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路径探析
2011-06-27 12:44:37 来源:田光辉
A-
A+
电力18讯: 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切实防范廉政风险是新形势下供电企业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拓展源头治腐、强化监督制约、从政治上关心爱护干部职工的新举措。
本文着重探讨县级供电企业如何通过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风险点防控措施、落实岗位防控责任,把惩防体系建到岗,把廉政风险控到岗,把监督制约设到岗,从而构建和不断完善源头防腐的长效管理机制,以一个个岗位廉政的“小阵地”构筑整个单位防腐的“大防线”。
一、围绕岗位权力运行,将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纳入排查范围,公开公示廉政风险点。
1、确定岗位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对象和内容
对决策岗位进行排查。主要排查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点,在招待费支出、车辆使用方面易产生不廉行为的廉政风险点,在内外交往、业务公关过程中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点,特别是否存在“小金库”等严重违纪的廉政风险点。
对要害管理岗位进行排查。主要排查在行使管理权过程中诸如工程建设、物品采购、基建装修、公务接待、干部考核、资产处置、业扩报装等易产生不廉行为的廉政风险点。
对重要一线岗位进行排查。对从事日常管理的供电管理员、营销经营中现场查处的稽查员、审核员、公务采购的市场询价员以及客户业扩报装现场勘查等工作岗位人员,要对照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查找在履职、执行制度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重点查找具有自由裁量权的空间、执行制度中易变通执行的管理漏洞。
2、找准查全岗位廉政风险点
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意味着让手中权力“曝光”,让权力运行受到监督,让自身行为受到制约。部分干部职工甚至认为查找风险点其实就是公开“腐败点”。所以,对这项工作存在等待观望、敷衍应付态度等。要充分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难度,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断推进排查工作。
一是开展调研活动。摸清各部门有何种权力,权力集中在哪些方面、哪些岗位、哪些环节。同时,弄清权力运行流程和主要环节,在排查工作部署时直接指明排查的方向和重点环节。
二是加强宣传动员。要明确廉政风险的涵义界限。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包括关键岗位人员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并非已经存在的。所谓风险点,带有极大的非现实性,正因为这样,才会时时刻刻警戒我们不可“越雷池半步”。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目的在于采取一个风险点对应一项防控措施、一个岗位落实一份责任的方法,把廉政风险点明确到岗位,把制度措施建设到岗位,把防控责任落实到岗位,构建“一对一”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止重要岗位人员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等问题的发生。
三是领导带头示范引导。首先选择权力相对集中的部门,比如,公司领导要率先垂范,积极查找,主动公开示范廉政风险点;办公室要带头落实,敢于亮出部门容易“犯事”的岗位和环节,勇于在网上公开公示,并请其他部门帮助查找,在找准查公司领导和办公室岗位廉政风险点后,制定方案,下发各部门,指导排查工作,确保廉政风险点排查到位到边。
3、公开公示廉政风险点
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要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集思广益,修改补充完善岗位廉政风险点;另一方面,让职工了解和掌握权力运行的部位和关节点,为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提供条件,最大限度地将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
二、围绕廉政风险点防控,将风险定到岗、措施定到岗、责任定到岗,实现制度对行为的全程覆盖。
针对查排出的岗位廉政风险点,全面加强制度、流程和监督措施的完善工作,形成以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长效管理机制。
1、完善制度。对属于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保证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运行,在监督下行使。如在业扩许可现场勘查中,必须两人到场勘查,要由客户到场监督并签字确认;如在车辆维修过程中,要针对保险退赔资金管理空白,建立资金管理制度等等。
2、再造流程。对属于流程不严密导致的廉政风险点,进一步完善流程再造,使每一个廉政风险点都有严格的流程控制。如在资产处置风险点防控流程上,首先,要严格授权管理,实行“纵向权限制约”。其次,要落实处审分离,实行“横向程序制衡”。第三,要建立理论定价、市场询价、公开竞价“三位一体”的定价机制。第四,要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公开招投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委托资产,防止内幕交易。第五,要严格执行集体决策程序,防止个人独断。
3、强化监督。对属于监督不到位导致的廉政风险点,要着重在办事公开和落实监控责任上入手,将每一个廉政风险点都置于监督之下。凡涉及廉政风险点范围内的各工作事项必须公开,接受最大范围的监督。同时加强监督责任的设计和管理,如在基建装修改造工程中,由纪检员与办公室工作人员、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共同签订《工程廉政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和处罚措施,并由公司纪检部门参与招投标全过程,加强对装修改造工程的全程监督。
三、围绕防控措施落实,完善检查考核、分析指导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实现有效防控。
1、建立分工落实制度。将廉政风险点防控作为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单位源头防腐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述职述廉范畴;将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作为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源头防腐工作的主要工作,纳入部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汇报的重要内容;将廉政风险点防控纳作为员工日常行为考评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
2、建立季度检查制度。每季对各部门岗位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查清各项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项廉政风险点是否得到有效监控,对发现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时指出,责成整改,保证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有效运行。
3、建立分析指导和警示提示制度。一方面,要结合每季廉政风险形势分析,对岗位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以会议纪要的方式,对廉政风险防控提出指导性意见。另一方面,要建立以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为支撑的警示训诫制度。对客户有举报、有反映,有可能出现腐败行为需要预警的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给予警示提醒;对于苗头性问题和正在演化的不廉行为,以及在执行企业规定中存在偏差的干部员工,给予诫勉督导,及时纠偏;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规违纪的干部员工,给予责令纠错,内部惩处。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落实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不积极防控岗位廉政风险以及发生不廉行为或案件的,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企业内部惩处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县级供电企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随着对其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其规律的把握,措施会越来越成熟、到位,并将对创建优秀县级供电企业起到保障和支撑作用。(田光辉)
本文着重探讨县级供电企业如何通过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风险点防控措施、落实岗位防控责任,把惩防体系建到岗,把廉政风险控到岗,把监督制约设到岗,从而构建和不断完善源头防腐的长效管理机制,以一个个岗位廉政的“小阵地”构筑整个单位防腐的“大防线”。
一、围绕岗位权力运行,将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纳入排查范围,公开公示廉政风险点。
1、确定岗位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对象和内容
对决策岗位进行排查。主要排查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点,在招待费支出、车辆使用方面易产生不廉行为的廉政风险点,在内外交往、业务公关过程中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点,特别是否存在“小金库”等严重违纪的廉政风险点。
对要害管理岗位进行排查。主要排查在行使管理权过程中诸如工程建设、物品采购、基建装修、公务接待、干部考核、资产处置、业扩报装等易产生不廉行为的廉政风险点。
对重要一线岗位进行排查。对从事日常管理的供电管理员、营销经营中现场查处的稽查员、审核员、公务采购的市场询价员以及客户业扩报装现场勘查等工作岗位人员,要对照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查找在履职、执行制度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重点查找具有自由裁量权的空间、执行制度中易变通执行的管理漏洞。
2、找准查全岗位廉政风险点
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意味着让手中权力“曝光”,让权力运行受到监督,让自身行为受到制约。部分干部职工甚至认为查找风险点其实就是公开“腐败点”。所以,对这项工作存在等待观望、敷衍应付态度等。要充分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难度,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断推进排查工作。
一是开展调研活动。摸清各部门有何种权力,权力集中在哪些方面、哪些岗位、哪些环节。同时,弄清权力运行流程和主要环节,在排查工作部署时直接指明排查的方向和重点环节。
二是加强宣传动员。要明确廉政风险的涵义界限。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包括关键岗位人员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并非已经存在的。所谓风险点,带有极大的非现实性,正因为这样,才会时时刻刻警戒我们不可“越雷池半步”。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目的在于采取一个风险点对应一项防控措施、一个岗位落实一份责任的方法,把廉政风险点明确到岗位,把制度措施建设到岗位,把防控责任落实到岗位,构建“一对一”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止重要岗位人员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等问题的发生。
三是领导带头示范引导。首先选择权力相对集中的部门,比如,公司领导要率先垂范,积极查找,主动公开示范廉政风险点;办公室要带头落实,敢于亮出部门容易“犯事”的岗位和环节,勇于在网上公开公示,并请其他部门帮助查找,在找准查公司领导和办公室岗位廉政风险点后,制定方案,下发各部门,指导排查工作,确保廉政风险点排查到位到边。
3、公开公示廉政风险点
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要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集思广益,修改补充完善岗位廉政风险点;另一方面,让职工了解和掌握权力运行的部位和关节点,为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提供条件,最大限度地将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
二、围绕廉政风险点防控,将风险定到岗、措施定到岗、责任定到岗,实现制度对行为的全程覆盖。
针对查排出的岗位廉政风险点,全面加强制度、流程和监督措施的完善工作,形成以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长效管理机制。
1、完善制度。对属于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保证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运行,在监督下行使。如在业扩许可现场勘查中,必须两人到场勘查,要由客户到场监督并签字确认;如在车辆维修过程中,要针对保险退赔资金管理空白,建立资金管理制度等等。
2、再造流程。对属于流程不严密导致的廉政风险点,进一步完善流程再造,使每一个廉政风险点都有严格的流程控制。如在资产处置风险点防控流程上,首先,要严格授权管理,实行“纵向权限制约”。其次,要落实处审分离,实行“横向程序制衡”。第三,要建立理论定价、市场询价、公开竞价“三位一体”的定价机制。第四,要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公开招投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委托资产,防止内幕交易。第五,要严格执行集体决策程序,防止个人独断。
3、强化监督。对属于监督不到位导致的廉政风险点,要着重在办事公开和落实监控责任上入手,将每一个廉政风险点都置于监督之下。凡涉及廉政风险点范围内的各工作事项必须公开,接受最大范围的监督。同时加强监督责任的设计和管理,如在基建装修改造工程中,由纪检员与办公室工作人员、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共同签订《工程廉政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和处罚措施,并由公司纪检部门参与招投标全过程,加强对装修改造工程的全程监督。
三、围绕防控措施落实,完善检查考核、分析指导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实现有效防控。
1、建立分工落实制度。将廉政风险点防控作为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单位源头防腐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述职述廉范畴;将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作为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源头防腐工作的主要工作,纳入部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汇报的重要内容;将廉政风险点防控纳作为员工日常行为考评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
2、建立季度检查制度。每季对各部门岗位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查清各项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项廉政风险点是否得到有效监控,对发现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时指出,责成整改,保证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有效运行。
3、建立分析指导和警示提示制度。一方面,要结合每季廉政风险形势分析,对岗位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以会议纪要的方式,对廉政风险防控提出指导性意见。另一方面,要建立以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为支撑的警示训诫制度。对客户有举报、有反映,有可能出现腐败行为需要预警的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给予警示提醒;对于苗头性问题和正在演化的不廉行为,以及在执行企业规定中存在偏差的干部员工,给予诫勉督导,及时纠偏;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规违纪的干部员工,给予责令纠错,内部惩处。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落实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不积极防控岗位廉政风险以及发生不廉行为或案件的,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企业内部惩处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县级供电企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随着对其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其规律的把握,措施会越来越成熟、到位,并将对创建优秀县级供电企业起到保障和支撑作用。(田光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