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提前常态化
2011-05-25 11:32:38 来源:刘桂军
A-
A+
电力18讯:
近日参加一个由地方部门组织的活动仪式,各基层单位按要求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地点,活动仪式不仅没有什么新意,且只进行了10分钟,活动结束后,不少参加活动仪式的基层单位对此纷纷抱怨、表示不满。
现在类似这样的会议和活动越来越多,几乎形成了一种模式。大活动如此,小活动也如此;这个部门这样,另一个部门也这样。本不需要提前到达的,变成了必须提前;本来需要提前几分钟,却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对于参加人数较多、组织难度较大的活动,时间提前一点可以使会议和活动秩序井然,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适当提前一点不仅应该,而且还很有必要。但一味和过度提前并成为一种常态,就有点不妥了,况且有些一般活动也没什么必要。其结果只能是助长了形式主义的歪风。
我们知道:供电企业的基层单位处在服务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用电客户,工作杂且繁重,加上编制和人员的限制,基层员工人员少,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精力、时间有限,每个时间节点都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因此时间显得尤其珍贵。但有些部门片面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不重视时间这种无形资源,随意提前和浪费,以浪费别人的时间为代价,似乎只有这样才显示出活动的重要性和对活动重视程度。结果是提前次数搞多了,不仅打乱了基层原有工作安排,增加基层负担,同时还淡化了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让基层员工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笔者认为:珍惜和节约基层员工的时间,是上级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一项活动的重视,应通过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来完成,该提前则提前,该提前1分钟的绝不提前2分钟,不该提前则不提前,因此希望有关单位在一些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多为基层着想,杜绝那些图规模、热闹、讲排场、好看而不中用的做法,真正为基层着想、分忧,让基层腾出更多的时间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提前常态化现象的发生。
近日参加一个由地方部门组织的活动仪式,各基层单位按要求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地点,活动仪式不仅没有什么新意,且只进行了10分钟,活动结束后,不少参加活动仪式的基层单位对此纷纷抱怨、表示不满。
现在类似这样的会议和活动越来越多,几乎形成了一种模式。大活动如此,小活动也如此;这个部门这样,另一个部门也这样。本不需要提前到达的,变成了必须提前;本来需要提前几分钟,却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对于参加人数较多、组织难度较大的活动,时间提前一点可以使会议和活动秩序井然,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适当提前一点不仅应该,而且还很有必要。但一味和过度提前并成为一种常态,就有点不妥了,况且有些一般活动也没什么必要。其结果只能是助长了形式主义的歪风。
我们知道:供电企业的基层单位处在服务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用电客户,工作杂且繁重,加上编制和人员的限制,基层员工人员少,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精力、时间有限,每个时间节点都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因此时间显得尤其珍贵。但有些部门片面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不重视时间这种无形资源,随意提前和浪费,以浪费别人的时间为代价,似乎只有这样才显示出活动的重要性和对活动重视程度。结果是提前次数搞多了,不仅打乱了基层原有工作安排,增加基层负担,同时还淡化了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让基层员工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笔者认为:珍惜和节约基层员工的时间,是上级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一项活动的重视,应通过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来完成,该提前则提前,该提前1分钟的绝不提前2分钟,不该提前则不提前,因此希望有关单位在一些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多为基层着想,杜绝那些图规模、热闹、讲排场、好看而不中用的做法,真正为基层着想、分忧,让基层腾出更多的时间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提前常态化现象的发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