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业务知识考试要走出三个误区
2010-11-22 16:16:39 来源:田光辉
A-
A+
电力18讯: 业务知识考试是供电企业检验干部员工供电业务知识水平,提高干部员工工作能力以及大力促进供电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业务知识考试目标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不仅使业务知识考试难以确保其质量与效果,更容易挫伤平时学习抓得较为扎实的单位和个人的学习热情。
一是走出“比尖子”的误区。有些单位为拿名次,让个别业务骨干、学习尖子次次“上阵”,经常为他们“开小灶”,办“考前突击班”,进行强化训练,把他们作为考试“专业户”来培养。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学习尖子个人及所在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也冷落了那些业务知识基础相对较差的干部员工平时业务学习积极性。这种搞“拳头产品”的做法,虽能取得好的成绩,但对提高单位整体业务水平不利,更不能反映一个单位真实的业务水平。
二是走出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误区。如何正确看待业务知识考试成绩与名次,这不仅是参考干部员工应该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是各级供电企业首要思考的问题。有的供电企业过份看重考试成绩与名次,甚至规定要完成名次的指标。有的将竞赛名次与个人成长进步挂钩,与单位年终“争先创优”评比直接挂钩,而且还施行名次“一刀切”。考试成绩与名次一旦与年终“争先创优”划上“等号”,势必会影响没有比到名次的单位、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各级部门一定要走出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误区,把业务知识考试纳入正常的轨道上来。
三是走出“宁多勿缺”的误区。有些单位过于看重和夸大考试的作用,实行“周有周考,月有小考,季有大考”制度,片面认为,只要加强考试,便可促进干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以考促学”的作用,但是更容易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过于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干部员工对考试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状态,若再加以考试激励奖惩机制不得力,久而久之,干部员工对考试就会产生“日久生厌”的感觉,不仅对考试失去了积极性也极易产生厌学情趣,与我们最初的目的就会“南辕北辙”。(田光辉)
一是走出“比尖子”的误区。有些单位为拿名次,让个别业务骨干、学习尖子次次“上阵”,经常为他们“开小灶”,办“考前突击班”,进行强化训练,把他们作为考试“专业户”来培养。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学习尖子个人及所在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也冷落了那些业务知识基础相对较差的干部员工平时业务学习积极性。这种搞“拳头产品”的做法,虽能取得好的成绩,但对提高单位整体业务水平不利,更不能反映一个单位真实的业务水平。
二是走出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误区。如何正确看待业务知识考试成绩与名次,这不仅是参考干部员工应该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是各级供电企业首要思考的问题。有的供电企业过份看重考试成绩与名次,甚至规定要完成名次的指标。有的将竞赛名次与个人成长进步挂钩,与单位年终“争先创优”评比直接挂钩,而且还施行名次“一刀切”。考试成绩与名次一旦与年终“争先创优”划上“等号”,势必会影响没有比到名次的单位、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各级部门一定要走出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误区,把业务知识考试纳入正常的轨道上来。
三是走出“宁多勿缺”的误区。有些单位过于看重和夸大考试的作用,实行“周有周考,月有小考,季有大考”制度,片面认为,只要加强考试,便可促进干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以考促学”的作用,但是更容易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过于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干部员工对考试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状态,若再加以考试激励奖惩机制不得力,久而久之,干部员工对考试就会产生“日久生厌”的感觉,不仅对考试失去了积极性也极易产生厌学情趣,与我们最初的目的就会“南辕北辙”。(田光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