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区农电局:我,要做平凡岗位上的标杆
2011-08-30 08:51:00 来源:韩卓
A-
A+
电力18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大家上午好!
我是办公室的韩卓,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要做平凡岗位上的标杆”。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奉献,才能衡量人生的价值”。是的,一个人只要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丽的乐章,在自己的岗位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对于年轻的我们,应该怎样立足本职而创先争优?是个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电力系统,巡线是个很清苦的工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拣炭的,仔细一看是个巡线的。”
这样的工作,有个人在他的父亲坚持了32年后,又继续坚持了31年,并且打算坚持到退休。这个人就是中央电视台“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吕清森。
父亲退休时把一个巡线用的望远镜和工具袋交给了吕清森,同时对他说了一句话:木头杆子我都看住了,水泥杆子你可得给我看好了。
吕清森没有让自己的父亲失望。从20岁那年开始,他一直在红白线上从事巡线工作,他不善言辞,但却总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坚毅和韧劲儿。31年来,他爬了7万千米山路。红白线沿线山上哪儿有条小溪,哪儿有块平地,他都了如指掌,线路的走向、每基杆塔类型、杆号他都能如数家珍似的,娓娓道来。同事们都称他为红白线上的“活地图”。
干过电力线路与故障抢修工作的人都知道线路工最苦。翻山越岭爬杆架线是家常便饭。夏天,在没有遮挡的铁塔或电杆上工作,犹如置身烤炉。冬天寒风刺骨,还要外出抢修。2002年11月的一个夜晚,红白线跳闸,当时正下着雨夹雪,吕清森和同事巡到后半夜二点多钟还是没有找到故障点。天气越来越恶劣,视线越来越差,当天夜里已经无法继续巡视。在往回走的时候,吕清森脚下一滑,掉进了一米多深的河水中。冰冷的河水将他的衣服全部浸透,夜间山里的温度很低,当他磕磕绊绊地赶到一位老乡家时,棉衣棉裤和棉鞋怎么也脱不下来,厚厚的冰碴冻得他眼泪直流。本来,吕清森可以舒服地睡上一觉,可一想到故障点还没有找到,隐患还没有排除哪里还能睡得着呀!于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又踏上了风雪弥漫的巡线路,终于找到了故障,排除了隐患。
吕清森在家里一般只听电视,却不看电视。因为他要保护好他的眼睛。当别人发现不了的缺陷或者隐患,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大家都叫他“巡线神鹰”。这种“神功”并不是天生的,凭的是钻研。在吕清森老伴看来,他都钻研成“魔怔”了。为了找出导线在不同温度时颜色的变化,前后烧坏了家里3个铝勺两口铝锅,终于把导线过热的颜色变化规律给弄明白了。吕清森不光自己琢磨,还带着同事一起琢磨。他常对同事和徒弟说,干工作,不能光埋着头苦干,得琢磨怎样才能干好。
有一次,吕清森与同事巡线走到半山腰,忽然听见树上有哗啦哗啦的声音,这时他发现在不到5米远的一棵梨树上,一只大黑熊正在摘梨吃。看到他们,黑熊也一怔。吕清森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跑,一定会引起黑熊捕食的欲望,他定了定神,带领着同事慢慢地退了回去,一直退到山下。顺着山沟,绕出了熊出没的那个山坡,这次绕道,他们多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在巡视完195号杆塔时,他拿出巡视手册,写道“194到195号间,有熊出没,注意安全。”多年来,吕清森攒下了几十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线路走向、杆塔结构、金具配置等情况,以及线路途经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气象特征等。
试想,一个人能31年如一日勤奋耕耘在同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该是何等的不易。但吕清森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这种31年来执著忘我的敬业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努力把企业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这里我要自信的说:“我,要做平凡岗位上的标杆!”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韩卓)
我是办公室的韩卓,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要做平凡岗位上的标杆”。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奉献,才能衡量人生的价值”。是的,一个人只要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丽的乐章,在自己的岗位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对于年轻的我们,应该怎样立足本职而创先争优?是个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电力系统,巡线是个很清苦的工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拣炭的,仔细一看是个巡线的。”
这样的工作,有个人在他的父亲坚持了32年后,又继续坚持了31年,并且打算坚持到退休。这个人就是中央电视台“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吕清森。
父亲退休时把一个巡线用的望远镜和工具袋交给了吕清森,同时对他说了一句话:木头杆子我都看住了,水泥杆子你可得给我看好了。
吕清森没有让自己的父亲失望。从20岁那年开始,他一直在红白线上从事巡线工作,他不善言辞,但却总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坚毅和韧劲儿。31年来,他爬了7万千米山路。红白线沿线山上哪儿有条小溪,哪儿有块平地,他都了如指掌,线路的走向、每基杆塔类型、杆号他都能如数家珍似的,娓娓道来。同事们都称他为红白线上的“活地图”。
干过电力线路与故障抢修工作的人都知道线路工最苦。翻山越岭爬杆架线是家常便饭。夏天,在没有遮挡的铁塔或电杆上工作,犹如置身烤炉。冬天寒风刺骨,还要外出抢修。2002年11月的一个夜晚,红白线跳闸,当时正下着雨夹雪,吕清森和同事巡到后半夜二点多钟还是没有找到故障点。天气越来越恶劣,视线越来越差,当天夜里已经无法继续巡视。在往回走的时候,吕清森脚下一滑,掉进了一米多深的河水中。冰冷的河水将他的衣服全部浸透,夜间山里的温度很低,当他磕磕绊绊地赶到一位老乡家时,棉衣棉裤和棉鞋怎么也脱不下来,厚厚的冰碴冻得他眼泪直流。本来,吕清森可以舒服地睡上一觉,可一想到故障点还没有找到,隐患还没有排除哪里还能睡得着呀!于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又踏上了风雪弥漫的巡线路,终于找到了故障,排除了隐患。
吕清森在家里一般只听电视,却不看电视。因为他要保护好他的眼睛。当别人发现不了的缺陷或者隐患,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大家都叫他“巡线神鹰”。这种“神功”并不是天生的,凭的是钻研。在吕清森老伴看来,他都钻研成“魔怔”了。为了找出导线在不同温度时颜色的变化,前后烧坏了家里3个铝勺两口铝锅,终于把导线过热的颜色变化规律给弄明白了。吕清森不光自己琢磨,还带着同事一起琢磨。他常对同事和徒弟说,干工作,不能光埋着头苦干,得琢磨怎样才能干好。
有一次,吕清森与同事巡线走到半山腰,忽然听见树上有哗啦哗啦的声音,这时他发现在不到5米远的一棵梨树上,一只大黑熊正在摘梨吃。看到他们,黑熊也一怔。吕清森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跑,一定会引起黑熊捕食的欲望,他定了定神,带领着同事慢慢地退了回去,一直退到山下。顺着山沟,绕出了熊出没的那个山坡,这次绕道,他们多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在巡视完195号杆塔时,他拿出巡视手册,写道“194到195号间,有熊出没,注意安全。”多年来,吕清森攒下了几十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线路走向、杆塔结构、金具配置等情况,以及线路途经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气象特征等。
试想,一个人能31年如一日勤奋耕耘在同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该是何等的不易。但吕清森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这种31年来执著忘我的敬业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努力把企业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这里我要自信的说:“我,要做平凡岗位上的标杆!”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韩卓)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