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敬业: 一位农村电工的供电之路
2011-07-04 11:23:39 来源:何奎志
A-
A+
电力18讯: 他每天都在忙禄的工作,身为红山供电所安全员的他4年如一日,入痴入迷地工作,似乎把自己所有大好时光全部奉献给供电――这来之不易的光明职业。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全部、他的所有,这个爱岗如家的年轻人!
执着、吃苦耐劳、他经受了“重活”的考验
2006年3月,施秉电力局(施秉供电局前身)红山供电所片区台变维护告急:配变清扫、预试、悬式绝缘子清污、台变接地整改等工作的开展,片区10kV线线路、杆塔老化,抢修工作应接不暇,由于当时红山供电所设备维护人员少,维护工作难度大。所长陈元斌决定在供电所抽1至2名技术工带队,外请民工参加配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等工作。他怀揣热情,应征入伍。这个2000年毕业于黔东南电大的他终于圆梦,干上自己梦寐以求职业。成为红山供电所临时聘用工作员。
事隔6年能有机会走进供电,对他绝对是个大好时机。2006年4月初,与他一起进入红山供电所的两位农村电工,在供电所技术员杨光明的带领下,开始对10kV红马线部分台配变进行清扫、预试、台变接地整改等工作,限期一周完成。在杨光明心理,这个任务完成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紧急工作任务面前,他也只能试着干起走,希望能如期完成。在2006年4月6日,是刘代常从事电力工作的第四个工作日,由于天气异常炙热,台变接地施工难度大,与他一到而来两位农村电工相继离去。理由是“供电部门的工作太辛苦,而且全是重活”。一脸愁容的杨光明言不由衷的说:“这可怎么办?就剩7个台变就完成任务,三天的时间,如果进展顺利,应该可以完成,他们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看着杨光明的脸,刘代常坚定地说:“你别担心,他们走了不是还有我吗?只要你肯带队,我还跟你一起干,只是我们要每天早起一点!以后重活(背接地桩、挖接地沟、打桩)全部由我承担,你别看我个子小,我有的是力气。”就这样,他与杨光明两人齐心协力,在户外摄氏35度的高温下继续开展工作,在烈日下,暴风雨里,这位个子矮小的年轻人肩付接地桩,手握十字铁锹、棒槌,奋战在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工作上。铁桩划破了他的双肩,铁锹、棒槌磨破的双手,这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从不言苦,不喊累,汗水尽洒挥槌间!事后杨光明说:“我打心理佩服这样的年轻人,他太能吃苦,耐劳,简直就是我年轻时的影子!我的同伴里不能没有他。 2006年4月9日下午,在杨光明的带领下,他们按时保质量完成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任务。并且创造了两人三天完成7台低压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记录。得到所领导的高度赞赏。2006年7月,由于他实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工作激情高,所长陈元斌将他留下,正式聘入施秉电力局红山供电所抢修班,从事线路维护工作。
灾害面前,他永当保电先锋
从07电网改造中茁壮成长起来,在红山供电所,他已经拥有相当高的设备维护技术实力。50年不遇的冰雪凝动给施秉电网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在红山供电所辖区,许多村寨都因雪凝灾害被迫断电,在红山通往各乡镇的公路上不但没有车,就连行人都很少。为了尽快摸清线路设备损坏状况,在他的带领下,所里其他同事穿上自做的防滑鞋,奔走在抗冰保电第一线,准确的收集第一手线路受灾资料,为红山供电所08冰灾抢修在施秉供电局范围内率先安全实现户户通打下先锋。2008年2月2日,应施秉供电局冰灾应紧中心派遣,刘代常到本局城关供电所开展冰灾抢修帮扶工作,战斗在白垛苏家庄10kV支线上,春节即将临近,因为抗冰工作没有结束,他还不能回家,已经30多天没有回家了,每天只能在电话里与妻子进行通话,了解家中在停电下的状况。2008年2月6日中午(大年三十),当他疲惫不堪的出现在自家门前时,守候多日的妻子流出了晶莹的泪花。
2008年2月22日,施秉电网实现户户通,对于施秉局来说:是一个值得喜庆的日子,因为施秉局抗冰保电工作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在此时,凯供下达到锦平、黎平两局抗冰抢修任务。他再一次加入到锦平、黎平两局抗冰抢险修复工作之中,一去就是九个日夜,在锦平、黎平展示出施秉供电人的抗冰保电风采!2008年3月1日凯旋归来。同年3月因抗冰保电工作突出,他荣获“施秉电网抗冰保电恢复重建先进个人。”
善于总结经验的他,在经历08年冰灾保电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2011年元月2日,正值元旦放假,温度在持续下降,天气十分寒冷,在家休整的他已经潜意识的感觉冰灾已经来临,清早天刚蒙蒙亮,道路已被厚厚的冰雪封锁,他只好步行回到所里,(除值班人员外)他是红山供电所2011年自发参加抗冰保电的第一人。在10kV红马线风雪中守侯电网、在牛金线34至38号杆清理通道、在35kV红牛线对家冲处砍树。为了及时发现线路、设备的隐患,然后在安全地将其消除,在这严寒的天气让我们的客户用上放心电,他日复一日战斗在天寒地冻的抗冰保电工作中,因安全工作突出,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他连续三次荣获施秉供电局“安全卫士”称号。
敬业,他赢得了领导的认可
他工作认真,办事牢靠,为了抓好红山供电所安全管理,他一干就是四年,四年来,在他的精心工作下,红山所每年两票合格率均为100%。作业零违章 ,未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安全生产1275天(从他任安全员的第一天算起),其实,谁又知道在安全工作管理背后的辛酸苦辣呢?
大坡水库属吴家塘村农田灌溉专用水库,有灌溉专变一台,无专人管理,且配变安置于水库边平房上,现场安全措施极其简陋,安全风险系数高, 2010年秋检在取得到当地镇府确认,将其被施秉供电局列为设备缺陷整改,身为安全员的他为了提灌线路能持续供电,实现安全隐患顺利整改,曾多次与吴家塘村委联系,在确认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无奈之举的他只好停止对该变供电。前任支书李顺付气愤地指着他的鼻梁,骂道:“我是没有时间整改,整改是你们供电部门的事,如果你真的要停电,就马上给我滚出村去!”面对客户的不理解,他无奈的摇摇头,拿着提灌变令克动触头走出村子,他知道:“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讲半份人情!”
2011年4月27日上午,吴家塘村现任村支书向兴成带着村民的意愿,要求恢复提灌专变正常供电,表示愿意全力配合供电部门对其进行整改,红山供电所配电维护班人员根据春耕保电工作要求当即确定提灌专变整改方案,并从即日起开始实施,以满足村民春耕生产的用电需求,2011年4月29日上午,红山供电所配电维护班人员将该台变整改完毕。看着刚重下的幼苗,现任吴家塘村村支书当即表示:“只要我在任支书一日,我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供电部门的安全供电工作,为村民利益把服务,只要库中有水,变压器有电,决不让老百姓的生产受到损失。”
看见刚整改完毕的台变,在看看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他长长的苏了口气,为了抓好常规安全供电工作,他必须得赶往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何奎志)
执着、吃苦耐劳、他经受了“重活”的考验
2006年3月,施秉电力局(施秉供电局前身)红山供电所片区台变维护告急:配变清扫、预试、悬式绝缘子清污、台变接地整改等工作的开展,片区10kV线线路、杆塔老化,抢修工作应接不暇,由于当时红山供电所设备维护人员少,维护工作难度大。所长陈元斌决定在供电所抽1至2名技术工带队,外请民工参加配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等工作。他怀揣热情,应征入伍。这个2000年毕业于黔东南电大的他终于圆梦,干上自己梦寐以求职业。成为红山供电所临时聘用工作员。
事隔6年能有机会走进供电,对他绝对是个大好时机。2006年4月初,与他一起进入红山供电所的两位农村电工,在供电所技术员杨光明的带领下,开始对10kV红马线部分台配变进行清扫、预试、台变接地整改等工作,限期一周完成。在杨光明心理,这个任务完成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紧急工作任务面前,他也只能试着干起走,希望能如期完成。在2006年4月6日,是刘代常从事电力工作的第四个工作日,由于天气异常炙热,台变接地施工难度大,与他一到而来两位农村电工相继离去。理由是“供电部门的工作太辛苦,而且全是重活”。一脸愁容的杨光明言不由衷的说:“这可怎么办?就剩7个台变就完成任务,三天的时间,如果进展顺利,应该可以完成,他们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看着杨光明的脸,刘代常坚定地说:“你别担心,他们走了不是还有我吗?只要你肯带队,我还跟你一起干,只是我们要每天早起一点!以后重活(背接地桩、挖接地沟、打桩)全部由我承担,你别看我个子小,我有的是力气。”就这样,他与杨光明两人齐心协力,在户外摄氏35度的高温下继续开展工作,在烈日下,暴风雨里,这位个子矮小的年轻人肩付接地桩,手握十字铁锹、棒槌,奋战在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工作上。铁桩划破了他的双肩,铁锹、棒槌磨破的双手,这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从不言苦,不喊累,汗水尽洒挥槌间!事后杨光明说:“我打心理佩服这样的年轻人,他太能吃苦,耐劳,简直就是我年轻时的影子!我的同伴里不能没有他。 2006年4月9日下午,在杨光明的带领下,他们按时保质量完成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任务。并且创造了两人三天完成7台低压台变清扫、预试、接地整改记录。得到所领导的高度赞赏。2006年7月,由于他实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工作激情高,所长陈元斌将他留下,正式聘入施秉电力局红山供电所抢修班,从事线路维护工作。
灾害面前,他永当保电先锋
从07电网改造中茁壮成长起来,在红山供电所,他已经拥有相当高的设备维护技术实力。50年不遇的冰雪凝动给施秉电网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在红山供电所辖区,许多村寨都因雪凝灾害被迫断电,在红山通往各乡镇的公路上不但没有车,就连行人都很少。为了尽快摸清线路设备损坏状况,在他的带领下,所里其他同事穿上自做的防滑鞋,奔走在抗冰保电第一线,准确的收集第一手线路受灾资料,为红山供电所08冰灾抢修在施秉供电局范围内率先安全实现户户通打下先锋。2008年2月2日,应施秉供电局冰灾应紧中心派遣,刘代常到本局城关供电所开展冰灾抢修帮扶工作,战斗在白垛苏家庄10kV支线上,春节即将临近,因为抗冰工作没有结束,他还不能回家,已经30多天没有回家了,每天只能在电话里与妻子进行通话,了解家中在停电下的状况。2008年2月6日中午(大年三十),当他疲惫不堪的出现在自家门前时,守候多日的妻子流出了晶莹的泪花。
2008年2月22日,施秉电网实现户户通,对于施秉局来说:是一个值得喜庆的日子,因为施秉局抗冰保电工作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在此时,凯供下达到锦平、黎平两局抗冰抢修任务。他再一次加入到锦平、黎平两局抗冰抢险修复工作之中,一去就是九个日夜,在锦平、黎平展示出施秉供电人的抗冰保电风采!2008年3月1日凯旋归来。同年3月因抗冰保电工作突出,他荣获“施秉电网抗冰保电恢复重建先进个人。”
善于总结经验的他,在经历08年冰灾保电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2011年元月2日,正值元旦放假,温度在持续下降,天气十分寒冷,在家休整的他已经潜意识的感觉冰灾已经来临,清早天刚蒙蒙亮,道路已被厚厚的冰雪封锁,他只好步行回到所里,(除值班人员外)他是红山供电所2011年自发参加抗冰保电的第一人。在10kV红马线风雪中守侯电网、在牛金线34至38号杆清理通道、在35kV红牛线对家冲处砍树。为了及时发现线路、设备的隐患,然后在安全地将其消除,在这严寒的天气让我们的客户用上放心电,他日复一日战斗在天寒地冻的抗冰保电工作中,因安全工作突出,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他连续三次荣获施秉供电局“安全卫士”称号。
敬业,他赢得了领导的认可
他工作认真,办事牢靠,为了抓好红山供电所安全管理,他一干就是四年,四年来,在他的精心工作下,红山所每年两票合格率均为100%。作业零违章 ,未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安全生产1275天(从他任安全员的第一天算起),其实,谁又知道在安全工作管理背后的辛酸苦辣呢?
大坡水库属吴家塘村农田灌溉专用水库,有灌溉专变一台,无专人管理,且配变安置于水库边平房上,现场安全措施极其简陋,安全风险系数高, 2010年秋检在取得到当地镇府确认,将其被施秉供电局列为设备缺陷整改,身为安全员的他为了提灌线路能持续供电,实现安全隐患顺利整改,曾多次与吴家塘村委联系,在确认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无奈之举的他只好停止对该变供电。前任支书李顺付气愤地指着他的鼻梁,骂道:“我是没有时间整改,整改是你们供电部门的事,如果你真的要停电,就马上给我滚出村去!”面对客户的不理解,他无奈的摇摇头,拿着提灌变令克动触头走出村子,他知道:“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讲半份人情!”
2011年4月27日上午,吴家塘村现任村支书向兴成带着村民的意愿,要求恢复提灌专变正常供电,表示愿意全力配合供电部门对其进行整改,红山供电所配电维护班人员根据春耕保电工作要求当即确定提灌专变整改方案,并从即日起开始实施,以满足村民春耕生产的用电需求,2011年4月29日上午,红山供电所配电维护班人员将该台变整改完毕。看着刚重下的幼苗,现任吴家塘村村支书当即表示:“只要我在任支书一日,我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供电部门的安全供电工作,为村民利益把服务,只要库中有水,变压器有电,决不让老百姓的生产受到损失。”
看见刚整改完毕的台变,在看看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他长长的苏了口气,为了抓好常规安全供电工作,他必须得赶往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何奎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