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琳:新形势下建设供电所文化的几点思考
2010-10-12 13:28:44 来源:秦晓琳
A-
A+
电力18讯: 当前,基层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工作正在推进中,这项工作将改变原有的供电所管理模式,农电员工的工作职责、思想意识也要随之有所改变。这种新形势下,如何保持稳定、和谐良好的发展局面和态势,是基层管理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打造供电所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要采取物质和精神并用的手段,其中,精神层面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所独有的渗透、影响、引导、教育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丰富的供电所文化建设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也是供电所全体员工凝心聚力的源泉。如何建设供电所文化,让其发挥软实力的作用,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
深入调研 因地制宜
按照要求,县供电公司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为核心、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但目前来说,在一些基层供电所,还是有少数农电员工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漠不关心或一无所知,这说明我们对农电员工没有开展好企业文化教育,对员工的工作压力、思想认识没有及时掌握,各个供电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文化建设缺失的现象。分析原因,供电所受其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的限制,公司层面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供电所人员参与度低,其自主开展文化建设方法单一,效果不佳。针对这些情况,分管领导应深入研究,因地制宜,本着关爱员工、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在供电所文化建设中,应着重把握三个重点,那就是制度文化、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将融入“四统一”文化建设的公司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包括文明生产、劳动纪律、行风建设等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为供电所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文化是确保农电安全可靠供电、用电的保障,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宣教、奖惩、氛围营造等办法,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根植于每位农电员工的灵魂深处,真正使他们自动自发做到“我要安全”。服务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农电员工直接服务广大用电客户,只有通过良好的服务文化建设,才能优化企业人文环境,塑造供电所良好的窗口形象,树立良好的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形象。
作业组织专业化实施后,供电所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管理和示范作用,感染、激发职工发挥最大潜力推动供电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阳光公司农电工会也不应只是形同虚设,要积极发挥其桥梁、纽带和关怀作用,调动广大农电员工参与供电所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善用载体 典型引路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载体。供电所文化建设可以利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载体。一是可以同公司目前要求供电所积极开展的工作相结合。比如“星级晋阶”、“班组建设精细化”等工作。作业组织专业化实施后,每个供电所下属明晰成立三个班组,结合今年班组建设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供电所班组精细化建设工作要重新梳理,迎头赶上。通过“星级晋阶”、“班组建设精细化”工作的开展和真正落到实处,供电所各项管理上水平,农电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和提高。这期间主管部室应加强过程和细节的管控。二是供电所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一些活动。某供电所在开安全分析会时,组织农电员工进行安全规章制度小测验,之后,供电所长对测验情况现场点评、分析。这种形式既增强了员工的记忆,现场讲安全的气氛也很热烈。这是个很好的安全文化建设范例。由此可见,供电所文化建设也不是非要有个华丽的外表才能达到效果,这要求基层管理者要有一种务实的作风,善动脑,勤思考,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
文化建设中,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树立优秀党支部和党员先进典型,也是这个道理。近年来,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农电员工榜样。从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抗击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农电员工表现出来的朴实无私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009年以来宿州地区发生数次龙卷风灾害,广大农电员工同心协力,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供电,在广大客户面前树立了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砀山公司以此为素材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英雄赞歌》,再现了当时支援兄弟公司抗风灾的感人场景,歌颂了农电员工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公司内部和砀山县2010春节联欢会上演出时,反响非常热烈。这个典型事例的运用,对外树立了供电服务形象,对内达到了教育引导员工的预期效果。因此,善于提炼和运用先进典型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循序渐进 长期规划
供电所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就想看成绩,出效果确实不易。供电所文化建设是一种看似无形,但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最终又将体现在员工的精神面貌、企业的发展态势上来,所以说,我们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县公司应指导整合后的供电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计划。这个说似困难,其实易行,只要把文化建设融入到供电所的中心工作中去,按照时间周期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一是利用供电所特有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班组论坛、技术交流会、工作分析会、技术比武等,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表现,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讲话,调动农电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让大家对供电所有一种归属感,这是提升供电所凝聚力的重要措施。二是在供电所文化建设中,着重加强宣传、教育和沟通。让员工清楚,只有善于遵守规则的人,才能获得更多;加大安全文化的渗透性,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教条式的学习和培训转化为多样性的警戒和引导,让安全文化真正融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加强服务文化的灵活性,在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上动脑筋,在“诚信”二字上下功夫,做到用心服务、热心服务、细心服务,树立良好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
供电所文化是在农电员工的工作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深入人心,难以改变,并默默地影响着员工的言行举止。优秀的文化助推员工和企业共成长,而低劣的文化枯萎员工心灵侵蚀企业肌体,所以说供电所文化的培育至关重要。基层管理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重视优秀的供电所文化建设,在供电所管理和创新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调动农电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供电所的凝聚力,在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实施后,推动农电管理再上新台阶!(秦晓琳)
笔者认为,打造供电所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要采取物质和精神并用的手段,其中,精神层面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所独有的渗透、影响、引导、教育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丰富的供电所文化建设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也是供电所全体员工凝心聚力的源泉。如何建设供电所文化,让其发挥软实力的作用,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
深入调研 因地制宜
按照要求,县供电公司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为核心、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但目前来说,在一些基层供电所,还是有少数农电员工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漠不关心或一无所知,这说明我们对农电员工没有开展好企业文化教育,对员工的工作压力、思想认识没有及时掌握,各个供电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文化建设缺失的现象。分析原因,供电所受其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的限制,公司层面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供电所人员参与度低,其自主开展文化建设方法单一,效果不佳。针对这些情况,分管领导应深入研究,因地制宜,本着关爱员工、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在供电所文化建设中,应着重把握三个重点,那就是制度文化、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将融入“四统一”文化建设的公司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包括文明生产、劳动纪律、行风建设等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为供电所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文化是确保农电安全可靠供电、用电的保障,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宣教、奖惩、氛围营造等办法,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根植于每位农电员工的灵魂深处,真正使他们自动自发做到“我要安全”。服务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农电员工直接服务广大用电客户,只有通过良好的服务文化建设,才能优化企业人文环境,塑造供电所良好的窗口形象,树立良好的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形象。
作业组织专业化实施后,供电所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管理和示范作用,感染、激发职工发挥最大潜力推动供电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阳光公司农电工会也不应只是形同虚设,要积极发挥其桥梁、纽带和关怀作用,调动广大农电员工参与供电所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善用载体 典型引路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载体。供电所文化建设可以利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载体。一是可以同公司目前要求供电所积极开展的工作相结合。比如“星级晋阶”、“班组建设精细化”等工作。作业组织专业化实施后,每个供电所下属明晰成立三个班组,结合今年班组建设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供电所班组精细化建设工作要重新梳理,迎头赶上。通过“星级晋阶”、“班组建设精细化”工作的开展和真正落到实处,供电所各项管理上水平,农电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和提高。这期间主管部室应加强过程和细节的管控。二是供电所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一些活动。某供电所在开安全分析会时,组织农电员工进行安全规章制度小测验,之后,供电所长对测验情况现场点评、分析。这种形式既增强了员工的记忆,现场讲安全的气氛也很热烈。这是个很好的安全文化建设范例。由此可见,供电所文化建设也不是非要有个华丽的外表才能达到效果,这要求基层管理者要有一种务实的作风,善动脑,勤思考,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
文化建设中,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树立优秀党支部和党员先进典型,也是这个道理。近年来,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农电员工榜样。从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抗击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农电员工表现出来的朴实无私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009年以来宿州地区发生数次龙卷风灾害,广大农电员工同心协力,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供电,在广大客户面前树立了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砀山公司以此为素材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英雄赞歌》,再现了当时支援兄弟公司抗风灾的感人场景,歌颂了农电员工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公司内部和砀山县2010春节联欢会上演出时,反响非常热烈。这个典型事例的运用,对外树立了供电服务形象,对内达到了教育引导员工的预期效果。因此,善于提炼和运用先进典型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循序渐进 长期规划
供电所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就想看成绩,出效果确实不易。供电所文化建设是一种看似无形,但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最终又将体现在员工的精神面貌、企业的发展态势上来,所以说,我们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县公司应指导整合后的供电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计划。这个说似困难,其实易行,只要把文化建设融入到供电所的中心工作中去,按照时间周期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一是利用供电所特有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班组论坛、技术交流会、工作分析会、技术比武等,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表现,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讲话,调动农电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让大家对供电所有一种归属感,这是提升供电所凝聚力的重要措施。二是在供电所文化建设中,着重加强宣传、教育和沟通。让员工清楚,只有善于遵守规则的人,才能获得更多;加大安全文化的渗透性,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教条式的学习和培训转化为多样性的警戒和引导,让安全文化真正融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加强服务文化的灵活性,在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上动脑筋,在“诚信”二字上下功夫,做到用心服务、热心服务、细心服务,树立良好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
供电所文化是在农电员工的工作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深入人心,难以改变,并默默地影响着员工的言行举止。优秀的文化助推员工和企业共成长,而低劣的文化枯萎员工心灵侵蚀企业肌体,所以说供电所文化的培育至关重要。基层管理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重视优秀的供电所文化建设,在供电所管理和创新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调动农电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供电所的凝聚力,在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实施后,推动农电管理再上新台阶!(秦晓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