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于防范措施的落实
2010-12-17 08:43:42 来源:陈钊、汪敏东
A-
A+
电力18讯: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回答:“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又问:“何以见得?”扁鹊道:“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这便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扁鹊三兄弟故事。
这则故事听来简单,但寓意却是深刻,让人得以反思。在我看来,至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企业想促生产但更想保安全,对于发生事故之后再坐下来谈安全这一幕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我们不要总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学习态度来审视安全,警示教育固然重要,但对于这种氛围太过于强调的话,那只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陷入误区,对安全的掌控会时时处于被动状态,滞后的安全意识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事后的诸葛亮谁都会做,只有主动出击,如何正确有效的去消除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才是我们需要去重点思考的,分析问题不能颠倒主次,但也不能丢卒保车。
电力企业线路和设备上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它的必然性,要做的只有尽其所能把必然发生的时间点尽可能的无限延伸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状态,说的简单点就仅此而已。但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不得不说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它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着其偶然性,不是某一个个体能主导和控制的,只有在采取相互牵制措施的同时主动配合才行。
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正确把握和解读,正所谓防微杜渐,重点还是在于预防工作的前移,这里说的预防除了对各工作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以外,主要还是针对人员思想意识上的预防,看病治标不治本,就永远扔不掉手中的药瓶子。我们不缺乏制度,缺的仅是对制度的执行,有制度而不落实,制度就只能是一纸空文。安全需要管理的言下也就是人的行为还需要得到约束,因此考核也就成了必要的手段。考核不力,教育就没有说服力,制度就没有约束力,监督就没有威慑力。
对于各类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其实不乏有心之人的解读与思考、有识之士的传道与解惑。我们面对的最大危险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心之人不缺乏分辨能力,关键在于自律,此间则贵在坚持。如有人能不遗余力争当众人之楷模,那是社会之幸,企业之幸,更是家庭之幸!(陈钊、汪敏东)
这则故事听来简单,但寓意却是深刻,让人得以反思。在我看来,至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企业想促生产但更想保安全,对于发生事故之后再坐下来谈安全这一幕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我们不要总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学习态度来审视安全,警示教育固然重要,但对于这种氛围太过于强调的话,那只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陷入误区,对安全的掌控会时时处于被动状态,滞后的安全意识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事后的诸葛亮谁都会做,只有主动出击,如何正确有效的去消除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才是我们需要去重点思考的,分析问题不能颠倒主次,但也不能丢卒保车。
电力企业线路和设备上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它的必然性,要做的只有尽其所能把必然发生的时间点尽可能的无限延伸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状态,说的简单点就仅此而已。但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不得不说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它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着其偶然性,不是某一个个体能主导和控制的,只有在采取相互牵制措施的同时主动配合才行。
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正确把握和解读,正所谓防微杜渐,重点还是在于预防工作的前移,这里说的预防除了对各工作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以外,主要还是针对人员思想意识上的预防,看病治标不治本,就永远扔不掉手中的药瓶子。我们不缺乏制度,缺的仅是对制度的执行,有制度而不落实,制度就只能是一纸空文。安全需要管理的言下也就是人的行为还需要得到约束,因此考核也就成了必要的手段。考核不力,教育就没有说服力,制度就没有约束力,监督就没有威慑力。
对于各类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其实不乏有心之人的解读与思考、有识之士的传道与解惑。我们面对的最大危险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心之人不缺乏分辨能力,关键在于自律,此间则贵在坚持。如有人能不遗余力争当众人之楷模,那是社会之幸,企业之幸,更是家庭之幸!(陈钊、汪敏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