水平,但还有少数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对业务的流程、规章制度理解、执行有偏差;另有个别员工虽然素质较高,有时对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事情,往往掉以轻心,草率从事,存在漏程序、减程序等现象,形成制度、程序棚架。
三、强化内控管理的有效举措
加强内控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内控机制,增强执行能力,确保经营依法依规,减少和化解各类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基层供电企业主要是操作执行层面,加强内控管理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全员熟悉、熟知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等,能够做到每笔业务中规中矩,操作既符合程序,又符合制度管理要求,从而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笔者认为,针对基层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素质教育,增强依法依规意识:素质决定行为能力,观念决定行为效果。提高基层供电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增强依法依规经营效果,强化素质教育是关键。实际上,基层员工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实行脱产的形式,只能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进行。因此,把员工学习教育与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打造学习型队伍,是供电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目前,适合基层供电企业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较为切实可行的有:各单位每周(1―2次)例会学习,短期专业培训,电子化远程教育等。基层供电企业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和途径,对强化员工的业务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岗位技能、先进经营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依法依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推进文化建设,培植依法依规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先进经营管理理念,让员工从内心的自觉依法治企,是依法依规经营的内因。因此,强化内控管理应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好依法依规文化的学习,除学习掌握制度、流程外,还应学习他行的典型案例,剖析身边检查出问题的成因等,由他看我、由彼及此、由小到大、举一反三,教育员工深刻认识违规违法的危害及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以为戒;其次要培育提炼自己的依法依规文化理念,以依法依规文化学习教育为基础,让员工在学习中对比、剖析、总结、提炼出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符合基层实际的依法依规经营管理理念,并自觉履行。如“人人依法依规,全员依法依规,一人违规,全员犯规“、“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警示服务制度”等;其三要建设好依法依规文化阵地,让那些简洁明快、寓意明确的依法依规文化理念、制度上墙进园地,建设好依法依规文化阵地,让依法依规文化走进员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提醒警示员工,依法依规是幸福、依法依规是形象,违规受处理、违规受惩罚,依法依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新业务、新产品出台以来,旧的制度大多已不适应新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归类和补充,该建立的建立,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尽快建立起暨符合政策要求又适应现代化经营的制度管理体系和业务操作流程指引,内容涵盖管理、操作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便于员工操作和执行,规范经营行为。
4、完善监管体系,防范内部风险。“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效监管是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良方妙药。有效监管需要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优势互补:一是上级公司要加大对基层供电企业业务的核查监督力度,增加检查频率、强度和覆盖面,定期不定期的对基层供电企业实施现场监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增强震慑力。二是基层供电企业应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除按时进行监管外,并根据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深度剖析,挖掘根源,用事实教育职工,遇查于教,防止问题反复与扩大。三是利用视频信息中心后台监控系统实施远程监控,非现场监控,做到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结合,事后、事中、事前监督结合,本单位、外单位监管结合,机器与人员监管相结合,将防范关口前移,由事后发现问题变为事前防范问题。四是加强对问题的整改。对查出发现的问题都要进行责任追究,建立相应的差错考核考评制度机制,实行违规差错积分管理,当员工违规差错积累达到规定的分数时,即对该员工采取组织措施,促使员工严格要求,行为规范,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杜绝小错、防范大过、及问题反复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整改台帐,明确整改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及时复查、反馈整改信息,构建问题整改有效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彻底整改到位。(田光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