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处处追求圆满――读《学会进与退》心得体会
2011-11-28 14:31:27 来源:吕述泽
A-
A+
电力18讯: 退让意味着残缺,但残缺并不一定是败笔,缺陷常常是事实,我们总是希望一切都是圆满,希望一切都能做到最好,于是生活中竟全是遗憾。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地面对残缺,接受并发现它的意义,残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我们不妨抱着一种抱残守缺的法则,所谓抱残守缺就是对待一切事,都不可苛求它的圆满,不妄想它尽如人意,而以不圆满为圆满,以不完全为完全,以不如意为如意。抱残守缺以致使用,自得天全。上自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在人生中不是有这种缺陷,就是有那种缺憾。不懂得缺陷的真义,就无法领悟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俗话说的好,帆只扬五分,航船便能安稳,水只注五分,器具便能稳定。韩信因勇略震撼刘邦,所以被害;陆机因才名盖世,所以被杀;霍光的失败在于以权势威逼君主;石崇德死亡在于拥有的财富太多。
凡是留一点缺陷,做事留一点余地,千万不能困在圆满中走向极端。如果事情太圆满应该自我减损,自我抑制,以便留下一个缺口。书中写道陶朱公三次积累千金而成巨富,但最后都散尽家财的故事,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书中引用《书经》中的一句话:“谦受益,满招损。”“谦”字可解释为“欠”。万事欠缺一点,如酒醉一样,欠一杯就蛮好,不醉了,还能惺惺寂寂,脑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会丑态毕露,丢人显眼。魏国公子牟说:“抱残常安,守缺常全。”
书中写到作家南怀瑾先生和读者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更加说明有时残缺才会有美感。以文艺作品的爱情小说而言,情节中留一点残缺,总是美的。又如一件古董,有了一丝裂痕摆在那里,绝对心痛得很。若完好无损的东西摆在那里,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绝不心痛。可是人们总觉得心痛才有价值,意味才更深长。这就是“守半守缺”的人的处世观。
通读本书,我有深刻体会:正因为我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我们的未来才有无限的生机和无限的可能。不要处处追求圆满,外在条件不好,就用内在条件来弥补它,外在环境有缺陷,内心一样可以圆满,因为这种缺陷内心的满足才有了可能。
我们不妨抱着一种抱残守缺的法则,所谓抱残守缺就是对待一切事,都不可苛求它的圆满,不妄想它尽如人意,而以不圆满为圆满,以不完全为完全,以不如意为如意。抱残守缺以致使用,自得天全。上自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在人生中不是有这种缺陷,就是有那种缺憾。不懂得缺陷的真义,就无法领悟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俗话说的好,帆只扬五分,航船便能安稳,水只注五分,器具便能稳定。韩信因勇略震撼刘邦,所以被害;陆机因才名盖世,所以被杀;霍光的失败在于以权势威逼君主;石崇德死亡在于拥有的财富太多。
凡是留一点缺陷,做事留一点余地,千万不能困在圆满中走向极端。如果事情太圆满应该自我减损,自我抑制,以便留下一个缺口。书中写道陶朱公三次积累千金而成巨富,但最后都散尽家财的故事,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书中引用《书经》中的一句话:“谦受益,满招损。”“谦”字可解释为“欠”。万事欠缺一点,如酒醉一样,欠一杯就蛮好,不醉了,还能惺惺寂寂,脑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会丑态毕露,丢人显眼。魏国公子牟说:“抱残常安,守缺常全。”
书中写到作家南怀瑾先生和读者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更加说明有时残缺才会有美感。以文艺作品的爱情小说而言,情节中留一点残缺,总是美的。又如一件古董,有了一丝裂痕摆在那里,绝对心痛得很。若完好无损的东西摆在那里,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绝不心痛。可是人们总觉得心痛才有价值,意味才更深长。这就是“守半守缺”的人的处世观。
通读本书,我有深刻体会:正因为我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我们的未来才有无限的生机和无限的可能。不要处处追求圆满,外在条件不好,就用内在条件来弥补它,外在环境有缺陷,内心一样可以圆满,因为这种缺陷内心的满足才有了可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