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死敌
2011-07-11 17:21:02 来源:马天龙
A-
A+
电力18讯: 谈到安全事故就不得不谈一谈违章。我想,没有人愿意碰到事故,谁也不愿意出事,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反违章工作顺利开展起来的基础。
违章与事故的辩证关系
侥幸的违章不一定能构成事故,但事故一定是违章的结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条定律是无法逾越的科学规律。
反违章是消灭事故的最前沿
由违章与事故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杜绝安全事故,一定要把关口前移,在“反违章”这块前沿阵地上做文章,打阻击。只有守住这条战线,在安全生产上才能略有胜算。
而一线班组、职工就是执行命令、贯彻“反违章”条例、取得“反违章”成果的具体实现者。管理人员则要担负起堵塞管理漏洞、科学合理配属力量以及指司前移的重任,他们是“反违章”活动的大脑,是“反违章”的有力督导。
反违章的忌讳
反违章是科学、是学科、是实践、是执行。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也颇多忌讳。
第一、忌讳光喊不练。
从有《安规》以来,应该说安全事故大大减少了。但依然不能杜绝,查一查事故通报,看一看典型案例,无一例外,出事的人、出事的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喊的声响,练的不实”的毛病。
第二、忌讳避重就轻。
重复性事故反映什么?反映发生同类事故的单位在学习通报上一定是避重就轻,忽略了自身潜存的同类危险警告。
第三、忌讳人情。
把反违章喊出声不能算万事大吉,有违章现象了,是好哥们,怎么办?罚不罚?处理不处理?安全员的人品与才情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反违章的最高境界是文化
大约违章每每都可以成为一个窗口,从此大可以一窥违章者的心态、洞察违章者的精神世界、调查“走神”的轨迹,这些都仿佛在努力复原违章者在违章时刻短暂的心路历程,但却可以从中了解一个人的人品、修为、文化底蕴。比如急着干活、图省事往往成为违章的借口,我们很可以从此看出这个人积极与消极的两面。
可以肯定的说,反违章最终要反到“文化”层面上来,一个什么样的集体约束是有效而实用的?是刚性的纪律和互相关心、爱护、帮助的人文情怀最终促使人们把精神世界熔融在一起,这大约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境界了。
违章与事故的辩证关系
侥幸的违章不一定能构成事故,但事故一定是违章的结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条定律是无法逾越的科学规律。
反违章是消灭事故的最前沿
由违章与事故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杜绝安全事故,一定要把关口前移,在“反违章”这块前沿阵地上做文章,打阻击。只有守住这条战线,在安全生产上才能略有胜算。
而一线班组、职工就是执行命令、贯彻“反违章”条例、取得“反违章”成果的具体实现者。管理人员则要担负起堵塞管理漏洞、科学合理配属力量以及指司前移的重任,他们是“反违章”活动的大脑,是“反违章”的有力督导。
反违章的忌讳
反违章是科学、是学科、是实践、是执行。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也颇多忌讳。
第一、忌讳光喊不练。
从有《安规》以来,应该说安全事故大大减少了。但依然不能杜绝,查一查事故通报,看一看典型案例,无一例外,出事的人、出事的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喊的声响,练的不实”的毛病。
第二、忌讳避重就轻。
重复性事故反映什么?反映发生同类事故的单位在学习通报上一定是避重就轻,忽略了自身潜存的同类危险警告。
第三、忌讳人情。
把反违章喊出声不能算万事大吉,有违章现象了,是好哥们,怎么办?罚不罚?处理不处理?安全员的人品与才情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反违章的最高境界是文化
大约违章每每都可以成为一个窗口,从此大可以一窥违章者的心态、洞察违章者的精神世界、调查“走神”的轨迹,这些都仿佛在努力复原违章者在违章时刻短暂的心路历程,但却可以从中了解一个人的人品、修为、文化底蕴。比如急着干活、图省事往往成为违章的借口,我们很可以从此看出这个人积极与消极的两面。
可以肯定的说,反违章最终要反到“文化”层面上来,一个什么样的集体约束是有效而实用的?是刚性的纪律和互相关心、爱护、帮助的人文情怀最终促使人们把精神世界熔融在一起,这大约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境界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