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电力市场开发与对策
2011-02-12 09:05:51 来源:仲蓉维
A-
A+
电力18讯: 县级供电企业属于配电零售性企业,做好电力市场营销工作是其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随着供电企业改制改组、商业化运营管理的不断推进,政企分开、厂网分开、配售分开等很多改革举措逐步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日益加快。县级供电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作为县级供电部门必须顺应改革潮流,建立和完善新的市场营销管理机制和市场营销体系,以增强企业的应变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当前县级电力市场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分析几年来电力市场逐步建立的过程,加上县级电力市场受国家政策、电网建设、政府因素、地方工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时期思想观念的延续,县级电力市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价格的不合理使得电力市场缺乏竞争力,造成客户流失。电力作为环保型能源,缺乏其他一次能源灵活的竞争手段。国家制定的电价过高,使许多客户选择了其他能源。诸如,少数客户自备柴油发电机组自用自发,部分客户将原有的电炉窑改为油、煤及煤气炉窑,高耗电产品和高耗电设备从沿海迁至内陆地区,农村流动式柴油机粮食加工设备的出现和盛行,煤气进入家庭的普及以及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这些都影响了电力市场竞争力。
2.目前县级电力网络难以满足客户对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虽经过多次电网改造,但县级电力市场配电网络不够完善,电网网架薄弱,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长,电能质量差。由于缺乏资金,县级电网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部分供电设施年久失修,造成供电瓶颈,难以满足客户要求,也阻碍了县级电力市场的开发。
3.缺少自主的价格调节手段。国家对电价控制得过死,造成县级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出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能对电价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也制约了农村电力市场开拓的进程。
4.生产用电企业的市场疲软与电力市场的恶性循环。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性企业经常开工不足,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影响到用电量的增长,也加剧了电费拖欠,而现有的欠费停电措施造成了两败俱伤。对欠费用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是目前供电企业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手段。该方式对产品无销路、濒临破产的企业无疑是加速其破产,从而使欠账成为死账。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销售电量的剧减。对企业拖欠电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影响县级电力市场开发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供电企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但与正在发生变化的客观环境相比,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营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市场意识淡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电力工业,供电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一个电力供应商(供电公司),客户不能自由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不能跨越自己的供电范围供电。这一特殊现象造成少数电力职工工作作风飘浮,服务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的变化,缺乏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观念,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徘徊。
2.管理体制缺乏真正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目前的县级供电企业不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条件,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责权利不明确。长期以来实行的“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经济管理模式,致使供电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严重妨碍了供电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管理方法陈旧。供电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以产定销,有多大能力就供多少电,而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点,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供应。
4.管理手段落后。目前的供电技术手段、管理水平远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无论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的运用,都难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当前社会上有的地方窃电成风,违章用电猖獗,拖欠电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因为行政干预太多。
5.购电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不能因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许多地方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而利润增加却很少甚至减少。究其原因,就是成本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三、进一步开发县级电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市场销售环节,也是县级供电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主渠道。因此,必须要确立电力营销工作在供电企业运营中的中心位置,树立起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引导客户消费为手段,以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最终目标的指导思想,建立起全方位的电力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体系。
1.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营销意识
县级供电企业位于电力企业的最基层,应该刻不容缓地从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确立起生产围绕营销、营销围绕市场、服务围绕客户的全新市场观念,充分赢得客户信赖,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效益。
首先,要树立商品和效益观念。如何面对巨额电费欠款,如何维护好自身利益,如何更快、更多地推销自己的电力商品,应成为供电企业思考的热点。要通过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把解决用电中的“卡脖子”问题作为扩大电力市场的重中之重来抓,生产调度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调度经济运行,缩短检修作业时间和故障抢修时间,采用带电作业等多种方式来增加电能供应。
其次,要树立竞争观念。目前煤炭、燃气、燃油、太阳能制品等与电力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企业只有依靠价格、质量、信誉和服务赢得市场。因此,应加强电力市场营销意识,建立一支精干的营销队伍,改变过去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方式,建立起主动热情向客户营销电能的新机制。
再有,要树立服务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思想,让我们的服务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要采用快速化、简便化、多样化、情趣化、保障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向广大客户提供高效率、不间断、方便的服务,尽可能做到“只需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都由我们来做”。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注重服务实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时间。
2.合理利用价格杠杆,扩大电力市场销售份额
虽然县级供电企业无权进行电价调整,但可通过对市场不同用户电价的分析,对现有供电营业辖区的供电情况进行必要的经济数据分析,以制定必要的内部经营策略,确保供电企业利益最大化。
3.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的电力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发,尽快建立以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控制、查询、监督为一体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抓紧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全力推广“一表到户”工程,大力推进自动远程抄表建设,完善自动化抄表系统,实现用电计量现代化;改革收费方式,逐步完善银行自动划拨,建立负荷监控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和用电查询系统,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机制,应该把现在的供电窗口部门改为“营销中心”,将“用户”改为“客户”,将管制用电改为推广用电,将“用电管理”改为“客户服务”,把“电力供应”转变为“电力营销”,把“坐等客户上门申请用电”转变为“上门推销开拓电力市场”。同时,逐步把“先用电后收费”转变为“先收费后卖电”,将“窗口式”服务转变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整体行为”,树立起“优质服务+优质产品=必胜”的观念。要建立用户负荷预测信息网,及时分析用电负荷结构,最大限度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力。全面推广高效、低耗用电装置及技术,并提供咨询服务,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定期进行用电咨询与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
4.科学实施用电促销策略
电力销售量由人的用电需求决定,用电需求又取决于人们是否有用电的欲望,是否有购买的能力,也就是想不想买以及是否买得起的问题,另外还要解决能否买得到、向谁买的问题。电价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起”的问题,两网改造的效果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到”的问题,促销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人们用电的欲望,在买得起买得到的基础上产生多买的欲望。注重买方需要,要以实现客户过渡价值、满足客户精神需要为导向,在企业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上投本钱下功夫,使客户在购买电力与享受服务时有所增值。同时,努力降低客户在电力消费上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使客户在购买电力、享受服务时保持“简单”,愿意消费。要重点把诸如煤、油、液化气、管道煤气等一次能源供应商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根据国家产业、环保政策,深入持久地宣传电与一次性能源的性价比,提高电力市场的占有率。
5.深化改革,优化效益,保持企业健康发展
减员增效是供电企业机制改革的突破口。一是要实行体制性减人,将企业承担的辅助性职能和社会性职能进行分离,与主业脱钩;二是要实行发展性减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控制每年的招聘人员数量,另外要通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吸收安置主业分流人员;三是要实行科技性减人,通过提高科技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变电站有人值守无人值班;四是实行政策性减人,公司机关科室要实行定岗减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要强化市场营销功能和客户服务功能,把过去的用电行政管理机构改造改组为市场营销管理的职能部门,要以市场营销管理为中心设置经营机构。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进而使职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和效益意识得到增强。
6.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开发电力人才资源
针对供电企业人员素质现状,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着重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把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一方面要在选拔营销人员时高标准严要求,舍得将文化、业务等素质好的人员优先选择到主要的营销岗位,并提高营销岗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既要进行营销理论的系统培训,又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考核力度,并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7.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强化电力价格管理
县级电网薄弱是影响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投入了巨资对农网进行了改造,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对于开拓电力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县级供电企业要抓住机遇,在农网改造中不但要保证质量,还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快进度。同时,要改革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和农村电价机制,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并逐步实现“四到户”管理。坚决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和关系电”,取消中间管理环节,实现县级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秩序,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广阔县级电力市场。(仲蓉维)
一、当前县级电力市场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分析几年来电力市场逐步建立的过程,加上县级电力市场受国家政策、电网建设、政府因素、地方工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时期思想观念的延续,县级电力市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价格的不合理使得电力市场缺乏竞争力,造成客户流失。电力作为环保型能源,缺乏其他一次能源灵活的竞争手段。国家制定的电价过高,使许多客户选择了其他能源。诸如,少数客户自备柴油发电机组自用自发,部分客户将原有的电炉窑改为油、煤及煤气炉窑,高耗电产品和高耗电设备从沿海迁至内陆地区,农村流动式柴油机粮食加工设备的出现和盛行,煤气进入家庭的普及以及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这些都影响了电力市场竞争力。
2.目前县级电力网络难以满足客户对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虽经过多次电网改造,但县级电力市场配电网络不够完善,电网网架薄弱,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长,电能质量差。由于缺乏资金,县级电网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部分供电设施年久失修,造成供电瓶颈,难以满足客户要求,也阻碍了县级电力市场的开发。
3.缺少自主的价格调节手段。国家对电价控制得过死,造成县级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出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能对电价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也制约了农村电力市场开拓的进程。
4.生产用电企业的市场疲软与电力市场的恶性循环。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性企业经常开工不足,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影响到用电量的增长,也加剧了电费拖欠,而现有的欠费停电措施造成了两败俱伤。对欠费用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是目前供电企业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手段。该方式对产品无销路、濒临破产的企业无疑是加速其破产,从而使欠账成为死账。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销售电量的剧减。对企业拖欠电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影响县级电力市场开发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供电企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但与正在发生变化的客观环境相比,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营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市场意识淡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电力工业,供电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一个电力供应商(供电公司),客户不能自由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不能跨越自己的供电范围供电。这一特殊现象造成少数电力职工工作作风飘浮,服务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的变化,缺乏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观念,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徘徊。
2.管理体制缺乏真正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目前的县级供电企业不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条件,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责权利不明确。长期以来实行的“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经济管理模式,致使供电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严重妨碍了供电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管理方法陈旧。供电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以产定销,有多大能力就供多少电,而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点,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供应。
4.管理手段落后。目前的供电技术手段、管理水平远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无论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的运用,都难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当前社会上有的地方窃电成风,违章用电猖獗,拖欠电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因为行政干预太多。
5.购电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不能因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许多地方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而利润增加却很少甚至减少。究其原因,就是成本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三、进一步开发县级电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市场销售环节,也是县级供电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主渠道。因此,必须要确立电力营销工作在供电企业运营中的中心位置,树立起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引导客户消费为手段,以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最终目标的指导思想,建立起全方位的电力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体系。
1.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营销意识
县级供电企业位于电力企业的最基层,应该刻不容缓地从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确立起生产围绕营销、营销围绕市场、服务围绕客户的全新市场观念,充分赢得客户信赖,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效益。
首先,要树立商品和效益观念。如何面对巨额电费欠款,如何维护好自身利益,如何更快、更多地推销自己的电力商品,应成为供电企业思考的热点。要通过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把解决用电中的“卡脖子”问题作为扩大电力市场的重中之重来抓,生产调度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调度经济运行,缩短检修作业时间和故障抢修时间,采用带电作业等多种方式来增加电能供应。
其次,要树立竞争观念。目前煤炭、燃气、燃油、太阳能制品等与电力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企业只有依靠价格、质量、信誉和服务赢得市场。因此,应加强电力市场营销意识,建立一支精干的营销队伍,改变过去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方式,建立起主动热情向客户营销电能的新机制。
再有,要树立服务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思想,让我们的服务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要采用快速化、简便化、多样化、情趣化、保障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向广大客户提供高效率、不间断、方便的服务,尽可能做到“只需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都由我们来做”。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注重服务实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时间。
2.合理利用价格杠杆,扩大电力市场销售份额
虽然县级供电企业无权进行电价调整,但可通过对市场不同用户电价的分析,对现有供电营业辖区的供电情况进行必要的经济数据分析,以制定必要的内部经营策略,确保供电企业利益最大化。
3.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的电力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发,尽快建立以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控制、查询、监督为一体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抓紧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全力推广“一表到户”工程,大力推进自动远程抄表建设,完善自动化抄表系统,实现用电计量现代化;改革收费方式,逐步完善银行自动划拨,建立负荷监控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和用电查询系统,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机制,应该把现在的供电窗口部门改为“营销中心”,将“用户”改为“客户”,将管制用电改为推广用电,将“用电管理”改为“客户服务”,把“电力供应”转变为“电力营销”,把“坐等客户上门申请用电”转变为“上门推销开拓电力市场”。同时,逐步把“先用电后收费”转变为“先收费后卖电”,将“窗口式”服务转变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整体行为”,树立起“优质服务+优质产品=必胜”的观念。要建立用户负荷预测信息网,及时分析用电负荷结构,最大限度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力。全面推广高效、低耗用电装置及技术,并提供咨询服务,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定期进行用电咨询与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
4.科学实施用电促销策略
电力销售量由人的用电需求决定,用电需求又取决于人们是否有用电的欲望,是否有购买的能力,也就是想不想买以及是否买得起的问题,另外还要解决能否买得到、向谁买的问题。电价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起”的问题,两网改造的效果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到”的问题,促销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人们用电的欲望,在买得起买得到的基础上产生多买的欲望。注重买方需要,要以实现客户过渡价值、满足客户精神需要为导向,在企业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上投本钱下功夫,使客户在购买电力与享受服务时有所增值。同时,努力降低客户在电力消费上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使客户在购买电力、享受服务时保持“简单”,愿意消费。要重点把诸如煤、油、液化气、管道煤气等一次能源供应商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根据国家产业、环保政策,深入持久地宣传电与一次性能源的性价比,提高电力市场的占有率。
5.深化改革,优化效益,保持企业健康发展
减员增效是供电企业机制改革的突破口。一是要实行体制性减人,将企业承担的辅助性职能和社会性职能进行分离,与主业脱钩;二是要实行发展性减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控制每年的招聘人员数量,另外要通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吸收安置主业分流人员;三是要实行科技性减人,通过提高科技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变电站有人值守无人值班;四是实行政策性减人,公司机关科室要实行定岗减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要强化市场营销功能和客户服务功能,把过去的用电行政管理机构改造改组为市场营销管理的职能部门,要以市场营销管理为中心设置经营机构。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进而使职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和效益意识得到增强。
6.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开发电力人才资源
针对供电企业人员素质现状,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着重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把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一方面要在选拔营销人员时高标准严要求,舍得将文化、业务等素质好的人员优先选择到主要的营销岗位,并提高营销岗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既要进行营销理论的系统培训,又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考核力度,并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7.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强化电力价格管理
县级电网薄弱是影响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投入了巨资对农网进行了改造,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对于开拓电力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县级供电企业要抓住机遇,在农网改造中不但要保证质量,还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快进度。同时,要改革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和农村电价机制,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并逐步实现“四到户”管理。坚决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和关系电”,取消中间管理环节,实现县级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秩序,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广阔县级电力市场。(仲蓉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