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低电压的防治
2010-11-15 09:30:49 来源:徐春杏、张清宝、陈名友
A-
A+
电力18讯: 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特别是部分矿产资源为龙头的重化工基地的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农村的用电需求,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间,农村电网负荷剧增,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导致低电压情况愈来严重。
一、 “低电压”情况分析
(一)农村“低电压”严重程度和监测方式
1、“低电压”的危害性。农村“低电压”主要反映在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的家用电器、设备不能正常有效地工作,“低电压”往往是造成线路跳闸、低压线路烧毁、家用电器损坏。甚至可能会造成电压崩溃和大面积停电事故。在降损方面由于“低电压”造成台区低压线损过大、给无功补偿、电压质量的提高、运行维护、抄表、收费、改造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
2、发现和监测低电压情况的方式和方法。一是在用电高峰时间段开展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实测工作;二是通过调阅95598呼叫中心客户报修记录以及用户到供电所营业厅反映;三是对C、D类电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农村“低电压”发生特点
总结分析用电负荷以及配电负载情况,结合用电客户的用电特点,低电压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夏季、冬季以及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导致局部地区低电压;二是季节性生产用电负荷剧增导致低电压;三是少数偏远及山区供电半径大导致处在线路末端低电压。
(三)农村“低电压”投诉情况
通过对95598供电服务报表、政府组织的行风调查及企业走访记录进行分析,反映电压不稳,家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涉及“低电压”投诉却在逐年提升。
二、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配变过小造成过载导致“低电压”。由于受一、二期网改资金限制,配电变压器容量多数为50KVA以下,导致部分地区变压器容量不足,随着用电需求增加而造成的变压器长时间过载或超载的现象。
2、设备老化、线径细、线路布置不合理,迂回供电导致“低电压”。由于受改造资金的限制,有部分过载台区只对配变进行更换,而低压线路仍然是一、二期网改时设计的线路规格在使用,长距离、小截面导线和大负荷供电导致电压损失大,末端电压偏低。
3、居住环境及民俗因素导致“低电压”。现在国家正在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一轮农村土地置换政策、农村居民向集镇集中,以及招商引资引入外来人口增多,租房户逐渐增多,导致与原先电网规划不适应,造成了部分10千伏、0.4千伏线路不堪重负。农历除夕夜负荷骤增,由于百姓过年习惯为正常大年三十晚团圆饭时段均在18:00-21:00之间,用电负荷非常集中,并且当晚“有屋必有亮灯习惯”,局部台区用电量的急遽攀升。
4、用电客户自身用电因素导致“低电压”。家庭内部电气线路老化,居民室内供电线路改造不到位,进户线和接户线老化严重。
5、电力企业管理因素导致“低电压”。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增长,供电企业未建立负荷分相管理台帐,致使部分配电线路和配变出现满载或卡口;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路线径过小、无功功率大,如圩区农业排灌用小电机使用频繁,给电压波动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低压线路老化、断股或接头多造成电压损耗过大。
三、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的电力需求为目的,以改善农村低压客户端电压质量为重点,加强对农村用电特性及需求的分析,坚持电网建设改造与精益运行管理并举、薄弱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优化农村供电方式,立足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着力改善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农网建设改造为重点,结合近期与远期发展需求,改善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农村电网调压能力和无功补偿能效,提高供电能力。二是坚持以精益运行及营销管理为基础,强化用电营业数据分析及应用,提高营销与生产管理协同性,加强农村配网运行管理,完善电压质量监测手段,提升电压质量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依托、以科技与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农村用电负荷特性分析,开展适合农电特点供电方式、综合调压方案和配变应对日负荷波动能力研究与应用,增强对农村用电特性的适应能力。
(三)工作目标
把“低电压”的问题当作当前中心工作来抓,迅速落实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期限,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村“低电压”问题。
1.确保经过“低电压”综合治理后的“低电压”用户电压质量满足要求。
2.需新增变电站布点才能解决的“低电压”用户,在未新增变电站前,低压用户正常用电时段电压不低于200伏,负荷高峰时段不低于196伏。
3.低压负荷三相不平衡度大于20%的农村配变数量,能够做到预先控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4.关于“低电压”情况的投诉事件,与上一年相比减少80%以上。
(四)管理措施
1、把解决“低电压”问题当成首要民生工作来抓,摸清情况,关注季节性用电特性,组织人员集中开展对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春节前“低电压”配电变压器进行了负荷实测工作,以及对人口比较集中的居民点用电趋势进行了预测。统计分析“低电压”分布情况和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制定了整改方案,编制改造计划,分轻重缓急、分批责任到人。
2、从建立负荷台帐入手,实行负荷分相管理,实行三相负荷动态调整和配变分接头适时调整。
3、加强配网设计规划管理,对配网设计规划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配网规划时考虑到区域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用电特殊性。
4、加强各地供电所值班报抢修信息的管理,建立“低电压”整治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做好信息传递,提高故障报修响应速度和抢修效率。对发生的中断用户停电事故,特别是对大范围居民小区停电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
5、加强电压监测点的管理。对重载地区、电压可能偏低的地区,采取安装流动电压监测点的方式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压质量问题。
(五)技术措施
1、街道配电台区的“低电压”改造对居住区分散的街道“低电压”改造。采用“小容量多布点、延伸高压缩短低压、逐步实行低压绝缘化改造”原则;对居住相对集中的老街道、老居民区“低电压”改造的重点是低压干线和接户线,增加导线截面,规范用电秩序。
2、用电负荷相对集中、季节性质明显的“低电压”配电台区改造。采用单母线分段两台配电变压器并列运行方式来进行“低电压”改造,这样两台不同容量的变压器提供了三种不同容量的组合,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由两台变压器同时供电;而在用电负荷一般或用电低谷季节,停运其中一台变压器,仅由一台变压器供电,节约一台变压器的损耗,同时保证供电变压器运行处于最经济的负荷范围。
3、对用电负荷大的“低电压”配电台区的改造。按照就近供电原则,对部分配电线路进行调整,改造10千伏线路以减少迂回供电,增加变压器布点以缩短供电半径。使过载能力强的配电变压器和非晶合金变压器。
4、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来解决“低电压”。开展农网无功补偿优化试点、单三相混合供电试点调研工作。统计分析农网高损线路情况,制定无功补偿优化试点、单三相混合供电试点方案,通过在线路末端安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等措施,推广使用智能型低电压无功补偿技术,解决“低电压”问题。完成农网S7型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更换为S13型节能变压器工作。
5、通过增加电源点,缩小供电半径来解决中压线路“低电压”。问题结合供电区域内中压电网实际情况,通过在建和计划建造的110kV和35kV变电站,对现有所有10kV线路距电源点15Km以上的配变进行改造。
6、加大对用户下户线、进户线和居民室内线路改造,解决用电客户家庭“低电压”。及时对用户下户线、进户线和家家庭内部线进行扩径,对因局部线径细或接头多引起的低电压要立即更换导线,解决“卡脖子”现象。(徐春杏、张清宝、陈名友)
一、 “低电压”情况分析
(一)农村“低电压”严重程度和监测方式
1、“低电压”的危害性。农村“低电压”主要反映在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的家用电器、设备不能正常有效地工作,“低电压”往往是造成线路跳闸、低压线路烧毁、家用电器损坏。甚至可能会造成电压崩溃和大面积停电事故。在降损方面由于“低电压”造成台区低压线损过大、给无功补偿、电压质量的提高、运行维护、抄表、收费、改造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
2、发现和监测低电压情况的方式和方法。一是在用电高峰时间段开展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实测工作;二是通过调阅95598呼叫中心客户报修记录以及用户到供电所营业厅反映;三是对C、D类电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农村“低电压”发生特点
总结分析用电负荷以及配电负载情况,结合用电客户的用电特点,低电压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夏季、冬季以及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导致局部地区低电压;二是季节性生产用电负荷剧增导致低电压;三是少数偏远及山区供电半径大导致处在线路末端低电压。
(三)农村“低电压”投诉情况
通过对95598供电服务报表、政府组织的行风调查及企业走访记录进行分析,反映电压不稳,家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涉及“低电压”投诉却在逐年提升。
二、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配变过小造成过载导致“低电压”。由于受一、二期网改资金限制,配电变压器容量多数为50KVA以下,导致部分地区变压器容量不足,随着用电需求增加而造成的变压器长时间过载或超载的现象。
2、设备老化、线径细、线路布置不合理,迂回供电导致“低电压”。由于受改造资金的限制,有部分过载台区只对配变进行更换,而低压线路仍然是一、二期网改时设计的线路规格在使用,长距离、小截面导线和大负荷供电导致电压损失大,末端电压偏低。
3、居住环境及民俗因素导致“低电压”。现在国家正在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一轮农村土地置换政策、农村居民向集镇集中,以及招商引资引入外来人口增多,租房户逐渐增多,导致与原先电网规划不适应,造成了部分10千伏、0.4千伏线路不堪重负。农历除夕夜负荷骤增,由于百姓过年习惯为正常大年三十晚团圆饭时段均在18:00-21:00之间,用电负荷非常集中,并且当晚“有屋必有亮灯习惯”,局部台区用电量的急遽攀升。
4、用电客户自身用电因素导致“低电压”。家庭内部电气线路老化,居民室内供电线路改造不到位,进户线和接户线老化严重。
5、电力企业管理因素导致“低电压”。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增长,供电企业未建立负荷分相管理台帐,致使部分配电线路和配变出现满载或卡口;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路线径过小、无功功率大,如圩区农业排灌用小电机使用频繁,给电压波动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低压线路老化、断股或接头多造成电压损耗过大。
三、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的电力需求为目的,以改善农村低压客户端电压质量为重点,加强对农村用电特性及需求的分析,坚持电网建设改造与精益运行管理并举、薄弱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优化农村供电方式,立足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着力改善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农网建设改造为重点,结合近期与远期发展需求,改善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农村电网调压能力和无功补偿能效,提高供电能力。二是坚持以精益运行及营销管理为基础,强化用电营业数据分析及应用,提高营销与生产管理协同性,加强农村配网运行管理,完善电压质量监测手段,提升电压质量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依托、以科技与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农村用电负荷特性分析,开展适合农电特点供电方式、综合调压方案和配变应对日负荷波动能力研究与应用,增强对农村用电特性的适应能力。
(三)工作目标
把“低电压”的问题当作当前中心工作来抓,迅速落实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期限,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村“低电压”问题。
1.确保经过“低电压”综合治理后的“低电压”用户电压质量满足要求。
2.需新增变电站布点才能解决的“低电压”用户,在未新增变电站前,低压用户正常用电时段电压不低于200伏,负荷高峰时段不低于196伏。
3.低压负荷三相不平衡度大于20%的农村配变数量,能够做到预先控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4.关于“低电压”情况的投诉事件,与上一年相比减少80%以上。
(四)管理措施
1、把解决“低电压”问题当成首要民生工作来抓,摸清情况,关注季节性用电特性,组织人员集中开展对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春节前“低电压”配电变压器进行了负荷实测工作,以及对人口比较集中的居民点用电趋势进行了预测。统计分析“低电压”分布情况和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制定了整改方案,编制改造计划,分轻重缓急、分批责任到人。
2、从建立负荷台帐入手,实行负荷分相管理,实行三相负荷动态调整和配变分接头适时调整。
3、加强配网设计规划管理,对配网设计规划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配网规划时考虑到区域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用电特殊性。
4、加强各地供电所值班报抢修信息的管理,建立“低电压”整治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做好信息传递,提高故障报修响应速度和抢修效率。对发生的中断用户停电事故,特别是对大范围居民小区停电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
5、加强电压监测点的管理。对重载地区、电压可能偏低的地区,采取安装流动电压监测点的方式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压质量问题。
(五)技术措施
1、街道配电台区的“低电压”改造对居住区分散的街道“低电压”改造。采用“小容量多布点、延伸高压缩短低压、逐步实行低压绝缘化改造”原则;对居住相对集中的老街道、老居民区“低电压”改造的重点是低压干线和接户线,增加导线截面,规范用电秩序。
2、用电负荷相对集中、季节性质明显的“低电压”配电台区改造。采用单母线分段两台配电变压器并列运行方式来进行“低电压”改造,这样两台不同容量的变压器提供了三种不同容量的组合,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由两台变压器同时供电;而在用电负荷一般或用电低谷季节,停运其中一台变压器,仅由一台变压器供电,节约一台变压器的损耗,同时保证供电变压器运行处于最经济的负荷范围。
3、对用电负荷大的“低电压”配电台区的改造。按照就近供电原则,对部分配电线路进行调整,改造10千伏线路以减少迂回供电,增加变压器布点以缩短供电半径。使过载能力强的配电变压器和非晶合金变压器。
4、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来解决“低电压”。开展农网无功补偿优化试点、单三相混合供电试点调研工作。统计分析农网高损线路情况,制定无功补偿优化试点、单三相混合供电试点方案,通过在线路末端安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等措施,推广使用智能型低电压无功补偿技术,解决“低电压”问题。完成农网S7型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更换为S13型节能变压器工作。
5、通过增加电源点,缩小供电半径来解决中压线路“低电压”。问题结合供电区域内中压电网实际情况,通过在建和计划建造的110kV和35kV变电站,对现有所有10kV线路距电源点15Km以上的配变进行改造。
6、加大对用户下户线、进户线和居民室内线路改造,解决用电客户家庭“低电压”。及时对用户下户线、进户线和家家庭内部线进行扩径,对因局部线径细或接头多引起的低电压要立即更换导线,解决“卡脖子”现象。(徐春杏、张清宝、陈名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