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供电公司:开展两推一化三项行动的实践与成效
2010-11-24 17:16:05 来源:田光辉
A-
A+
电力18讯: 保定农电系统扎实开展“两推一化”(推广应用“五小”创新成果、推进现场标准化流程作业、深化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三项行动,深刻理解“两推一化”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强力推进“两推一化”三项行动,提升了员工的素质能力,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
一、推广科技和“五小”创新,促进电网安全运行
随着电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保证电网安全能力,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保定供电公司农电部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五小”创新成果作为第一生产力,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和“五小”创新发展平台,把科技创新和“五小”创新根植于基础建设中、贯穿到安全控制中、体现在发展进程中,有力促进了电网安全运行。
(一)规范管理 建立科技和“五小”创新体系。为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需要,保定供电公司农电部把 “建立人才队伍、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技术含量”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科技和“五小”创新体系,注重发挥技术人才的引领作用,为提高电网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撑。保定农电系统均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各单位主要领导牵头,各技术业务部室由专人(或兼职)负责,贯彻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履行相应的科技管理职责;农电部根据电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保定农电系统的科技发展规划;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建设科技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保定农电部先后制定实施了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科技工作指导意见等规范科技和“五小”创新工作的文件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科技和“五小”管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工作,结合农电系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农电系统建设科技和“五小”创新的目标及考核标准、农电系统科技和“五小”创新考核体系等;坚持每个季度对县公司进行考核调研,每半年都进行一次“科技和“五小”创新”考核,通过考核推动了保定农电系统科技和“五小”创新管理的“纵深”发展。
(二)紧扣中心 明确科技和“五小”创新任务。为确保科技和“五小”创新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发挥,保定农电部紧扣安全运行生产中心,明确了科技和“五小”创新任务。在安全生产保障技术方面,农电部注重在电网大安全运行的形势下,结合电网运行特点,针对高效生产模式出现的安全问题,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发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科学化与人性化安全管理目标;在电网安全运行提升技术方面,注重通过研究电网安全运行网络的发展与优化布局、电网安全运行综合调度技术、电网安全运行网络的远程动态监控等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运行组织,提高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率,提升电网总体安全运行水平,实现电网系统效益的最大化;在节能减排环保技术方面,针对电网运行生产中的有关节能减排环节,积极引进和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节能的技术水平。在确保安全、高效、节能的基础上,突出“环保”目标,把电网建成“绿色长廊”、“绿色生命线”。在研究确定科技和“五小”创新项目的过程中,保定农电部结合农电系统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电网设备、农村供电、调度通信、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变电运行等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针对不断提升的安全运行对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确定了“农网安全性能评估及治理措施研究”的科技和“五小”创新项目。
(三)注重应用 加速“五小”成果转化和推广。近年来,保定农电系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全员技术业务素质逐渐向专业化、技能化迈进。与此同时,一批科技和“五小”创新成果已在这个段转化为提升电网设备质量、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生产力量。一批科技含量高、拓能增效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推广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技术先进、作用巨大的优秀科技产品和成果。新近采用的SG186营销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使用覆盖了22个县公司,提高了电网营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物流监管指挥效率为主要目的ERP管理系统顺利开通使用;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自动检测等先进技术的新一代电网设备,更大程度上保证了电网安全生产。随着SG186营销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使用,ERP管理系统逐步投入运用,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自动检测等先进技术的新一代电网设备的应用。这些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在农网尽快释放安全运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也使保定农电系统的安全生产得以保证。
(四)自主创新 积极开展“五小”活动。保定农电部利用各种媒体和场合,坚持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科技政策和科技知识,组织科技信息交流会,召开“创新创效推进会”,对现场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进行参观、学习。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对在技术比武、科技创新中表现突出的一线技术骨干给予了重奖,奖励了21项技术成果和管理创新成果,评选出了农电系统的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广大干部、职工反响强烈,较好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科技创新热情。针对实际工作生产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保定农电系统广大一线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小零件、小工具、小改造等“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查找问题的关键,进行了研究攻关。
二、推进标准化作业流程,找到现场作业的准星
农电部安全专责李磊他三十出头,但讲起线路小修现场作业的工艺、工序标准卡,从标准卡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流程图,到现场勘察、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内容,头头是道基本上没有遗漏。李磊只农电部的一员,他对标准化作业的理解、掌握、执行水准,令人感慨。据保定农电部主任刘卫光说,这在今年3月份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一)震惊!没有一人答得全作业程序。2009年保定农电系统要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但如何推进心中又没有数。于是他们在22县公司多位检修工中搞了一个小型调查。问要对一电杆进行检修,应做的工作有哪些?被抽问的十几位工人,各说不一,没有一人完全答对或答全,尤其不少回答是想当然、拍脑壳,若实际操作后果不堪设想。究其原因,保定农电部认为,一是传统的低水平的“师带徒”所致;二是也是最主要的,以往的作业虽然也有标准的“三措”、“两票”,但在环节流程上,特别是在全员参与上有缺陷。因此,在安全生产上,农电部的领导总是心里不踏实。负责生产的副主任边二超说,只要一有检修任务,我心里就是悬吊吊的,弄不清楚哪里会出问题,检修班的工人最怕当“工作负责人”,心里发虚,不知咋个才负得起责。于是,农电部领导形成共识:必须走一条适合保定农电系统实际情况的标准化作业道路。
(二)出炉!把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几经琢磨研究,几经与实际操作对应和搜集整理反馈意见,保定农电系统有了自己的“现场作业工艺、工序标准卡”。对其含义,刘卫光主任是这样解释的:把施工过程程序化、制度化、明晰化,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复杂化”,把施工操作过程“简单化”。保定农电系统的“标准卡”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不具普遍性,只有针对性。一个项目一张“标准卡”。二是“一事一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安规》、《运规》和《管理规范》。三是立足为生产班组着想,为一线操作人员“减负”,一“卡”在手,整个工作了然于胸,责任也明明白白,使操作人员得到实惠。四是参与性增强,从现场查勘、方案制订、作业、验收、评估等,全员行动、“群策群力、我要安全”。
(三)效果!标准卡使工作变得愉快。今年初保定农电系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员工普遍感到压力不小。边二超副主任告诉大家,只要认真按作业标准卡来做。除了不可抗力,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边二超副主任的信心是有依据的,从去年3月保定农电系统实行作业标准卡以来,对22个县公司的35千伏线路变电站基本进行了检修,设备和人员都是在控可控状态,效果明显。边二超副主任认为,更可喜的是,员工安全理念发生变化,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成为现实。农电部安全专责李磊说,刚实行标准卡时,感觉工作量较大,实际上是认识跟不上,不习惯。多搞几次,认识跟上了,认识统一了,效率明显提高。现在接受任务后,一天现场勘察,一天讨论编制标准卡,一天学习并准备工具、材料,关键是到了现场后,责任、任务、情况都清楚,干起来很顺。标准卡上有详细的安全措施,对安全起到保证作用。为保证作业标准卡的制作,保定农电部为安全稽查组购置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稽查组用数码相机采集、制作、收藏作业现场、环境、危险点的图片,在电脑上编制标准卡,其参与性较以前大大加强,而且整个过程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使安全生产这一刚性的管理也有“柔美”之处,工作变得愉快。
三、深化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面进入状态检修时代
输变电设备实行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作为设备检修的一种新策略。当前,电力网络正逐渐向大容量、超高压和跨区域方向发展。电力设备故障给人们的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供电可靠性与设备检修停电越来越紧密,对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2008月起保定农电系统正式对所属输变电设备开展状态检修,这标志着保定农电系统输变电设备的管理运行水平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状态检修,通俗地讲就是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区别于常规定期检修强调的“到期必修”,状态检修更多地强调“应修必须”,即通过设备试验数据、检修数据、运行信息、缺陷信息等状态参量的准确采集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对设备进行检修。状态检修克服了传统定期预防性检修的“维修频繁、维修不足、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问题,可使输变电设备年平均检修工时减少约30%,将显著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设备检修效率。状态检修工作涉及财务、安监、调度、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保定农电系统生产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促进了农电系统“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水平,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保定农电部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此项工作,成立了输变电状态检修组织领导机构,修订完善了输变电设备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建立了状态检修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按计划今年8月底前22个县公司全面完成状态检修的建设和验收工作,至此,保定农电系统输变电设备全面进入状态检修时代。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科学地提高了设备的供电率,明确检修目标,它为设备安全、稳定、可靠、长周期、优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措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实现效益上的提高,状态检修管理不仅仅降低了用手工作业的劳动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发供电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元化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状态,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从而提高电力设备可用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维修经费中优化分配使用,节省大量维修费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品,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式以设备当前的实际运行工况为依据,确保发供电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减少维修风险。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光辉)
一、推广科技和“五小”创新,促进电网安全运行
随着电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保证电网安全能力,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保定供电公司农电部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五小”创新成果作为第一生产力,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和“五小”创新发展平台,把科技创新和“五小”创新根植于基础建设中、贯穿到安全控制中、体现在发展进程中,有力促进了电网安全运行。
(一)规范管理 建立科技和“五小”创新体系。为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需要,保定供电公司农电部把 “建立人才队伍、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技术含量”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科技和“五小”创新体系,注重发挥技术人才的引领作用,为提高电网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撑。保定农电系统均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各单位主要领导牵头,各技术业务部室由专人(或兼职)负责,贯彻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履行相应的科技管理职责;农电部根据电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保定农电系统的科技发展规划;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建设科技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保定农电部先后制定实施了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科技工作指导意见等规范科技和“五小”创新工作的文件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科技和“五小”管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工作,结合农电系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农电系统建设科技和“五小”创新的目标及考核标准、农电系统科技和“五小”创新考核体系等;坚持每个季度对县公司进行考核调研,每半年都进行一次“科技和“五小”创新”考核,通过考核推动了保定农电系统科技和“五小”创新管理的“纵深”发展。
(二)紧扣中心 明确科技和“五小”创新任务。为确保科技和“五小”创新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发挥,保定农电部紧扣安全运行生产中心,明确了科技和“五小”创新任务。在安全生产保障技术方面,农电部注重在电网大安全运行的形势下,结合电网运行特点,针对高效生产模式出现的安全问题,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发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科学化与人性化安全管理目标;在电网安全运行提升技术方面,注重通过研究电网安全运行网络的发展与优化布局、电网安全运行综合调度技术、电网安全运行网络的远程动态监控等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运行组织,提高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率,提升电网总体安全运行水平,实现电网系统效益的最大化;在节能减排环保技术方面,针对电网运行生产中的有关节能减排环节,积极引进和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节能的技术水平。在确保安全、高效、节能的基础上,突出“环保”目标,把电网建成“绿色长廊”、“绿色生命线”。在研究确定科技和“五小”创新项目的过程中,保定农电部结合农电系统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电网设备、农村供电、调度通信、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变电运行等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针对不断提升的安全运行对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确定了“农网安全性能评估及治理措施研究”的科技和“五小”创新项目。
(三)注重应用 加速“五小”成果转化和推广。近年来,保定农电系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全员技术业务素质逐渐向专业化、技能化迈进。与此同时,一批科技和“五小”创新成果已在这个段转化为提升电网设备质量、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生产力量。一批科技含量高、拓能增效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推广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技术先进、作用巨大的优秀科技产品和成果。新近采用的SG186营销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使用覆盖了22个县公司,提高了电网营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物流监管指挥效率为主要目的ERP管理系统顺利开通使用;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自动检测等先进技术的新一代电网设备,更大程度上保证了电网安全生产。随着SG186营销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使用,ERP管理系统逐步投入运用,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自动检测等先进技术的新一代电网设备的应用。这些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在农网尽快释放安全运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也使保定农电系统的安全生产得以保证。
(四)自主创新 积极开展“五小”活动。保定农电部利用各种媒体和场合,坚持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科技政策和科技知识,组织科技信息交流会,召开“创新创效推进会”,对现场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进行参观、学习。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对在技术比武、科技创新中表现突出的一线技术骨干给予了重奖,奖励了21项技术成果和管理创新成果,评选出了农电系统的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广大干部、职工反响强烈,较好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科技创新热情。针对实际工作生产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保定农电系统广大一线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小零件、小工具、小改造等“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查找问题的关键,进行了研究攻关。
二、推进标准化作业流程,找到现场作业的准星
农电部安全专责李磊他三十出头,但讲起线路小修现场作业的工艺、工序标准卡,从标准卡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流程图,到现场勘察、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内容,头头是道基本上没有遗漏。李磊只农电部的一员,他对标准化作业的理解、掌握、执行水准,令人感慨。据保定农电部主任刘卫光说,这在今年3月份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一)震惊!没有一人答得全作业程序。2009年保定农电系统要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但如何推进心中又没有数。于是他们在22县公司多位检修工中搞了一个小型调查。问要对一电杆进行检修,应做的工作有哪些?被抽问的十几位工人,各说不一,没有一人完全答对或答全,尤其不少回答是想当然、拍脑壳,若实际操作后果不堪设想。究其原因,保定农电部认为,一是传统的低水平的“师带徒”所致;二是也是最主要的,以往的作业虽然也有标准的“三措”、“两票”,但在环节流程上,特别是在全员参与上有缺陷。因此,在安全生产上,农电部的领导总是心里不踏实。负责生产的副主任边二超说,只要一有检修任务,我心里就是悬吊吊的,弄不清楚哪里会出问题,检修班的工人最怕当“工作负责人”,心里发虚,不知咋个才负得起责。于是,农电部领导形成共识:必须走一条适合保定农电系统实际情况的标准化作业道路。
(二)出炉!把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几经琢磨研究,几经与实际操作对应和搜集整理反馈意见,保定农电系统有了自己的“现场作业工艺、工序标准卡”。对其含义,刘卫光主任是这样解释的:把施工过程程序化、制度化、明晰化,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复杂化”,把施工操作过程“简单化”。保定农电系统的“标准卡”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不具普遍性,只有针对性。一个项目一张“标准卡”。二是“一事一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安规》、《运规》和《管理规范》。三是立足为生产班组着想,为一线操作人员“减负”,一“卡”在手,整个工作了然于胸,责任也明明白白,使操作人员得到实惠。四是参与性增强,从现场查勘、方案制订、作业、验收、评估等,全员行动、“群策群力、我要安全”。
(三)效果!标准卡使工作变得愉快。今年初保定农电系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员工普遍感到压力不小。边二超副主任告诉大家,只要认真按作业标准卡来做。除了不可抗力,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边二超副主任的信心是有依据的,从去年3月保定农电系统实行作业标准卡以来,对22个县公司的35千伏线路变电站基本进行了检修,设备和人员都是在控可控状态,效果明显。边二超副主任认为,更可喜的是,员工安全理念发生变化,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成为现实。农电部安全专责李磊说,刚实行标准卡时,感觉工作量较大,实际上是认识跟不上,不习惯。多搞几次,认识跟上了,认识统一了,效率明显提高。现在接受任务后,一天现场勘察,一天讨论编制标准卡,一天学习并准备工具、材料,关键是到了现场后,责任、任务、情况都清楚,干起来很顺。标准卡上有详细的安全措施,对安全起到保证作用。为保证作业标准卡的制作,保定农电部为安全稽查组购置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稽查组用数码相机采集、制作、收藏作业现场、环境、危险点的图片,在电脑上编制标准卡,其参与性较以前大大加强,而且整个过程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使安全生产这一刚性的管理也有“柔美”之处,工作变得愉快。
三、深化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面进入状态检修时代
输变电设备实行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作为设备检修的一种新策略。当前,电力网络正逐渐向大容量、超高压和跨区域方向发展。电力设备故障给人们的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供电可靠性与设备检修停电越来越紧密,对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2008月起保定农电系统正式对所属输变电设备开展状态检修,这标志着保定农电系统输变电设备的管理运行水平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状态检修,通俗地讲就是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区别于常规定期检修强调的“到期必修”,状态检修更多地强调“应修必须”,即通过设备试验数据、检修数据、运行信息、缺陷信息等状态参量的准确采集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对设备进行检修。状态检修克服了传统定期预防性检修的“维修频繁、维修不足、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问题,可使输变电设备年平均检修工时减少约30%,将显著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设备检修效率。状态检修工作涉及财务、安监、调度、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保定农电系统生产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促进了农电系统“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水平,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保定农电部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此项工作,成立了输变电状态检修组织领导机构,修订完善了输变电设备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建立了状态检修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按计划今年8月底前22个县公司全面完成状态检修的建设和验收工作,至此,保定农电系统输变电设备全面进入状态检修时代。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科学地提高了设备的供电率,明确检修目标,它为设备安全、稳定、可靠、长周期、优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措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实现效益上的提高,状态检修管理不仅仅降低了用手工作业的劳动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发供电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元化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状态,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从而提高电力设备可用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维修经费中优化分配使用,节省大量维修费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品,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式以设备当前的实际运行工况为依据,确保发供电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减少维修风险。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光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