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和谐电力企业
2011-01-20 09:09:45 来源:王云明
A-
A+
电力18讯: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作为县级电力企业,处于电力行业最基层,笔者谈几点粗浅的思考和认识:
一、公正是一切事物实现和谐的前提。
公平理念运用于社会和企业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多数人可以平静地接受公平竞争后的输赢,但没有人能够在主观上接受不公正状态下产生的胜负结果。差距不一定导致矛盾,不公平的差距才是造成不和谐的根源。要和谐共处,就得尊重一些通用的价值、规则。一个企业内部要保持稳定和谐,公正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应该在企业文化中占相对主导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公正:所有人都受相同规则的约束,所有人都按相同的规则行事。公正可以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萌芽,是一切事物实现和谐的前提。
二、差异是企业在和谐中实现发展的要素。
企业内部千人千面,分歧冲突在所难免。被抹平的水泥地长不出庄稼,只允许一家之言不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稳定地执政?原因在于“求同存异”历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国内问题、稳定社会局面的有效手段。
黑格尔曾经说过:“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孔子谓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异议其实是当下的,取决于不同的人们当时的认识水平,别人的不同意见有可能包含一种我们暂时尚未认识到的合理性,这就是差异存在的价值,也是我们要尊重它的理由。事实证明,愈是观点多元、文化多元的事物,其结构反而愈是稳定。承认多样和差别,是保持工作氛围宽松、活跃的要素。一曰诚恳,二曰原则,三曰对事不对人,这三个注意事项是我们处理不同意见、保持工作环境和谐所应持的基本态度。对待企业内部的分歧矛盾,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逆,要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按照“之”字型轨道,不断发展壮大。
三、合作是企业在和谐中呈现繁荣的关键。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与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人也更像是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抵触时一事无成,而同向发出推力,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最基本的目的并不是要求让每个员工都做到最好,而是明确方向、集中力量、避免内耗、分工协作。 建设和谐企业,要求企业积极调整各类利益关系,使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相关业务链之间有更多更好的合作,集中集体智慧,取长补短,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低成本不仅仅是节支节流,均衡稳定的企业人际关系,也是企业在运作控制中降低成本的关键。以互惠、互利、互补、互动、和谐共处的工作氛围消除工作紧张和疲劳,控制工作节奏,释放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促进企业创新、组织高效,此为企业低成本运作的高级形式。
四、巩固企业生产经营基础是共创和谐的基石。
企业效益的实现需要员工和谐团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员工家庭的幸福需要社会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则需要各行各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员工、企业、社会三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而搞好生产经营,巩固企业生产经营基础,让企业具备服务社会的各种功能,则是一个企业被市场承认并存在于社会的前提,更是员工安心工作、和谐相处的根本。
此外,我们牢牢把握和谐稳定的主题,注重时刻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以创建和谐企业、服务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坚持以发展巩固和谐,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为员工展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目标搭建了崭新的平台。(王云明)
一、公正是一切事物实现和谐的前提。
公平理念运用于社会和企业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多数人可以平静地接受公平竞争后的输赢,但没有人能够在主观上接受不公正状态下产生的胜负结果。差距不一定导致矛盾,不公平的差距才是造成不和谐的根源。要和谐共处,就得尊重一些通用的价值、规则。一个企业内部要保持稳定和谐,公正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应该在企业文化中占相对主导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公正:所有人都受相同规则的约束,所有人都按相同的规则行事。公正可以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萌芽,是一切事物实现和谐的前提。
二、差异是企业在和谐中实现发展的要素。
企业内部千人千面,分歧冲突在所难免。被抹平的水泥地长不出庄稼,只允许一家之言不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稳定地执政?原因在于“求同存异”历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国内问题、稳定社会局面的有效手段。
黑格尔曾经说过:“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孔子谓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异议其实是当下的,取决于不同的人们当时的认识水平,别人的不同意见有可能包含一种我们暂时尚未认识到的合理性,这就是差异存在的价值,也是我们要尊重它的理由。事实证明,愈是观点多元、文化多元的事物,其结构反而愈是稳定。承认多样和差别,是保持工作氛围宽松、活跃的要素。一曰诚恳,二曰原则,三曰对事不对人,这三个注意事项是我们处理不同意见、保持工作环境和谐所应持的基本态度。对待企业内部的分歧矛盾,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逆,要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按照“之”字型轨道,不断发展壮大。
三、合作是企业在和谐中呈现繁荣的关键。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与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人也更像是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抵触时一事无成,而同向发出推力,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最基本的目的并不是要求让每个员工都做到最好,而是明确方向、集中力量、避免内耗、分工协作。 建设和谐企业,要求企业积极调整各类利益关系,使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相关业务链之间有更多更好的合作,集中集体智慧,取长补短,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低成本不仅仅是节支节流,均衡稳定的企业人际关系,也是企业在运作控制中降低成本的关键。以互惠、互利、互补、互动、和谐共处的工作氛围消除工作紧张和疲劳,控制工作节奏,释放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促进企业创新、组织高效,此为企业低成本运作的高级形式。
四、巩固企业生产经营基础是共创和谐的基石。
企业效益的实现需要员工和谐团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员工家庭的幸福需要社会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则需要各行各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员工、企业、社会三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而搞好生产经营,巩固企业生产经营基础,让企业具备服务社会的各种功能,则是一个企业被市场承认并存在于社会的前提,更是员工安心工作、和谐相处的根本。
此外,我们牢牢把握和谐稳定的主题,注重时刻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以创建和谐企业、服务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坚持以发展巩固和谐,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为员工展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目标搭建了崭新的平台。(王云明)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