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写作学步记
2011-09-30 10:08:25 来源:灌南县供电公司 黄以华
A-
A+
电力18讯: 我写新闻三十多年,很少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写过言论稿。一是认识有误区。认为写言论篇幅小,不如写长篇通讯影响大,有水平。二是怕得罪人。认为写言论势必要从正反面方面论证,说好的没事,写不足的,容易引起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部门领导的对号入座,遭到打击报复。三是怕被人抓辩子。我家历代读书行医,“出身” 不好,两位叔叔又是右派,受多年政治环境影响,为明哲保身,父母一直很低调,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惹事生非。因此,多年来,我一直写正面的消息通讯。偶尔写点言论,也都是奉命文章,署的是领导名。
2006年,我退居二线,被县供电公司聘为报道员。因为政治大环境宽松了,没有人抓小辩子,搞文字狱了。同时自己也认为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我也能基本把握了。而且作为县级供电企业,新闻素材有限,且媒体硬新闻越来越难上,为保证完成上稿任务,只好寻找新的突破口。于是在这三重背景下,我开始学写言论。
开始时,我是逮住什么写什么,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不仅题材空泛,内容空洞,而且套话、大话联篇,没有一点特色和亮点。如我写的共产党员应做落实两会精神表率的文章,初稿从共产党创建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和平建设时期,2000多字还感言犹未尽。结果可想而知,都是石沉大海。但我仍不停地写,试图以多取胜,感动编辑。
虽然很长时间没有稿件发表,但是我的执著还真的感动了编辑。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和江苏电力报的几位老师先后给我打来电话,指导我如何写,如何改。经过老师点拔,我心一下子敞亮了,我很快调整了努力方向,开始在“磨刀”上下功夫。
首先认真研读别人的作品,弄清如何写的问题。每天我们报道站十几份报纸,只要有言论包括社论稿件我都认真阅读。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今日谈、党员论坛等栏目文章,并挑选自己认为是上乘之品的言论剪贴下来,仔细阅读,吸取其精华,特别是行业内的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和江苏电力报的言论稿件,如果缺哪天报纸,我一定要从网上补读,厚积薄发打基础。很快我就了解了电力系统言论稿件短、小、新的基本特点。即文章要写得短,一般500-800字;小即口子要开得小,一事一议,不要枝枝漫漫,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即观点视角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嚼别人吃过的馍。
其次是找准切入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因为一篇短言论,论点确立了,由头(切入点)找到了,文章就成功了大半。因此,我在写言论时,坚持从七个方面找由头。一是从电力系统的中心工作中找由头。如国网、省公司“两会”开过后,我马上写了《党员干部要做表率》的言论,很快被2月16日江苏电力报刊用。今年年中国家电网布署新一轮农网改造,并专门开辟了农网改造升级大家谈专栏,我写了“农网改造坚持三先”的言论,很快被6月29日国家电网报刊用。二是从供电部门永恒的主题中找由头。如“安全生产没有句号”、“领导现场带班好!”、“安全生产杜绝自转”、“安全大检查,换种方式如何?”“电力抢修要把抢修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等稿件先后被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中国安全生产杂志和江苏电力报等刊用。三是从重大节日中获得言论由头。如五一、七一,我分别写出了“共产党员亮牌服务好”、“关心劳模应常态化”等文章,分别被国家电网报、华东电业杂志等多家媒体采用。四是从寓言故事、成语中找由头。如我写的“领导干部要做温暖人心的太阳”、“鸣琴而治话管理”、“安全生产就是要吹毛求疵”等文章不仅被国网报等刊用,有的还获了奖。五是从下乡采访发现的工作不足中找由头。如“演习”莫成了“演戏”、“年终验收莫成“宴收”、“送温暖莫作秀”等言论被多家媒体采用。“街头宣传要与时俱进求实效”还在国家电网报3月31日一版发表。六是从自己的文章和成长经历中找由头。上阶段城乡大建设,杆线入地工作混乱,我发现后及时写出近4000字调查报告并配上图片被《中国电业》杂志四期采用,采用后我感到意犹未尽,又专门写了一篇言论“杆线入地隐患多”的言论,结果被中国电力报、中国安全报刊用。我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写的“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人生就是一份欠帐单”、“做人应当讲奉献”等言论也被国家电网报、企业党建参考报、中国工会杂志和江苏电力报采用。另外我还十分注意从党报党刊等系统外媒体寻找由头,如新华日报刊发扬州领导干部每天读书一小时的消息后,我联想到企业的学习型企业创建,很快写出了“希望更多的人每天读书一小时”的文章,先后被多家媒体采用。
写好言论,非一日之功。善于学习借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是前提,善于观察分析,多写勤练是关键。特别是初学写作的人,要坚信自己,只要不停步,总会年年有进步。与众文友共勉。
2006年,我退居二线,被县供电公司聘为报道员。因为政治大环境宽松了,没有人抓小辩子,搞文字狱了。同时自己也认为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我也能基本把握了。而且作为县级供电企业,新闻素材有限,且媒体硬新闻越来越难上,为保证完成上稿任务,只好寻找新的突破口。于是在这三重背景下,我开始学写言论。
开始时,我是逮住什么写什么,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不仅题材空泛,内容空洞,而且套话、大话联篇,没有一点特色和亮点。如我写的共产党员应做落实两会精神表率的文章,初稿从共产党创建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和平建设时期,2000多字还感言犹未尽。结果可想而知,都是石沉大海。但我仍不停地写,试图以多取胜,感动编辑。
虽然很长时间没有稿件发表,但是我的执著还真的感动了编辑。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和江苏电力报的几位老师先后给我打来电话,指导我如何写,如何改。经过老师点拔,我心一下子敞亮了,我很快调整了努力方向,开始在“磨刀”上下功夫。
首先认真研读别人的作品,弄清如何写的问题。每天我们报道站十几份报纸,只要有言论包括社论稿件我都认真阅读。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今日谈、党员论坛等栏目文章,并挑选自己认为是上乘之品的言论剪贴下来,仔细阅读,吸取其精华,特别是行业内的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和江苏电力报的言论稿件,如果缺哪天报纸,我一定要从网上补读,厚积薄发打基础。很快我就了解了电力系统言论稿件短、小、新的基本特点。即文章要写得短,一般500-800字;小即口子要开得小,一事一议,不要枝枝漫漫,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即观点视角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嚼别人吃过的馍。
其次是找准切入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因为一篇短言论,论点确立了,由头(切入点)找到了,文章就成功了大半。因此,我在写言论时,坚持从七个方面找由头。一是从电力系统的中心工作中找由头。如国网、省公司“两会”开过后,我马上写了《党员干部要做表率》的言论,很快被2月16日江苏电力报刊用。今年年中国家电网布署新一轮农网改造,并专门开辟了农网改造升级大家谈专栏,我写了“农网改造坚持三先”的言论,很快被6月29日国家电网报刊用。二是从供电部门永恒的主题中找由头。如“安全生产没有句号”、“领导现场带班好!”、“安全生产杜绝自转”、“安全大检查,换种方式如何?”“电力抢修要把抢修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等稿件先后被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中国安全生产杂志和江苏电力报等刊用。三是从重大节日中获得言论由头。如五一、七一,我分别写出了“共产党员亮牌服务好”、“关心劳模应常态化”等文章,分别被国家电网报、华东电业杂志等多家媒体采用。四是从寓言故事、成语中找由头。如我写的“领导干部要做温暖人心的太阳”、“鸣琴而治话管理”、“安全生产就是要吹毛求疵”等文章不仅被国网报等刊用,有的还获了奖。五是从下乡采访发现的工作不足中找由头。如“演习”莫成了“演戏”、“年终验收莫成“宴收”、“送温暖莫作秀”等言论被多家媒体采用。“街头宣传要与时俱进求实效”还在国家电网报3月31日一版发表。六是从自己的文章和成长经历中找由头。上阶段城乡大建设,杆线入地工作混乱,我发现后及时写出近4000字调查报告并配上图片被《中国电业》杂志四期采用,采用后我感到意犹未尽,又专门写了一篇言论“杆线入地隐患多”的言论,结果被中国电力报、中国安全报刊用。我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写的“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人生就是一份欠帐单”、“做人应当讲奉献”等言论也被国家电网报、企业党建参考报、中国工会杂志和江苏电力报采用。另外我还十分注意从党报党刊等系统外媒体寻找由头,如新华日报刊发扬州领导干部每天读书一小时的消息后,我联想到企业的学习型企业创建,很快写出了“希望更多的人每天读书一小时”的文章,先后被多家媒体采用。
写好言论,非一日之功。善于学习借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是前提,善于观察分析,多写勤练是关键。特别是初学写作的人,要坚信自己,只要不停步,总会年年有进步。与众文友共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