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媒体”走进延边电网 零距离感受“身边吕清森”
2010-09-02 11:07:13 来源:李淑娟, 初晓光
A-
A+
电力18讯: “印象中一直认为电网员工很风光,还真不知道他们的工作这么苦!”
“哎呀,连我的嘴唇也被蚊子‘亲’了一口!”
在山中还未巡完一基塔,几位记者就满头大汗、数着蚊子叮咬的大包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在喜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州58周年之际,8月31日,延边供电公司“走进延边电网”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特邀六大媒体记者走进延边电网,详细了解电网生产建设运行情况,零距离感受“身边吕清森”。
活动当天,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延边日报、延边晨报、延边电视台及延广交通文艺台的记者们来到延边监控中心、延东22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图珲甲乙线路,临境体验电网人的职业生活。
“现在由我向各位领导汇报……”在延边监控中心,值班员流利的汇报、准军事化的管理、标准化的生产、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及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让记者们耳目一新。在这里,记者们还了解到,延边监控中心是延吉电网运行的核心枢纽,监控220千伏变电站2座、66千伏变电站8座,被业内戏称为延吉电网的神经中枢系统。作为“神经中枢”的监控者,监控中心员工长年没有节假日,日复一日坚守在寂寞的监控屏前。看到走廊展板上该公司“五个更”的工作思路和“十大工作目标”,记者们用笔记了下来,并了解了思路贯彻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
“这座变电站始建于1984年,现在正在施工的扩建工程主要是为延吉热电厂接电引入……”生产部主任王延春以他在电力行业工作近三十年的丰富经验和阅历娓娓道来:26年前,他刚刚参加工作时,延边电网仅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26年后的今天,延边电网已发展成为拥30余的现代化坚强电网。特别是近两年,该公司不断加大变电站(所)建设与改造力度,使延边电网的安全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以延吉500千伏变电站为代表的智能电网建设,届时,延边电网将发生划时代的变革,为长吉图战略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离开延东变电站,记者们跟随送电工区的徐永强和小崔去220千伏图珲甲乙线巡线,见证“吕清森”式的电网人的职业生活。
山脚下,徐师傅让大家每人带一瓶矿泉水、一条手巾,并检查了各位记者的行头。“你穿七分裤会划着腿,你穿裙子没法爬山,你穿凉鞋小心有蛇……”几位记者连忙更衣换鞋,兴趣昂然地央求徐师傅带他们一同巡线。
眼看9号塔就在不远处的山腰,“之”字巡线道左拐右拐,每个转角都要小于45度。脚下踩着厚厚的、潮湿的枝叶,又滑又软。小崔师傅开路,老徐师傅断后,记者们开始还欢声笑语,没过几分钟,大家不约而同地受到了蚊虫的疯狂袭击。
“蛇!”走在靠前位置的延广交通台记者徐建华大叫一声。蛇估计也受到惊吓,迅速钻到旁边的石头底下。后面的几位女士几乎都被惊得变了脸色,不时向周围打量,唯恐受到攻击。
在9号塔下,生产部主任王延春和徐师傅引用实际案例,向大家讲解了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重点有“三怕”:一怕雷击,二怕鸟害,三怕人为破坏。记者们一边频频点头,一边认真地做着记录,“电网”似乎第一次在大家的脑海中有了立体、完整、真实的印象。
向下一基塔进发时,多数人已经打消了继续“体验”的念头,只有两位记者继续向前。看着大家走得艰难,徐师傅讲着奥运保电和日常巡线的趣事鼓励大家。最后,只有最年轻的延广交通文艺台小候同志跟着攀到了10号塔。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放眼望去,视野广阔,电力线路源远绵长,纵横在楼房田野间,一条河流象条玉带半环绕着图们市区,流向奔腾的图们江,构好一幅欣欣向荣的美景图。
望着眼前如画的风景,小候忽然感慨地说:“这份职业一定特别寂寞,咱们只走了两基塔就累成这样,徐师傅他们每个月要花费15天走100多基,意味着一年中有大半年是在山里度过,真不容易!”
六大媒体记者表示,此次活动揭开了电力生产运行的神秘面纱,使他们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增进了对电网及其员工的认识与理解,甚至颠覆了先前的某些社会“传说”,使他们切实体会到了电网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组织不同层面的社会公众走进延边电网,让他们广泛了解电网企业生产特点,切身感受电网工作艰辛及供电服务的优质。同时,借助于安全用电、科学用电、智能电网等电力科普知识的传播,提高社会公众对电网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和电网安全运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的认知、认可和美誉。李淑娟 初晓光
“哎呀,连我的嘴唇也被蚊子‘亲’了一口!”
在山中还未巡完一基塔,几位记者就满头大汗、数着蚊子叮咬的大包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在喜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州58周年之际,8月31日,延边供电公司“走进延边电网”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特邀六大媒体记者走进延边电网,详细了解电网生产建设运行情况,零距离感受“身边吕清森”。
活动当天,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延边日报、延边晨报、延边电视台及延广交通文艺台的记者们来到延边监控中心、延东22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图珲甲乙线路,临境体验电网人的职业生活。
“现在由我向各位领导汇报……”在延边监控中心,值班员流利的汇报、准军事化的管理、标准化的生产、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及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让记者们耳目一新。在这里,记者们还了解到,延边监控中心是延吉电网运行的核心枢纽,监控220千伏变电站2座、66千伏变电站8座,被业内戏称为延吉电网的神经中枢系统。作为“神经中枢”的监控者,监控中心员工长年没有节假日,日复一日坚守在寂寞的监控屏前。看到走廊展板上该公司“五个更”的工作思路和“十大工作目标”,记者们用笔记了下来,并了解了思路贯彻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
“这座变电站始建于1984年,现在正在施工的扩建工程主要是为延吉热电厂接电引入……”生产部主任王延春以他在电力行业工作近三十年的丰富经验和阅历娓娓道来:26年前,他刚刚参加工作时,延边电网仅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26年后的今天,延边电网已发展成为拥30余的现代化坚强电网。特别是近两年,该公司不断加大变电站(所)建设与改造力度,使延边电网的安全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以延吉500千伏变电站为代表的智能电网建设,届时,延边电网将发生划时代的变革,为长吉图战略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离开延东变电站,记者们跟随送电工区的徐永强和小崔去220千伏图珲甲乙线巡线,见证“吕清森”式的电网人的职业生活。
山脚下,徐师傅让大家每人带一瓶矿泉水、一条手巾,并检查了各位记者的行头。“你穿七分裤会划着腿,你穿裙子没法爬山,你穿凉鞋小心有蛇……”几位记者连忙更衣换鞋,兴趣昂然地央求徐师傅带他们一同巡线。
眼看9号塔就在不远处的山腰,“之”字巡线道左拐右拐,每个转角都要小于45度。脚下踩着厚厚的、潮湿的枝叶,又滑又软。小崔师傅开路,老徐师傅断后,记者们开始还欢声笑语,没过几分钟,大家不约而同地受到了蚊虫的疯狂袭击。
“蛇!”走在靠前位置的延广交通台记者徐建华大叫一声。蛇估计也受到惊吓,迅速钻到旁边的石头底下。后面的几位女士几乎都被惊得变了脸色,不时向周围打量,唯恐受到攻击。
在9号塔下,生产部主任王延春和徐师傅引用实际案例,向大家讲解了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重点有“三怕”:一怕雷击,二怕鸟害,三怕人为破坏。记者们一边频频点头,一边认真地做着记录,“电网”似乎第一次在大家的脑海中有了立体、完整、真实的印象。
向下一基塔进发时,多数人已经打消了继续“体验”的念头,只有两位记者继续向前。看着大家走得艰难,徐师傅讲着奥运保电和日常巡线的趣事鼓励大家。最后,只有最年轻的延广交通文艺台小候同志跟着攀到了10号塔。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放眼望去,视野广阔,电力线路源远绵长,纵横在楼房田野间,一条河流象条玉带半环绕着图们市区,流向奔腾的图们江,构好一幅欣欣向荣的美景图。
望着眼前如画的风景,小候忽然感慨地说:“这份职业一定特别寂寞,咱们只走了两基塔就累成这样,徐师傅他们每个月要花费15天走100多基,意味着一年中有大半年是在山里度过,真不容易!”
六大媒体记者表示,此次活动揭开了电力生产运行的神秘面纱,使他们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增进了对电网及其员工的认识与理解,甚至颠覆了先前的某些社会“传说”,使他们切实体会到了电网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组织不同层面的社会公众走进延边电网,让他们广泛了解电网企业生产特点,切身感受电网工作艰辛及供电服务的优质。同时,借助于安全用电、科学用电、智能电网等电力科普知识的传播,提高社会公众对电网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和电网安全运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的认知、认可和美誉。李淑娟 初晓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