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分析与探讨
2011-08-22 10:48:46 来源:田光辉
A-
A+
电力18讯: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电网系统“三集五大”改革的深入发展,供电企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网公司提出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后,对供电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提高。又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虽然还是主要进行农村电网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如何对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进行探讨。
【主题词】供电企业员工 培训 思考
我们国家的供电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虽然竞争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复杂和激烈。但是,企业自身要发展,就必然有其特殊的竞争规律,特别是在系统内部的竞争本质就是思想素质、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竞争。随着国家电网系统“三集五大”改革的深入发展,供电企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网公司提出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后,对供电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虽然还是主要进行农村电网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我市供电企业员工队伍现状
我市有1个市级公司和22个县级公司,全市供电系统共有员工18773人。其中,在岗12225人,女性3751人,占在岗员工总数的31.75%;离退休、退养4548人,占员工总数的38.03%。12225名在岗员工的学历结构为:大学本科486人,占3.96%;大学专科1213人,占9.57%;中专2502人,占22.56%;高中3680人,占30.56%;初中及以下3742人,占33.35%。年龄结构为:25岁及以下694人,占6.47%;26-35岁4960人,占47.64%;36-45岁4915人,占41.12%;46-55岁535人,占4.72%。
虽然最近十多年来历届领导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积极的工作,然而在新形势下将员工教育培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受培训资金、培训师资力量、培训效果的影响,存在员工教育培训评价体系不到位、长效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观念和意识不全面的问题。
二、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目前,我市供电企业在员工教育培训中重点放在上层。而对县级的培训存在着培训范围虽然有一定的广度但缺乏一定的深度,特别是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培训的效果无法保持,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这样的现象就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很多县级供电企业在指导思想上往往把员工教育培训仅仅作为岗位技术培训,只重视持证上岗培训,重视学历教育培训等,缺乏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各类人才的基础、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主渠道的观念,缺乏把员工教育培训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队伍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意识。
二是在培训中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忽视员工发展潜能的发掘和员工学习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教育培训次数、人数的数量指标,而忽视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只注重学历证书的取得,而忽视学习效果的检验。每年县级供电企业为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要组织各类培训,常常是生产技术员、班组长济济一堂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培训结束后自觉学习的人有所提高,不自觉学习的人不知所云,没有达到培训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为激励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也相应建立了一些激励措施,对通过自学取得学历证书的从资金上予以奖励,却无法检测所学是否能所用,对提高工作能力是否有促进。
三是员工教育培训内容常常表现为内容重复。年复一年的培训,内容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侧重于技术、业务学习,缺少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年年都是相同的内容,没有创新,这主要是受师资的限制。授课老师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没有强制的措施要求他们年年有创新,最后形成了年年讲相同的内容,年年讲的方式相同,听者无兴趣,讲者无激情。统计每年的培训情况,技术、业务培训占80%,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多是文件要求多,会上强调多,读读讲话多,没有多少人能真的听进去,没有一篇结合实际、触及心灵的学习心得体会,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
四是员工教育培训机制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缺少长效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没有将教育培训规划与员工个人学习需求相结合,没有与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前景相结合,没有与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形不成“我要学”的局面。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上缺少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将是否经过相应岗位教育培训与岗位申报相结合,没有严格的考试来确保培训的效果。从而形成员工接受教育培训既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申请学习。
五是受培训资金等的限制,自身没有培训师资,县级供电企业请不到、请不起专业的培训教师。有的县虽然自己的教师在工作能力、专业技术上是行家里手,但在培训技巧上没有特长,培训内容上没有创新。“送出去”的人员培训时得到了提高和启发,如果回来后没有向领导汇报、与员工交流,没有主动的去思考和应用,一星期后培训的效果还有80%,一个月后可能就只剩下20%,半年后培训只是残存在头脑中的一个印象,至于培训的内容已经所剩无几了。这就使得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培训变成了一次放松的机会,一次公费旅游的美差。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的需要,与企业员工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企业的内在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部分干部和员工在思想认识上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相关联的认识不足,缺少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员工文化层次比例悬殊,员工对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自觉学习及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还有在培训格局上,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格局尚未形成,从而抑制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生机和活力。如果不引起重视,对企业的发展、对员工队伍的建设提高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经提出:“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一个工人的才干,使每个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档的工作,以友好合作和互帮互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充分说明了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几年国家电网系统开展的学习型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都离不开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国家电网系统实行“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实行上划统一管理,拟将推行岗位与技能要求相结合的竞争体制。针对新的形势要求,加强和改进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建立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需要的培训、考核、使用的员工培训管理运行机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增强县级供电企业整体实力、内在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全员素质,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只有提高了全员素质,才能实现“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建议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学习氛围。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是学习型企业,而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培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深入人心,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习氛围;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员工从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要让员工认识到自觉参加教育培训是发展和充实自己的机会,只有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保定供电公司提出的“造人、造车、造企业”的企业宗旨。其中“造人”就是要造就善于学习和创新、富有使命感和成就感的保供人,他们要求其员工要“学习得更快,应用得更好”。
二是积极培养员工培训主体的教师队伍。县级供电企业能够走出去参加学习的机会和人员并不多,请进来也有许多的限制。因此,只有通过积极培养自己的培训师资队伍才能切实解决培训教师能力提高等问题。从企业领导层就要带头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练就培训技巧和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培训师;要挑选有一定专业水平,能言善讲的人员,有目标、有选择、有分类地进修学习、现场实习、课题调研、兼课自修、送外培训等方式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培训师,尽快补充教师的专业弱项和技能缺项。特别应通过有力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培训师自觉向相关专业领域进军,向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领域攀登,向一专多能、一人多岗、技能型、综合型的高素质标准迈进。
三是努力创新激励机制。员工教育培训是一种与个人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岗位业绩相联系的能力开发和培养工作。因此,要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档案和评价体系,将教育培训与员工的薪酬、考核晋级、岗位竞聘相联系。通过评价系统,给予员工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建立起与评先评优相统一的多种激励方式,使之成为拉动和激励员工投入教育培训的物质牵引力和精神动力,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使员工牢固树立起竞争意识,自觉主动提高思想觉悟、学习技术业务,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员工教育培训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不断健全完善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开展必需的基础。因此,在长期的教育培训实践过程中,只有坚持不懈地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和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田光辉)
【主题词】供电企业员工 培训 思考
我们国家的供电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虽然竞争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复杂和激烈。但是,企业自身要发展,就必然有其特殊的竞争规律,特别是在系统内部的竞争本质就是思想素质、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竞争。随着国家电网系统“三集五大”改革的深入发展,供电企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网公司提出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后,对供电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虽然还是主要进行农村电网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我市供电企业员工队伍现状
我市有1个市级公司和22个县级公司,全市供电系统共有员工18773人。其中,在岗12225人,女性3751人,占在岗员工总数的31.75%;离退休、退养4548人,占员工总数的38.03%。12225名在岗员工的学历结构为:大学本科486人,占3.96%;大学专科1213人,占9.57%;中专2502人,占22.56%;高中3680人,占30.56%;初中及以下3742人,占33.35%。年龄结构为:25岁及以下694人,占6.47%;26-35岁4960人,占47.64%;36-45岁4915人,占41.12%;46-55岁535人,占4.72%。
虽然最近十多年来历届领导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积极的工作,然而在新形势下将员工教育培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受培训资金、培训师资力量、培训效果的影响,存在员工教育培训评价体系不到位、长效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观念和意识不全面的问题。
二、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目前,我市供电企业在员工教育培训中重点放在上层。而对县级的培训存在着培训范围虽然有一定的广度但缺乏一定的深度,特别是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培训的效果无法保持,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这样的现象就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很多县级供电企业在指导思想上往往把员工教育培训仅仅作为岗位技术培训,只重视持证上岗培训,重视学历教育培训等,缺乏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各类人才的基础、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主渠道的观念,缺乏把员工教育培训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队伍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意识。
二是在培训中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忽视员工发展潜能的发掘和员工学习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教育培训次数、人数的数量指标,而忽视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只注重学历证书的取得,而忽视学习效果的检验。每年县级供电企业为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要组织各类培训,常常是生产技术员、班组长济济一堂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培训结束后自觉学习的人有所提高,不自觉学习的人不知所云,没有达到培训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为激励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也相应建立了一些激励措施,对通过自学取得学历证书的从资金上予以奖励,却无法检测所学是否能所用,对提高工作能力是否有促进。
三是员工教育培训内容常常表现为内容重复。年复一年的培训,内容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侧重于技术、业务学习,缺少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年年都是相同的内容,没有创新,这主要是受师资的限制。授课老师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没有强制的措施要求他们年年有创新,最后形成了年年讲相同的内容,年年讲的方式相同,听者无兴趣,讲者无激情。统计每年的培训情况,技术、业务培训占80%,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多是文件要求多,会上强调多,读读讲话多,没有多少人能真的听进去,没有一篇结合实际、触及心灵的学习心得体会,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
四是员工教育培训机制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缺少长效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没有将教育培训规划与员工个人学习需求相结合,没有与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前景相结合,没有与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形不成“我要学”的局面。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上缺少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将是否经过相应岗位教育培训与岗位申报相结合,没有严格的考试来确保培训的效果。从而形成员工接受教育培训既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申请学习。
五是受培训资金等的限制,自身没有培训师资,县级供电企业请不到、请不起专业的培训教师。有的县虽然自己的教师在工作能力、专业技术上是行家里手,但在培训技巧上没有特长,培训内容上没有创新。“送出去”的人员培训时得到了提高和启发,如果回来后没有向领导汇报、与员工交流,没有主动的去思考和应用,一星期后培训的效果还有80%,一个月后可能就只剩下20%,半年后培训只是残存在头脑中的一个印象,至于培训的内容已经所剩无几了。这就使得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培训变成了一次放松的机会,一次公费旅游的美差。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的需要,与企业员工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企业的内在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部分干部和员工在思想认识上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相关联的认识不足,缺少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员工文化层次比例悬殊,员工对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自觉学习及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还有在培训格局上,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格局尚未形成,从而抑制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生机和活力。如果不引起重视,对企业的发展、对员工队伍的建设提高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经提出:“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一个工人的才干,使每个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档的工作,以友好合作和互帮互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充分说明了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几年国家电网系统开展的学习型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都离不开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国家电网系统实行“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实行上划统一管理,拟将推行岗位与技能要求相结合的竞争体制。针对新的形势要求,加强和改进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建立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需要的培训、考核、使用的员工培训管理运行机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增强县级供电企业整体实力、内在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全员素质,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只有提高了全员素质,才能实现“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建议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学习氛围。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是学习型企业,而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培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深入人心,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习氛围;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员工从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要让员工认识到自觉参加教育培训是发展和充实自己的机会,只有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保定供电公司提出的“造人、造车、造企业”的企业宗旨。其中“造人”就是要造就善于学习和创新、富有使命感和成就感的保供人,他们要求其员工要“学习得更快,应用得更好”。
二是积极培养员工培训主体的教师队伍。县级供电企业能够走出去参加学习的机会和人员并不多,请进来也有许多的限制。因此,只有通过积极培养自己的培训师资队伍才能切实解决培训教师能力提高等问题。从企业领导层就要带头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练就培训技巧和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培训师;要挑选有一定专业水平,能言善讲的人员,有目标、有选择、有分类地进修学习、现场实习、课题调研、兼课自修、送外培训等方式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培训师,尽快补充教师的专业弱项和技能缺项。特别应通过有力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培训师自觉向相关专业领域进军,向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领域攀登,向一专多能、一人多岗、技能型、综合型的高素质标准迈进。
三是努力创新激励机制。员工教育培训是一种与个人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岗位业绩相联系的能力开发和培养工作。因此,要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档案和评价体系,将教育培训与员工的薪酬、考核晋级、岗位竞聘相联系。通过评价系统,给予员工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建立起与评先评优相统一的多种激励方式,使之成为拉动和激励员工投入教育培训的物质牵引力和精神动力,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使员工牢固树立起竞争意识,自觉主动提高思想觉悟、学习技术业务,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员工教育培训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不断健全完善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开展必需的基础。因此,在长期的教育培训实践过程中,只有坚持不懈地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和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田光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