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新”服务“三农”精心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0-06-18 16:07:50 来源:李小娟
A-
A+
电力18讯: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三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在看到“三农”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产业还不够强、农村发展仍比较滞后、农村困难人口还比较多等问题,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面对当前“三农”问题中存在的城乡差距大,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贫困人口过多,生产生活困难和农村电力设施参差不齐等问题,2006年3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以“三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服务“三农”的农电发展战略,启动了电气化县、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建设,不断提高客户端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实行电力企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农村、农业和农民,一直是中央高层十分关注的重点。作为农业大国,做好“三农”工作,对于我国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国网公司提出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是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需要。眼光独到,匠心独具,更是供电企业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心。近年来,江西省新建县供电公司围绕这一工作重心,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创新创优抓“三新”,凝心聚力谋发展,实现了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用户满意的“三满意”目标,真正为服务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当好电力“先行官”。
一、超前谋划、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坚持把政府关注、百姓期盼的事办好
江西省新建县地处省中部偏北,位于赣江下游西岸,东至鄱阳湖、南邻省会中心南昌、西与宜春地区接壤、北倚九江永修。全县区域呈长条状,县城与南昌市区隔江相望,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发展格局的推进和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建设,已成为南昌市的新城区,全县区域面积2337.84平方公里,辖乡镇19个,309个行政村,2007年底总人口为661316人。新建县农村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其中,特困乡四个。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期盼。作为“电力先行官”,新建县供电公司坚持主动介入,超前谋划。教育职工认清形势,服务大局,全力投入到“三新”服务“三农”工作中,为实现企业、政府和百姓多方共赢献计献策、出力流汗。
同时,新建县公司坚持精心规划统筹安排,少花钱办好事。首先科学规划,立足高起点。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管理办法和标准的通知》中“新农村电气化村标准”和《江西省电力公司农村低压接户线改造工作要求》、《江西省电力公司新农村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江西省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结合县域实际情况,精心规划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方案。
其次是统筹兼顾,立足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为少走弯路,主动与城建、广电、电信、土地、供水等部门联系,进行超前考虑,既考虑眼下的建设,又着眼长远发展;既考虑供电部门利益,又兼顾社会效益和其它部门利益;既考虑设备安装的先进合理科学,又考虑经济美观实惠,尽量利用可利用的条件,节约每一分钱,全力减轻地方和农民的负担,为将来的持速发展,快速发展打牢基础。
再次是点面结合,立足又好又快。根据全县电力发展规划,不仅制定了每年的新农村建设计划,还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点和面。根据全县地形和乡镇经济基础,投资90余万元选了望城镇、石岗镇和乐化镇进行试点,做到以点带面,相互促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建设文化活动室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条件,积极开展文明帮建活动。投入了20多万元按照“三室一场一栏一支队伍”的要求帮建大塘乡光明村,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村风民风的改变,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县、市领导和省市公司的充分肯定。
二、夯实基础、精细管理,稳步推进,坚持改造农村电力网络
首先是突破电网瓶颈。加快农村电网发展,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认真做好农村配电网络的规划并稳妥有效地推进实施。通过实实在在的新农村配网建设,使农村配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节能降耗、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农电体制改革之前,由于多种原因,新建县电网薄弱,全县只有五座35KV变电站(沙溪、东城、义渡、石岗、芦洲),10KV线路少、供电半径长、线径小、故障频发、供电可靠率低,特别是县城仅有的三条10KV线路(县府、长 、开发),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发展。当地流传一句话:“三天不停电,不叫新建县”。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新建县公司一班人积极争取资金搞建设,特别自1998年农网改革以来,新建县公司以电网建设改造为契机,合理规划和建设全县电力网络。目前,全县境内有昌西500KV变电站一座;西郊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三座(长 、流湖、象山)。属新建县公司建设和管理有110KV望城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9座(联圩、铁河、乐化、东城、西山、石岗、义渡、南矶山、恒湖)共计容量55200KVA/18台;35KV输电线路9条,共计121.63KM;10KV线路52条(其中县城占12条)共计1800KM。电网结构日趋合理,供电架构趋于科学规范。全县居民用电实行同网同价;全县教育事业用电实现了与居民用电同价;严格执行农业排灌电价0.55元/KWH,其中,铁河乡、金桥乡、厚田乡、义渡乡执行贫困电价即0.35元/KVH,有效地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成本、扶持了当地百姓的经济发展,积极营造出我县广大用户安全、经济、健康的良好供用电环境,使电力事业和县域经济和谐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建县公司进一步大手笔夯实电网基础,对供电网络进行了一系列整改和完善,及时调整了电网规划,从改造和完善电网结构入手,大力营造安全和谐供电氛围。一是总投资136.9万元,新建改造10KV线路4.1KM,新建改造配电台区4847KVA/45台,新建改造低压线路20.72KM。二是总投资600万元,改造西山变电站1座、新建西郊变10KV开关站1座、新建改造10KV主干线6.68KM。三是总投资143.676万元进行35KV东城至西山手拉手工程建设。四是投资314.826万元对东城变综合自动化改造等, 随着一系列电网建设改造工作的顺利建成,全县供电可靠率大幅度提升,彻底摘掉了“三天不停电,不叫新建县”的帽子,供电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县城一、二期开发区入住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农村养殖业、加工业迅猛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得明显提升,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客户的三方共赢态势。
其次是突破管理瓶颈。全面推进农电专业化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该公司坚持以确保农村电网安全稳定为前提,以促进农村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公司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电管理制度,并专门设立营销专职,加强了对农村电工的教育和管理,全力提高职工素质。同时切实做好农村地区电力营销市场的细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统筹农村供电所的设置和建设,还在边远地区设立抢修安装队,推进供电所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集约化营运水平。此外,新建县公司还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切实落实农村供用电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全力做好农村电力安全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把爱心理念、平安理念融入农村供用电工作的全过程;二是从严抓好农电安全管理,规范农电用工的管理;三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客户。
新建县公司还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用电问题入手,诚信服务。一是为了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严格按照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将县城供电优质服务的标准、要求全面导入乡镇供电所,实现了农电同网、同价、同管理的改革目标,不断完善农电优质服务常态机制,认真履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严格执行员工服务“十个不准”,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重点,对农村供电优质服务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市县多次对供电所进行暗访,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新建县供电公司连续四年被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去年11月,被南昌市政府授予“文明企业”称号。
三、真诚服务,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坚持推进形象品牌建设
始于承诺,终于客户满意,是全体公司员工的追求。几年前,新建县公司就开始了首问负责制和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策略,用户只需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所有用电手续等工作全办成。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县内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该公司又及时出台新经营服务举措,开辟了招商引资通道,客户只要打个用电申请电话,就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供电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发展的民生大事,为此,新建县公司将优质服务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单位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逐级抓、自上而下层层抓”的工作格局,实行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单位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模式,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了供电服务“首问责任制”,增强“优质服务人人是主角,没有配角”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08年雪灾发生后,新建县公司急用户所急,顶风冒雪,组织200多人决战南矶山,及时恢复了供电。市委余欣荣书记在全市工作会上点名表扬说,新建县是全市第一个恢复正常供电的。元宵节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新建县公司南矶山抗冰保电先进事迹。
第二,拓展了服务内涵。为了使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该公司将采取“服务延伸,督查结合,考核到位、重奖重罚”的监管考核办法,一方面将优质服务工作与全员绩效考核挂钩,严格实行重奖与严惩并举。另一方面,在各单位营业窗口等地悬挂和组织开展了“三要四心”、“六个一”优质服务活动(三要:优质服务要真诚、抢修施工要文明、疑难解答要诚信;四心:接待客户真心、解释说明耐心、工作态度热心、接受监督虚心;六个一:一张笑脸迎客户、一句问候暖人心、一杯清茶问详情、一腔热情为用户、一身正气乐助人、一声再见送人行),把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行风建设和百问百查等工作有机地融于一体,严格实行班组自查、领导督查、部门考核,同时规定,对优质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严查处、重奖重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今年8月,江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新建县公司优质服务先进事迹。
三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新建县公司在全方位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中,还特别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结合建设“满意工程”、 落实“四个服务”为目标,狠抓薄弱环节,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结合迎峰度夏、反违章、除隐患、百日安全活动等,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整改,确保安全无事故。其次,结合开展“三满意”活动,采取了设立监督电话、举报信箱、聘请行风监督员(已在当地各行业中聘请了37名行风监督员)等多种渠道,对优质服务、党风行风建设进行全天候监控,增强了供电优质服务意识,促进了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创新、扎实、高效的用“三新”服务“三农”工作举措全县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打开新建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一块金字招牌!(李小娟)
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三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在看到“三农”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产业还不够强、农村发展仍比较滞后、农村困难人口还比较多等问题,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面对当前“三农”问题中存在的城乡差距大,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贫困人口过多,生产生活困难和农村电力设施参差不齐等问题,2006年3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以“三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服务“三农”的农电发展战略,启动了电气化县、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建设,不断提高客户端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实行电力企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农村、农业和农民,一直是中央高层十分关注的重点。作为农业大国,做好“三农”工作,对于我国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国网公司提出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是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需要。眼光独到,匠心独具,更是供电企业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心。近年来,江西省新建县供电公司围绕这一工作重心,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创新创优抓“三新”,凝心聚力谋发展,实现了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用户满意的“三满意”目标,真正为服务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当好电力“先行官”。
一、超前谋划、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坚持把政府关注、百姓期盼的事办好
江西省新建县地处省中部偏北,位于赣江下游西岸,东至鄱阳湖、南邻省会中心南昌、西与宜春地区接壤、北倚九江永修。全县区域呈长条状,县城与南昌市区隔江相望,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发展格局的推进和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建设,已成为南昌市的新城区,全县区域面积2337.84平方公里,辖乡镇19个,309个行政村,2007年底总人口为661316人。新建县农村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其中,特困乡四个。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期盼。作为“电力先行官”,新建县供电公司坚持主动介入,超前谋划。教育职工认清形势,服务大局,全力投入到“三新”服务“三农”工作中,为实现企业、政府和百姓多方共赢献计献策、出力流汗。
同时,新建县公司坚持精心规划统筹安排,少花钱办好事。首先科学规划,立足高起点。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管理办法和标准的通知》中“新农村电气化村标准”和《江西省电力公司农村低压接户线改造工作要求》、《江西省电力公司新农村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江西省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结合县域实际情况,精心规划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方案。
其次是统筹兼顾,立足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为少走弯路,主动与城建、广电、电信、土地、供水等部门联系,进行超前考虑,既考虑眼下的建设,又着眼长远发展;既考虑供电部门利益,又兼顾社会效益和其它部门利益;既考虑设备安装的先进合理科学,又考虑经济美观实惠,尽量利用可利用的条件,节约每一分钱,全力减轻地方和农民的负担,为将来的持速发展,快速发展打牢基础。
再次是点面结合,立足又好又快。根据全县电力发展规划,不仅制定了每年的新农村建设计划,还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点和面。根据全县地形和乡镇经济基础,投资90余万元选了望城镇、石岗镇和乐化镇进行试点,做到以点带面,相互促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建设文化活动室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条件,积极开展文明帮建活动。投入了20多万元按照“三室一场一栏一支队伍”的要求帮建大塘乡光明村,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村风民风的改变,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县、市领导和省市公司的充分肯定。
二、夯实基础、精细管理,稳步推进,坚持改造农村电力网络
首先是突破电网瓶颈。加快农村电网发展,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认真做好农村配电网络的规划并稳妥有效地推进实施。通过实实在在的新农村配网建设,使农村配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节能降耗、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农电体制改革之前,由于多种原因,新建县电网薄弱,全县只有五座35KV变电站(沙溪、东城、义渡、石岗、芦洲),10KV线路少、供电半径长、线径小、故障频发、供电可靠率低,特别是县城仅有的三条10KV线路(县府、长 、开发),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发展。当地流传一句话:“三天不停电,不叫新建县”。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新建县公司一班人积极争取资金搞建设,特别自1998年农网改革以来,新建县公司以电网建设改造为契机,合理规划和建设全县电力网络。目前,全县境内有昌西500KV变电站一座;西郊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三座(长 、流湖、象山)。属新建县公司建设和管理有110KV望城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9座(联圩、铁河、乐化、东城、西山、石岗、义渡、南矶山、恒湖)共计容量55200KVA/18台;35KV输电线路9条,共计121.63KM;10KV线路52条(其中县城占12条)共计1800KM。电网结构日趋合理,供电架构趋于科学规范。全县居民用电实行同网同价;全县教育事业用电实现了与居民用电同价;严格执行农业排灌电价0.55元/KWH,其中,铁河乡、金桥乡、厚田乡、义渡乡执行贫困电价即0.35元/KVH,有效地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成本、扶持了当地百姓的经济发展,积极营造出我县广大用户安全、经济、健康的良好供用电环境,使电力事业和县域经济和谐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建县公司进一步大手笔夯实电网基础,对供电网络进行了一系列整改和完善,及时调整了电网规划,从改造和完善电网结构入手,大力营造安全和谐供电氛围。一是总投资136.9万元,新建改造10KV线路4.1KM,新建改造配电台区4847KVA/45台,新建改造低压线路20.72KM。二是总投资600万元,改造西山变电站1座、新建西郊变10KV开关站1座、新建改造10KV主干线6.68KM。三是总投资143.676万元进行35KV东城至西山手拉手工程建设。四是投资314.826万元对东城变综合自动化改造等, 随着一系列电网建设改造工作的顺利建成,全县供电可靠率大幅度提升,彻底摘掉了“三天不停电,不叫新建县”的帽子,供电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县城一、二期开发区入住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农村养殖业、加工业迅猛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得明显提升,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客户的三方共赢态势。
其次是突破管理瓶颈。全面推进农电专业化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该公司坚持以确保农村电网安全稳定为前提,以促进农村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公司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电管理制度,并专门设立营销专职,加强了对农村电工的教育和管理,全力提高职工素质。同时切实做好农村地区电力营销市场的细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统筹农村供电所的设置和建设,还在边远地区设立抢修安装队,推进供电所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集约化营运水平。此外,新建县公司还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切实落实农村供用电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全力做好农村电力安全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把爱心理念、平安理念融入农村供用电工作的全过程;二是从严抓好农电安全管理,规范农电用工的管理;三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客户。
新建县公司还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用电问题入手,诚信服务。一是为了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严格按照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将县城供电优质服务的标准、要求全面导入乡镇供电所,实现了农电同网、同价、同管理的改革目标,不断完善农电优质服务常态机制,认真履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严格执行员工服务“十个不准”,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重点,对农村供电优质服务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市县多次对供电所进行暗访,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新建县供电公司连续四年被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去年11月,被南昌市政府授予“文明企业”称号。
三、真诚服务,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坚持推进形象品牌建设
始于承诺,终于客户满意,是全体公司员工的追求。几年前,新建县公司就开始了首问负责制和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策略,用户只需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所有用电手续等工作全办成。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县内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该公司又及时出台新经营服务举措,开辟了招商引资通道,客户只要打个用电申请电话,就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供电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发展的民生大事,为此,新建县公司将优质服务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单位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逐级抓、自上而下层层抓”的工作格局,实行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单位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模式,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了供电服务“首问责任制”,增强“优质服务人人是主角,没有配角”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08年雪灾发生后,新建县公司急用户所急,顶风冒雪,组织200多人决战南矶山,及时恢复了供电。市委余欣荣书记在全市工作会上点名表扬说,新建县是全市第一个恢复正常供电的。元宵节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新建县公司南矶山抗冰保电先进事迹。
第二,拓展了服务内涵。为了使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该公司将采取“服务延伸,督查结合,考核到位、重奖重罚”的监管考核办法,一方面将优质服务工作与全员绩效考核挂钩,严格实行重奖与严惩并举。另一方面,在各单位营业窗口等地悬挂和组织开展了“三要四心”、“六个一”优质服务活动(三要:优质服务要真诚、抢修施工要文明、疑难解答要诚信;四心:接待客户真心、解释说明耐心、工作态度热心、接受监督虚心;六个一:一张笑脸迎客户、一句问候暖人心、一杯清茶问详情、一腔热情为用户、一身正气乐助人、一声再见送人行),把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行风建设和百问百查等工作有机地融于一体,严格实行班组自查、领导督查、部门考核,同时规定,对优质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严查处、重奖重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今年8月,江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新建县公司优质服务先进事迹。
三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新建县公司在全方位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中,还特别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结合建设“满意工程”、 落实“四个服务”为目标,狠抓薄弱环节,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结合迎峰度夏、反违章、除隐患、百日安全活动等,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整改,确保安全无事故。其次,结合开展“三满意”活动,采取了设立监督电话、举报信箱、聘请行风监督员(已在当地各行业中聘请了37名行风监督员)等多种渠道,对优质服务、党风行风建设进行全天候监控,增强了供电优质服务意识,促进了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创新、扎实、高效的用“三新”服务“三农”工作举措全县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打开新建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一块金字招牌!(李小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