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检查窃电
2011-06-14 11:06:12 来源:葛顺志
A-
A+
电力18讯: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常常会发现不法者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达到窃电的目的,常见的窃电方式有哪几种,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窃电“鼠”绳之以法,笔者的一些想法就与各位同行共勉。
1、常见的窃电方式
(1)故意破坏计量装置准确计量窃电: 此类窃电即故意改变电能计量装置正常接线,造成计量回路故障,致使电能表电压线圈失压或少受电压,使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或只通过部分电流。
(2)技能窃电:技能窃电常见有:①移相法,移相法即故意改变电能表线圈的正常相位关系,致使电能表倒转或慢转;②在三相两元件表的中相接入单相负荷;③在三相四线表或单相电能表计量时,使表内某一元件承受反向电压等。技能窃电的特点是不动或基本不动计量装置,难以发现,危害极大,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3)绕越计量装置用电,如私自接线用电,越表用电等。
(4)扩大计量误差,少计电量,如故意损坏计量装置,改变电能表安装条件等。
2、检查窃电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检查窃电前,应对被查用户生产经营状况,负荷及用电量情况,电工素质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遇到用电量突降,则更应反复仔细检查核对,决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当我们到达被查用户时,必须尽快到达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处,突击检查,防止其破坏窃电现场,使我们无功而返。检查时必须认真检查核对计量装置的封印是否完好,计量设备接线是否正确,运行状况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无过热,接触不良等,一般在现场多以眼睛看为主,这里尤其要注意从各个不同角度查看计量装置,因此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决不能让窃电者得逞。如遇到电量突降,计量装置未见异常,这时便应考虑是否存在技能窃电,检查时还应注意检查计量设备的配置是否与用户的实际负荷相符,如发现不符应及时更换。据有关资料记载,当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在额定电流的20%~120%之间,其励磁电流所占比重较小,计量较精确,当励磁电流在额定电流的120%以上工作时,由于铁芯饱和,励磁电流较大,产生严重的负误差,少计很多电量。当电流互感器在额定电流的20%以下工作时,产生"大马拉小车"现象,低于5%时出现较大的负误差。必须指出"铁芯饱和"比"大马拉小车"误差造成的电量损失要大得多,每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服从防止"饱和"选择,即电流互感器变比选大而不选小。
总之,检查窃电工作应经常进行,可采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及时发现,运用法律手段严查重罚,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检查窃电的技术水平,使窃电者无计可施,狠刹窃电歪风。( 葛顺志)
1、常见的窃电方式
(1)故意破坏计量装置准确计量窃电: 此类窃电即故意改变电能计量装置正常接线,造成计量回路故障,致使电能表电压线圈失压或少受电压,使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或只通过部分电流。
(2)技能窃电:技能窃电常见有:①移相法,移相法即故意改变电能表线圈的正常相位关系,致使电能表倒转或慢转;②在三相两元件表的中相接入单相负荷;③在三相四线表或单相电能表计量时,使表内某一元件承受反向电压等。技能窃电的特点是不动或基本不动计量装置,难以发现,危害极大,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3)绕越计量装置用电,如私自接线用电,越表用电等。
(4)扩大计量误差,少计电量,如故意损坏计量装置,改变电能表安装条件等。
2、检查窃电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检查窃电前,应对被查用户生产经营状况,负荷及用电量情况,电工素质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遇到用电量突降,则更应反复仔细检查核对,决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当我们到达被查用户时,必须尽快到达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处,突击检查,防止其破坏窃电现场,使我们无功而返。检查时必须认真检查核对计量装置的封印是否完好,计量设备接线是否正确,运行状况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无过热,接触不良等,一般在现场多以眼睛看为主,这里尤其要注意从各个不同角度查看计量装置,因此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决不能让窃电者得逞。如遇到电量突降,计量装置未见异常,这时便应考虑是否存在技能窃电,检查时还应注意检查计量设备的配置是否与用户的实际负荷相符,如发现不符应及时更换。据有关资料记载,当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在额定电流的20%~120%之间,其励磁电流所占比重较小,计量较精确,当励磁电流在额定电流的120%以上工作时,由于铁芯饱和,励磁电流较大,产生严重的负误差,少计很多电量。当电流互感器在额定电流的20%以下工作时,产生"大马拉小车"现象,低于5%时出现较大的负误差。必须指出"铁芯饱和"比"大马拉小车"误差造成的电量损失要大得多,每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服从防止"饱和"选择,即电流互感器变比选大而不选小。
总之,检查窃电工作应经常进行,可采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及时发现,运用法律手段严查重罚,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检查窃电的技术水平,使窃电者无计可施,狠刹窃电歪风。( 葛顺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