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2010-12-31 09:03:32 来源:王晓宏 任武亮
A-
A+
电力18讯: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不竭的动力。位于红旗渠故乡的河南省林州市电业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河南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组织机构、基础管理、基础设施、流程管理、现场作业、专业管理、客户服务、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以“五到位”工作法,实现了“五化”,呈现出“五新”,提升了供电所管理水平。
一、主要做法
该局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主要做法为“五个到位”。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到位。该局从机制上、管理上和工作方式上对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工作进行了适时调整,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和执行到位。成立了以局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全体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标准化供电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实施总体领导。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将创建工作 划分为资料记录整改组、基础设施建设组、企业文化宣传组、督导检查考核组4个专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中计划制定、过程实施、监督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创建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创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各工作小组在局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严格履行职责,积极检查整改,保证了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示范引导,培育典型到位。按照“以点带面,典型引导,分步实施,全面开花”的原则,积极推进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一是以创建基层群众满意的所站为抓手,努力推进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将通过群众评议,政府考核,积极争创获得的河南省人民政府“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原康供电所,作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标杆。二是以“选树典型,创先争优”活动为方针,按照标准考核细则对16个供电所进行考核,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推动常态化建设。根据每季度创先争优考核结果,选树管理基础扎实、特色突出的任村供电所作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标杆,充分发挥先进供电所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统一标准,基础工作到位。该局在标准化供电所创建中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编写了《标准化供电所管理模式》一书,修订了供电所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制度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建立了46种管理流程,实现了闭环管理,使各项工作步入了流程化管理,规范了22种记录18种台帐的填写要求,完善了标准化供电所创建中涵盖的九大项277个考核要点,提高了资料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并且全面应用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软件系统”,将优质服务、事故抢修、走访客户记录以及高低压线路网络图等基础资料全部录入规范化管理系统中,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办公区、服务区、生活区、培训区、后勤保障区5个功能区域。在各个功能区域分别设立供电营业厅、值班室、备品备件室、工器具室、职工活动室、网络教育培训室、视频会议室、训练场等24个功能场所。对供电营业厅内外进行装修,建立了VIP客户服务室,增设了自助交费系统,实行客户刷卡缴费与自主缴费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群众用电缴费的要求,开通了残疾人服务通道,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统一应用了国家电网公司标识识别系统。做到了组织机构设置统一、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统一,现场作业和服务标准统一、农电工用工方式统一,考核办法统一。
(四)分工明确,专业管理到位。按照供电所作业组织管理要求,积极开展专业化管理,将供电所组建为“一长三员,两班一厅”,即所长、安全员、营销员、技术员,配电班、营销班、供电营业厅。实行营配分离,抄核收分离,使农电管理工作实现了分工明细化、作业组织专业化。
(五)目标明确,考核奖惩到位。根据标准化供电所考核评价标准,制定了目标责任台帐,明确了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责任到人,限期落实。并且制定了严格奖罚措施,对因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给创建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将给予责任人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同时,也对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切实提高了创建单位的责任性和积极性。此外,在供电所管理中,全面推行供电所绩效化管理,实行“局、所、班”三级考核体系,制定了线损分级考核管理办法和均价考核办法,根据不同专业管理职责,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了农电员工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二、成效
通过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切实做到了“五化”,即建设标准统一规范化、作业组织管理专业化,工作流程完善便捷化、考核指标明细责任化、网络软件应用信息化。
2010年该局实现供电量11.2亿千瓦时,综合线损率为4.8%,同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7.57%,供电可靠率为99.66%。16个供电所全部被河南省电力公司命名为“标准化供电所”合涧、原康、桂林、任村4个供电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所站”。截止2010年12月31日,林州市电业局实现安全生产6946天。
三、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呈现出“五新”
一是优质服务树立新形象。该局出台了《局领导分包重点工业项目制度》,对政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重点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电环境及坚强的电力保障。成立了红旗渠电力服务队、电力小红帽服务队,开展了访村进企送服务活动,对全市300户红旗渠劳模、军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建立了服务卡,定期上门服务,着力打造红旗渠电力服务品牌。购置了电力抢修车辆,配置了移动发电车、应急发电机、移动变压器,随时在紧急状态情况下提供电力服务。开展了“带电作业”、“零点工程”、“黎明工程”,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各供电营业厅实行无周休日、无午休日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了“阳光卡”交费工程,配备了客户自助交费机,实行了客户刷卡交费和自助交费相结合的交费形式。为临时用电客户,免费提供“临时用电移动表箱”,规范了农村临时用电。
二是职工培训形式得到新提高。该局在各供电所建立了带有装表接电、登杆操作、配电台区检修等培训场地,定期对农电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农电工业务技能比赛。此外,还在供电所建立了网络教育培训室,可同时容纳20人参加电脑知识,软件应用培训,提高了农电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是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各供电所全面应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线路地理信息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建立了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应急服务体系,农电工在本所内就可与局内会议实现同步收听、收看,减少了来回奔波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形成了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是员工考核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行供电所绩效化管理,实行“局对供电所考核,供电所对各专业班长考核,各专业班长对农电工考核的”三级考核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管理职责,确定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权重分值,建立了利益分配与业绩挂勾、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制约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了农电员工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五是标准化作业实现新进展。该局积极应用了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实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与“工作票”捆绑使用,一票对一卡。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四、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标准化供电所建设要注重实际,在建设中要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在搞好标准统一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提高供电所生产、营销、安全等方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良好形象。
二是农电员工年龄结构大,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供电所日益增加的网络软件信息化建设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中,农电员工的素质距离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供电所营销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山区群众用电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四是一些经济环境较好的乡镇农村电网急需增加配电变压器,架设新的线路或加大导线截面积。(王晓宏 任武亮)
一、主要做法
该局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主要做法为“五个到位”。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到位。该局从机制上、管理上和工作方式上对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工作进行了适时调整,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和执行到位。成立了以局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全体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标准化供电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实施总体领导。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将创建工作 划分为资料记录整改组、基础设施建设组、企业文化宣传组、督导检查考核组4个专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中计划制定、过程实施、监督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创建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创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各工作小组在局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严格履行职责,积极检查整改,保证了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示范引导,培育典型到位。按照“以点带面,典型引导,分步实施,全面开花”的原则,积极推进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一是以创建基层群众满意的所站为抓手,努力推进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将通过群众评议,政府考核,积极争创获得的河南省人民政府“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原康供电所,作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标杆。二是以“选树典型,创先争优”活动为方针,按照标准考核细则对16个供电所进行考核,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推动常态化建设。根据每季度创先争优考核结果,选树管理基础扎实、特色突出的任村供电所作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标杆,充分发挥先进供电所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统一标准,基础工作到位。该局在标准化供电所创建中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编写了《标准化供电所管理模式》一书,修订了供电所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制度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建立了46种管理流程,实现了闭环管理,使各项工作步入了流程化管理,规范了22种记录18种台帐的填写要求,完善了标准化供电所创建中涵盖的九大项277个考核要点,提高了资料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并且全面应用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软件系统”,将优质服务、事故抢修、走访客户记录以及高低压线路网络图等基础资料全部录入规范化管理系统中,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办公区、服务区、生活区、培训区、后勤保障区5个功能区域。在各个功能区域分别设立供电营业厅、值班室、备品备件室、工器具室、职工活动室、网络教育培训室、视频会议室、训练场等24个功能场所。对供电营业厅内外进行装修,建立了VIP客户服务室,增设了自助交费系统,实行客户刷卡缴费与自主缴费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群众用电缴费的要求,开通了残疾人服务通道,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统一应用了国家电网公司标识识别系统。做到了组织机构设置统一、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统一,现场作业和服务标准统一、农电工用工方式统一,考核办法统一。
(四)分工明确,专业管理到位。按照供电所作业组织管理要求,积极开展专业化管理,将供电所组建为“一长三员,两班一厅”,即所长、安全员、营销员、技术员,配电班、营销班、供电营业厅。实行营配分离,抄核收分离,使农电管理工作实现了分工明细化、作业组织专业化。
(五)目标明确,考核奖惩到位。根据标准化供电所考核评价标准,制定了目标责任台帐,明确了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责任到人,限期落实。并且制定了严格奖罚措施,对因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给创建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将给予责任人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同时,也对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切实提高了创建单位的责任性和积极性。此外,在供电所管理中,全面推行供电所绩效化管理,实行“局、所、班”三级考核体系,制定了线损分级考核管理办法和均价考核办法,根据不同专业管理职责,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了农电员工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二、成效
通过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切实做到了“五化”,即建设标准统一规范化、作业组织管理专业化,工作流程完善便捷化、考核指标明细责任化、网络软件应用信息化。
2010年该局实现供电量11.2亿千瓦时,综合线损率为4.8%,同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7.57%,供电可靠率为99.66%。16个供电所全部被河南省电力公司命名为“标准化供电所”合涧、原康、桂林、任村4个供电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所站”。截止2010年12月31日,林州市电业局实现安全生产6946天。
三、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呈现出“五新”
一是优质服务树立新形象。该局出台了《局领导分包重点工业项目制度》,对政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重点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电环境及坚强的电力保障。成立了红旗渠电力服务队、电力小红帽服务队,开展了访村进企送服务活动,对全市300户红旗渠劳模、军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建立了服务卡,定期上门服务,着力打造红旗渠电力服务品牌。购置了电力抢修车辆,配置了移动发电车、应急发电机、移动变压器,随时在紧急状态情况下提供电力服务。开展了“带电作业”、“零点工程”、“黎明工程”,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各供电营业厅实行无周休日、无午休日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了“阳光卡”交费工程,配备了客户自助交费机,实行了客户刷卡交费和自助交费相结合的交费形式。为临时用电客户,免费提供“临时用电移动表箱”,规范了农村临时用电。
二是职工培训形式得到新提高。该局在各供电所建立了带有装表接电、登杆操作、配电台区检修等培训场地,定期对农电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农电工业务技能比赛。此外,还在供电所建立了网络教育培训室,可同时容纳20人参加电脑知识,软件应用培训,提高了农电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是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各供电所全面应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线路地理信息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建立了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应急服务体系,农电工在本所内就可与局内会议实现同步收听、收看,减少了来回奔波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形成了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是员工考核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行供电所绩效化管理,实行“局对供电所考核,供电所对各专业班长考核,各专业班长对农电工考核的”三级考核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管理职责,确定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权重分值,建立了利益分配与业绩挂勾、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制约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了农电员工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五是标准化作业实现新进展。该局积极应用了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实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与“工作票”捆绑使用,一票对一卡。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四、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标准化供电所建设要注重实际,在建设中要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在搞好标准统一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提高供电所生产、营销、安全等方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良好形象。
二是农电员工年龄结构大,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供电所日益增加的网络软件信息化建设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中,农电员工的素质距离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供电所营销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山区群众用电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四是一些经济环境较好的乡镇农村电网急需增加配电变压器,架设新的线路或加大导线截面积。(王晓宏 任武亮)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