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安全风险管控重在"四严"
2011-11-14 10:29:02 来源:凡利达,许杰
A-
A+
电力18讯: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抓一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农电企业从安全组织变革、管理制度完善、措施办法出台、安全诚信宣教等多方入手,不断强化防控关口前移,通过加大对作业风险、设备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技能风险关键点的有效管控,促进安全工作成效。公司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随着公司和电网所处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变化的。如何通过"两抓一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电企业安全工作,全力做好基层站所的安全风险工作凸现必要,需加快解决。
从基层供电所工作实践看,供电所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作业风险(亲电作业、施工作业),设备风险(缺陷巡护、设施保护、入网验收),管理风险(建章立制、稽查监管、"干私活")和技能风险(技能素质、安全辨识)等。一定程度上,这些风险在供电所层面还没能达到百分百可控、能控、在控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供电所作业现场安全稽查习惯性违章还时有发生,高低压设备、线路故障率下降还不明显,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督执行力有待提高,基层站所一线作业人员技能素质提升还具有较大空间等。纵观近年来供电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均由上述风险引发的安全生产"血"的教训犹在眼前。特别是亲电作业、"干私活"、设施缺陷等原因引发的人身、电网事件尤为明显。
作为供电所一线管理者,笔者对当前供电所的日常安全管理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供电所安全风险管控重在"四严",要不断深入探索基层站所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一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较好基层供电所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农电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安全作业网上报告制。当前,不少基层供电所的网上作业报告数量不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员工队伍惧怕检查、规避检查心理严重;二是管理员怕麻烦、自认为填写报告多此一举;三是供电所负责人重视不够。殊不知,正是这种"透明"工作,才会要求安全第一责任人更加注重现场勘察和方案的确定,现场组织者更加注重各项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布置落实到位,一线员工更加关注正确佩戴安全帽、登杆全过程系安全带等安全风险细节。对此,供电所负责人不仅要重视执行较大类型的施工作业风险网上报告制度,有必要提高设备线路维护检修、巡视消缺、零星低压业扩等网上安全作业报告比例,直至对安全生产作业实施网上报告全覆盖,让各类安全风险作业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安全监督体系运转不留死角。
严抓"亚健康"设备风险。所谓"亚健康"就是指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却能正常运行的供电设备线路。供电所既有设备线路的安全状态决定了当地辖区电网故障率高低和抢报修频率。日常巡护检修、隐患排查整治、农网改造后"尾巴线"拆除以及防外破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抗灾防灾能力。"三消灭"、灾后低压弧垂整治、跨公路线路安全隐患整治、漏保定期测试、安全警示标识补充悬挂等,都是农电企业消除设备风险的重要部署。自2010年起,安徽庐江供电公司在安全例会上坚持对全公司10千伏线路故障率建立通报、故障类型统计分析制度,这是对电力设施精益化管理很好手段。作为供电所管理者,有必要对供电所低压线路故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提高供电所低压故障排查和预防效能。此外,不让新隐患"带病"入网是设备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从基础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工程造价、人情关系等)导致的不合安全标准的低压设备、线路"带病"入网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典型的自埋隐患、自找麻烦。一旦验收入网,安全风险随之转移由供电方承担。为此,必须规范业务流程管控,让供电所安全管理员切实承担起低压业扩入网验收职责,不符合供电方案的设备线路坚决不准送电,直至消除全部安全隐患。
严控"干私活"管理风险。在管理风险中,"干私活"无疑是最大的风险之一。它所延伸的可能是无登杆资质作业、完全失去安全保监护、行风廉洁责任等严重危害企业安全的现象发生。不出事则已,出事必是大事,谁都担当不起。当前,一些企业的农电员工因"干私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害人、害己,还贻害团队,也实在令人惋惜。作为农电管理者,应更加注重对严禁"干私活"问题的反复宣教、更加注重规范流程管理、更加注重日常监督管控。一旦发现,无论事情大小,坚决对所有参与人严惩不待,始终保持对"干私活"现象的高压严管态势,严防个别员工存在侥幸心理,在局部地区死灰复燃。此外,在工作制度上要加快建立小组作业管理办法出台,建立相对应的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关爱的考核机制。
严密关注员工技能风险。员工技能素质主要体现在安全意识、风险辨识能力、技能水平以及身体状态等方面。电力施工作业人员分工安排是否适当和充足是供电所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重要岗位职责。这需要供电所管理者通过日常工作观察、交流问询等方式方法,准确了解员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和个性特点,准确把握每位员工的技能水平、作业时期的身体状态,从而增强对员工技能风险管控和调配能力。同时,利用多渠道和资源,通过技能训练、知识宣讲、导师带徒等手段,努力挖掘和提升现有员工队伍的整体技能素质,有效减轻供电所安全管控压力。
从基层供电所工作实践看,供电所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作业风险(亲电作业、施工作业),设备风险(缺陷巡护、设施保护、入网验收),管理风险(建章立制、稽查监管、"干私活")和技能风险(技能素质、安全辨识)等。一定程度上,这些风险在供电所层面还没能达到百分百可控、能控、在控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供电所作业现场安全稽查习惯性违章还时有发生,高低压设备、线路故障率下降还不明显,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督执行力有待提高,基层站所一线作业人员技能素质提升还具有较大空间等。纵观近年来供电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均由上述风险引发的安全生产"血"的教训犹在眼前。特别是亲电作业、"干私活"、设施缺陷等原因引发的人身、电网事件尤为明显。
作为供电所一线管理者,笔者对当前供电所的日常安全管理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供电所安全风险管控重在"四严",要不断深入探索基层站所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一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较好基层供电所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农电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安全作业网上报告制。当前,不少基层供电所的网上作业报告数量不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员工队伍惧怕检查、规避检查心理严重;二是管理员怕麻烦、自认为填写报告多此一举;三是供电所负责人重视不够。殊不知,正是这种"透明"工作,才会要求安全第一责任人更加注重现场勘察和方案的确定,现场组织者更加注重各项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布置落实到位,一线员工更加关注正确佩戴安全帽、登杆全过程系安全带等安全风险细节。对此,供电所负责人不仅要重视执行较大类型的施工作业风险网上报告制度,有必要提高设备线路维护检修、巡视消缺、零星低压业扩等网上安全作业报告比例,直至对安全生产作业实施网上报告全覆盖,让各类安全风险作业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安全监督体系运转不留死角。
严抓"亚健康"设备风险。所谓"亚健康"就是指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却能正常运行的供电设备线路。供电所既有设备线路的安全状态决定了当地辖区电网故障率高低和抢报修频率。日常巡护检修、隐患排查整治、农网改造后"尾巴线"拆除以及防外破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抗灾防灾能力。"三消灭"、灾后低压弧垂整治、跨公路线路安全隐患整治、漏保定期测试、安全警示标识补充悬挂等,都是农电企业消除设备风险的重要部署。自2010年起,安徽庐江供电公司在安全例会上坚持对全公司10千伏线路故障率建立通报、故障类型统计分析制度,这是对电力设施精益化管理很好手段。作为供电所管理者,有必要对供电所低压线路故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提高供电所低压故障排查和预防效能。此外,不让新隐患"带病"入网是设备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从基础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工程造价、人情关系等)导致的不合安全标准的低压设备、线路"带病"入网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典型的自埋隐患、自找麻烦。一旦验收入网,安全风险随之转移由供电方承担。为此,必须规范业务流程管控,让供电所安全管理员切实承担起低压业扩入网验收职责,不符合供电方案的设备线路坚决不准送电,直至消除全部安全隐患。
严控"干私活"管理风险。在管理风险中,"干私活"无疑是最大的风险之一。它所延伸的可能是无登杆资质作业、完全失去安全保监护、行风廉洁责任等严重危害企业安全的现象发生。不出事则已,出事必是大事,谁都担当不起。当前,一些企业的农电员工因"干私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害人、害己,还贻害团队,也实在令人惋惜。作为农电管理者,应更加注重对严禁"干私活"问题的反复宣教、更加注重规范流程管理、更加注重日常监督管控。一旦发现,无论事情大小,坚决对所有参与人严惩不待,始终保持对"干私活"现象的高压严管态势,严防个别员工存在侥幸心理,在局部地区死灰复燃。此外,在工作制度上要加快建立小组作业管理办法出台,建立相对应的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关爱的考核机制。
严密关注员工技能风险。员工技能素质主要体现在安全意识、风险辨识能力、技能水平以及身体状态等方面。电力施工作业人员分工安排是否适当和充足是供电所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重要岗位职责。这需要供电所管理者通过日常工作观察、交流问询等方式方法,准确了解员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和个性特点,准确把握每位员工的技能水平、作业时期的身体状态,从而增强对员工技能风险管控和调配能力。同时,利用多渠道和资源,通过技能训练、知识宣讲、导师带徒等手段,努力挖掘和提升现有员工队伍的整体技能素质,有效减轻供电所安全管控压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