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工张军华:“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2011-09-26 09:41:51 来源:付莹
A-
A+
电力18讯: 张军华从事带电作业已有6年,带电作业累计上千次。对于这项在别人看来很危险的工种,他笑着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
9月的一天下午,在河南许昌市五一路中段,终于见到了准备实施带电作业的张军华。安全围栏内,张军华和另外两名班友站成一排,认真听工作负责人交代安全措施。地上铺着一张硕大的帆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器具以及绝缘服。
班前会后,张军华在工作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便和另外一名搭档一起,开始对工器具的绝缘程度进行测量。“工器具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受损,或者长期不用受潮,或者之前别人用过绝缘性能不好,总之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张军华耐心解释着这道程序的必要性,让人感觉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测试,而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第一道安全防线,必须细致再细致,确保万无一失。”
测量工器具、风速之后,二人开始穿绝缘服。黄色的绝缘服有点儿像雨衣,却比雨衣要厚得多,沉得多。这套装备是进口的,价格不菲。防护服一穿,他们就仿佛上阵的士兵穿上了盔甲,有了一层保护生命的隔离带。
这是连日阴雨后的第一个晴天,温度适宜,下午3点多钟的阳光虽有些刺眼,却也温和。伴随着带电作业车厚重的嗡嗡声,张军华站在操作箱里升到了七八米的高空中。
“今儿是个简单活儿,带电接火,把那三根刚架的新线接到李21线上。”带电作业班班长王一民介绍。迎着阳光,我看见高空中的张军华站在操作箱里,用绝缘布把导线严密地包起来。他不时地调整着操作箱的位置,娴熟地用绝缘操作杆测量导线长度,剥开导线外绝缘皮,再用线夹把两根线卡在一起……距离太远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想此时的他一定是专注的,谨慎的。20多分钟后,三根线就接完了。着陆的张军华脱下绝缘服,露出了里面的工作服,前胸、后背都是湿湿的一片。
“绝缘服不透气,穿上一会儿都出汗,今个天气好,最热的时候,工作服往下滴水。”张军华蹲在地上整理工器具,一点儿也没有去擦汗的意思。
“你在上面不害怕吗?那么高,还带着电?”
“害怕啥,习惯了。”他嘿嘿一笑。“安全措施做到位,严格按规程操作,就不会出问题。”
看着我怀疑的眼神,他继续解释说。“越是看似危险,心里就会越重视。在做安全措施时会细致,操作时更谨慎,绝对按规程一步一步地来。这就是为啥我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此时,他已经把工器具、服装都整理完毕,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我恍然大悟,安全与否,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供电行业的安全关系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全长周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从内心深处对安全的重视,就像张军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已经38岁的张军华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不仅让他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更让他对安全有着深刻的认识。作为带电作业工,他不仅是企业增供电量的骨干,更是维系电网安全的一份子。(付莹)
9月的一天下午,在河南许昌市五一路中段,终于见到了准备实施带电作业的张军华。安全围栏内,张军华和另外两名班友站成一排,认真听工作负责人交代安全措施。地上铺着一张硕大的帆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器具以及绝缘服。
班前会后,张军华在工作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便和另外一名搭档一起,开始对工器具的绝缘程度进行测量。“工器具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受损,或者长期不用受潮,或者之前别人用过绝缘性能不好,总之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张军华耐心解释着这道程序的必要性,让人感觉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测试,而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第一道安全防线,必须细致再细致,确保万无一失。”
测量工器具、风速之后,二人开始穿绝缘服。黄色的绝缘服有点儿像雨衣,却比雨衣要厚得多,沉得多。这套装备是进口的,价格不菲。防护服一穿,他们就仿佛上阵的士兵穿上了盔甲,有了一层保护生命的隔离带。
这是连日阴雨后的第一个晴天,温度适宜,下午3点多钟的阳光虽有些刺眼,却也温和。伴随着带电作业车厚重的嗡嗡声,张军华站在操作箱里升到了七八米的高空中。
“今儿是个简单活儿,带电接火,把那三根刚架的新线接到李21线上。”带电作业班班长王一民介绍。迎着阳光,我看见高空中的张军华站在操作箱里,用绝缘布把导线严密地包起来。他不时地调整着操作箱的位置,娴熟地用绝缘操作杆测量导线长度,剥开导线外绝缘皮,再用线夹把两根线卡在一起……距离太远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想此时的他一定是专注的,谨慎的。20多分钟后,三根线就接完了。着陆的张军华脱下绝缘服,露出了里面的工作服,前胸、后背都是湿湿的一片。
“绝缘服不透气,穿上一会儿都出汗,今个天气好,最热的时候,工作服往下滴水。”张军华蹲在地上整理工器具,一点儿也没有去擦汗的意思。
“你在上面不害怕吗?那么高,还带着电?”
“害怕啥,习惯了。”他嘿嘿一笑。“安全措施做到位,严格按规程操作,就不会出问题。”
看着我怀疑的眼神,他继续解释说。“越是看似危险,心里就会越重视。在做安全措施时会细致,操作时更谨慎,绝对按规程一步一步地来。这就是为啥我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此时,他已经把工器具、服装都整理完毕,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我恍然大悟,安全与否,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供电行业的安全关系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全长周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从内心深处对安全的重视,就像张军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已经38岁的张军华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不仅让他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更让他对安全有着深刻的认识。作为带电作业工,他不仅是企业增供电量的骨干,更是维系电网安全的一份子。(付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