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的心态去善待一切
2010-11-22 16:14:44 来源:田光辉
A-
A+
电力18讯: 当今,人们置身于竞争激烈的社会,往往被外界的纷争和繁华所迷乱,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有些人觉得自己一切都不尽人意,生活的非常茫然,尤其是看到周围的一些同事被提拔,进步了,福利待遇提高了,甚至是家庭幸福美满了,自己心里感到非常的浮躁和不安,甚至陷于无限的焦虑恐慌当中,这时,不妨换一个思维方式,从另一处角度来审视自己,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正视自己在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换一种心态去感悟今后的人生之路,那么这种心态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恩的心态。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道”便是我们讲的感恩之心,“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知感恩,何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万圣先师孔子说“孝是德之本”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一个对父母不孝顺的人,内心往往是冷漠的,这样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仁爱”之心和感恩之情,我们从母体到自然界,从家庭到学校,从课堂到社会最重要的是知恩报恩,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抚养,没有国家的爱护,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大众的互助,我们又怎能存活于天地之间,又怎能适应陌生的社会环境,因此,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为人的基本条件。
另外,遵循孝道原理成功源于感恩。一个善于感恩于报恩的人,必定会得到别人一次又一次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在我国古代大德,圣贤者的心目中,总是用爱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去做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而对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正确批评却耿耿于怀呢?为什么有的人能为一个陌生人点滴的帮助而感恩不尽,而将与之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的种种恩惠却视为理所当然的接受呢?关键就是有的人缺乏一颗感恩的人,丢掉了感恩这个“美德”及为人的基本条件,不懂得在工作中采取换位思考,不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别人。比如,在我们工作中存在并运用的“两想理念,四个工作原则和四个办事原则”。其实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单位内部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公平的讲应该是双赢的、和谐的。从情感的角度讲,也有亲情和友谊。所以,我们要时刻用感恩的心态去感激你周围的人,以及你的领导和你的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成全你、帮助你;就是受到领导的批评也应该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和你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位置)看问题、解决问题,感谢他的教诲和嘱托,使你的工作干得更好。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生活,相信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工作是积极、认真、无怨无悔的。
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仅要感恩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特别是批评你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感恩于整个国家,因为国家是“大家”、工作单位是“小家”,没有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的“大家”就不会有稳定而有秩序的小家,所以要同样用感恩的心态去感激芸芸众生组成的社会,感激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之便利的人们,因为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更加孝顺我们的父母,因为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使我们能够在人事间经风雨、见世面。感激我们的敌人乃至逆境,因为正是他们激发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免于处于安逸的平庸,提高了我们的逆商,创造生命的佳绩,正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野云飞”,生命因遭遇曲折而绚丽多彩,人生因跌宕起伏而风彩动人。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用感恩的心善待一切,使之深入到建设和谐供电事业中,深入到践行“三抓一创”的工作宗旨中,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中,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能够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该自己做的事,决不敷衍塞责,推逶扯皮,也决不弄权揽事,任意乱为,在工作中不怕麻烦,敢于担责,遇到困难及时解决,遇到矛盾耐心化解,以满腔的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事做起,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正所谓“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时刻牢记,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地做事,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做人,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到不平凡的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和人生追求。
总之,让我们在整个人生道路上,时时处处用感恩的心态感谢天覆地载;感谢日月星辰;感谢山河大地;感谢社会制度;感谢良师益友;用感恩的灵魂,始终统领着自己的前进方向,实现做好本职工作,报效祖国的人生价值。(田光辉)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道”便是我们讲的感恩之心,“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知感恩,何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万圣先师孔子说“孝是德之本”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一个对父母不孝顺的人,内心往往是冷漠的,这样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仁爱”之心和感恩之情,我们从母体到自然界,从家庭到学校,从课堂到社会最重要的是知恩报恩,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抚养,没有国家的爱护,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大众的互助,我们又怎能存活于天地之间,又怎能适应陌生的社会环境,因此,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为人的基本条件。
另外,遵循孝道原理成功源于感恩。一个善于感恩于报恩的人,必定会得到别人一次又一次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在我国古代大德,圣贤者的心目中,总是用爱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去做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而对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正确批评却耿耿于怀呢?为什么有的人能为一个陌生人点滴的帮助而感恩不尽,而将与之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的种种恩惠却视为理所当然的接受呢?关键就是有的人缺乏一颗感恩的人,丢掉了感恩这个“美德”及为人的基本条件,不懂得在工作中采取换位思考,不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别人。比如,在我们工作中存在并运用的“两想理念,四个工作原则和四个办事原则”。其实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单位内部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公平的讲应该是双赢的、和谐的。从情感的角度讲,也有亲情和友谊。所以,我们要时刻用感恩的心态去感激你周围的人,以及你的领导和你的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成全你、帮助你;就是受到领导的批评也应该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和你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位置)看问题、解决问题,感谢他的教诲和嘱托,使你的工作干得更好。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生活,相信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工作是积极、认真、无怨无悔的。
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仅要感恩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特别是批评你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感恩于整个国家,因为国家是“大家”、工作单位是“小家”,没有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的“大家”就不会有稳定而有秩序的小家,所以要同样用感恩的心态去感激芸芸众生组成的社会,感激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之便利的人们,因为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更加孝顺我们的父母,因为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使我们能够在人事间经风雨、见世面。感激我们的敌人乃至逆境,因为正是他们激发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免于处于安逸的平庸,提高了我们的逆商,创造生命的佳绩,正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野云飞”,生命因遭遇曲折而绚丽多彩,人生因跌宕起伏而风彩动人。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用感恩的心善待一切,使之深入到建设和谐供电事业中,深入到践行“三抓一创”的工作宗旨中,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中,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能够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该自己做的事,决不敷衍塞责,推逶扯皮,也决不弄权揽事,任意乱为,在工作中不怕麻烦,敢于担责,遇到困难及时解决,遇到矛盾耐心化解,以满腔的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事做起,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正所谓“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时刻牢记,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地做事,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做人,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到不平凡的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和人生追求。
总之,让我们在整个人生道路上,时时处处用感恩的心态感谢天覆地载;感谢日月星辰;感谢山河大地;感谢社会制度;感谢良师益友;用感恩的灵魂,始终统领着自己的前进方向,实现做好本职工作,报效祖国的人生价值。(田光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