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习惯性违章
2010-03-10 16:22:41 来源:江西德兴市供电公司 张祖惠
A-
A+
电力18讯: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经常发生的不良违规行为,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种以人为的失误为主要特征的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的作业行为。
习惯性违章在电力生产工作中屡见不鲜,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心不在焉导致的违章;在过去的工作中偶尔别人有违章行为,但都没有出过事,便认为这样干也不会发生事故,心存侥幸;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且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旦遇到工作任务或单独工作时就容易违章操作。二是电力生产中的习惯性违章主要发生在电气设备操作上、高空作业中。虽然作业本身技术并不复杂、比较单调的操作,但只要不按规程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必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防止事故。《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了“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和“工作终结、转移制度”。由于操作本身简单,监护制度常常被忽视,许多事故就是由于没有监护或不严格执行“唱票制度”才发生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安全措施,都是经过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是非常有效而必须严格遵守的,但有许多措施都是为预防万一的,有的难免带来某些不方便,这正是容易发生习惯性违章的内在原因。三是组织管理。领导安全意识差,不营造本单位的安全氛围。安全设施不规范,对习惯性违章的治理也缺乏耐心、决心和持久性,措施不力,因而使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要杜绝习惯性违章,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如果人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树立“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尚,就会有效地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对从业人员要逐条学习安全规程的具体条款,加强并落实各岗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培训,要经常进行反事故演习,通过反复的、大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训练,养成遵章作业的习惯,培养一支作风优良的作业队伍,达到杜绝习惯性违章和提高预防发生事故的能力。
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反习惯性违章还要提高职工的现场工作技能,针对个别职工在某个专业方面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举办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彻底纠正过去由于对操作规程不了解、不熟悉,长期不认真执行规程或错误执行的操作方法,杜绝因不懂规程、盲目操作而引起的习惯性违章作业。
岗位人员应合理选择及配置。人的素质、性格各异,作业分配时应尽量使操作者性格与作业要求相适应。对于电气设备上作业或高空作业,应挑选性格稳定、细致、耐心、自制力强的人。那些富有冒险、性格外向者,从事上述操作或管理,就容易发生违章行为,应适当更换工作岗位。
各种防误操作措施应得到有效利用。人的生理感官、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人的意识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就可能处于低下状态,此时就容易出现无意差错。因此,人的偶然失误是难免的。针对人的这种特性,可装设各种防误操作的装置,如联锁装置、保险装置、报警装置等等。
应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严执行制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敢抓敢管,在处理习惯性违章现象时,要对其行为进行通报批评,还要小题大做从重处罚,使习惯性违章现象不至于蔓延。
应发挥安全监察作用,落实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要靠好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执行,除了日常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外,还要求各级安全监督人员,经常到现场检查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检查“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现场作业必须办理工作票,作业现场必须明确工作负责人,对现场工作人员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等。工作人员每次开工前对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工用具的完好情况,检查安全劳保用品的佩戴情况,检查现场安全围栏、安全警告牌是否设置妥当。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目前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事故屡禁不止,许多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均属习惯性违章所致。习惯性违章,即人员重复违背规则,是长期养成难以改变的不良心理因素支配的作业行为。据统计资料显示,人的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习惯性违章占事故总数的70%至80%。因此,分析研究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控措施,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
习惯性违章是指在日常工作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一系列的习惯性行为及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照规程操作、我行我素。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并在作业现场长期蔓延滋生,具有普遍性、顽固性、隐蔽性、感染性、排斥性等,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电力生产员工的习惯性违章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人的心理因素所致。
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人的过去行为再现,而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在客观实际中,的确存在有“一次两次违章没有什么,不一定发生事故”的偶然现象。所以人的习惯性违章是对某些客观现象的主观反应,是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切记“违章不一定会出事,出事一定是违章”。员工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为了省事、省时,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碰运气,慢慢地习以为常,便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无形的影响力。人从心理活动到行为,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所以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对某些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并受到心理支配和调节。如一个电气倒闸操作行为不规范的人,加入到一个操作行为规范的班组里,其操作行为很快变得规范起来;反之,一个操作行为很规范的人,到了一个操作行为不规范的班组里,其行为也会变得不规范,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良从众心理现象。不良的从众心理也是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员工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下,不规范的操作,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在实际工作中的反映就是一种惰性,缺乏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侥幸心理、不良从众心理等,既是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又是安全生产的危险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控。
习惯性违章源于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根据这个逻辑,只要从源头遏制习惯性违章,不安全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预控,从而杜绝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的《安规》现场培训,树立“人员零违章”的理念,强化安全意识,规范作业行为。在安全生产作业现场,对员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业的操作技能训练,逐步弱化或消除不良心理现象,培养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是远离违章的保障。
要建立约束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办法,让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反违章工作规定》等。通过这些制约规则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抓精、抓实、抓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细节。如针对个别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建立《违章量化考核办法》和员工习惯性违章积分档案。这对遏制习惯性违章,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培育良好的遵章习惯,是一个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办法。
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力度。强化生产一线的安全监督工作,是阻止习惯性违章事故发生的一道重要的外界防线。在班组现场作业时,工作负责人要将作业人员的心理现象分析纳入作业程序,并对班组成员做好作业前的心理疏导工作,预控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作业。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监督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班组作业现场,坚持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敢抓敢管,将责任制落实到位。各级分管生产的领导,要突击抽查作业现场,了解安全生产实况,及时分析总结规律,重点解决共性问题。强化现场安全监管力度,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杜绝习惯性违章的有效之举。
总之,习惯性违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规律性,大家应善于发现、认识和把握,并采取有效措施预控员工的不良心理,不断总结经验,杜绝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在电力生产工作中屡见不鲜,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心不在焉导致的违章;在过去的工作中偶尔别人有违章行为,但都没有出过事,便认为这样干也不会发生事故,心存侥幸;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且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旦遇到工作任务或单独工作时就容易违章操作。二是电力生产中的习惯性违章主要发生在电气设备操作上、高空作业中。虽然作业本身技术并不复杂、比较单调的操作,但只要不按规程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必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防止事故。《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了“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和“工作终结、转移制度”。由于操作本身简单,监护制度常常被忽视,许多事故就是由于没有监护或不严格执行“唱票制度”才发生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安全措施,都是经过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是非常有效而必须严格遵守的,但有许多措施都是为预防万一的,有的难免带来某些不方便,这正是容易发生习惯性违章的内在原因。三是组织管理。领导安全意识差,不营造本单位的安全氛围。安全设施不规范,对习惯性违章的治理也缺乏耐心、决心和持久性,措施不力,因而使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要杜绝习惯性违章,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如果人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树立“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尚,就会有效地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对从业人员要逐条学习安全规程的具体条款,加强并落实各岗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培训,要经常进行反事故演习,通过反复的、大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训练,养成遵章作业的习惯,培养一支作风优良的作业队伍,达到杜绝习惯性违章和提高预防发生事故的能力。
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反习惯性违章还要提高职工的现场工作技能,针对个别职工在某个专业方面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举办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彻底纠正过去由于对操作规程不了解、不熟悉,长期不认真执行规程或错误执行的操作方法,杜绝因不懂规程、盲目操作而引起的习惯性违章作业。
岗位人员应合理选择及配置。人的素质、性格各异,作业分配时应尽量使操作者性格与作业要求相适应。对于电气设备上作业或高空作业,应挑选性格稳定、细致、耐心、自制力强的人。那些富有冒险、性格外向者,从事上述操作或管理,就容易发生违章行为,应适当更换工作岗位。
各种防误操作措施应得到有效利用。人的生理感官、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人的意识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就可能处于低下状态,此时就容易出现无意差错。因此,人的偶然失误是难免的。针对人的这种特性,可装设各种防误操作的装置,如联锁装置、保险装置、报警装置等等。
应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严执行制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敢抓敢管,在处理习惯性违章现象时,要对其行为进行通报批评,还要小题大做从重处罚,使习惯性违章现象不至于蔓延。
应发挥安全监察作用,落实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要靠好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执行,除了日常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外,还要求各级安全监督人员,经常到现场检查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检查“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现场作业必须办理工作票,作业现场必须明确工作负责人,对现场工作人员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等。工作人员每次开工前对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工用具的完好情况,检查安全劳保用品的佩戴情况,检查现场安全围栏、安全警告牌是否设置妥当。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目前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事故屡禁不止,许多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均属习惯性违章所致。习惯性违章,即人员重复违背规则,是长期养成难以改变的不良心理因素支配的作业行为。据统计资料显示,人的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习惯性违章占事故总数的70%至80%。因此,分析研究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控措施,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
习惯性违章是指在日常工作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一系列的习惯性行为及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照规程操作、我行我素。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并在作业现场长期蔓延滋生,具有普遍性、顽固性、隐蔽性、感染性、排斥性等,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电力生产员工的习惯性违章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人的心理因素所致。
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人的过去行为再现,而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在客观实际中,的确存在有“一次两次违章没有什么,不一定发生事故”的偶然现象。所以人的习惯性违章是对某些客观现象的主观反应,是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切记“违章不一定会出事,出事一定是违章”。员工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为了省事、省时,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碰运气,慢慢地习以为常,便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无形的影响力。人从心理活动到行为,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所以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对某些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并受到心理支配和调节。如一个电气倒闸操作行为不规范的人,加入到一个操作行为规范的班组里,其操作行为很快变得规范起来;反之,一个操作行为很规范的人,到了一个操作行为不规范的班组里,其行为也会变得不规范,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良从众心理现象。不良的从众心理也是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员工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下,不规范的操作,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在实际工作中的反映就是一种惰性,缺乏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侥幸心理、不良从众心理等,既是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又是安全生产的危险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控。
习惯性违章源于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根据这个逻辑,只要从源头遏制习惯性违章,不安全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预控,从而杜绝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的《安规》现场培训,树立“人员零违章”的理念,强化安全意识,规范作业行为。在安全生产作业现场,对员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业的操作技能训练,逐步弱化或消除不良心理现象,培养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是远离违章的保障。
要建立约束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办法,让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反违章工作规定》等。通过这些制约规则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抓精、抓实、抓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细节。如针对个别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建立《违章量化考核办法》和员工习惯性违章积分档案。这对遏制习惯性违章,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培育良好的遵章习惯,是一个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办法。
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力度。强化生产一线的安全监督工作,是阻止习惯性违章事故发生的一道重要的外界防线。在班组现场作业时,工作负责人要将作业人员的心理现象分析纳入作业程序,并对班组成员做好作业前的心理疏导工作,预控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作业。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监督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班组作业现场,坚持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敢抓敢管,将责任制落实到位。各级分管生产的领导,要突击抽查作业现场,了解安全生产实况,及时分析总结规律,重点解决共性问题。强化现场安全监管力度,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杜绝习惯性违章的有效之举。
总之,习惯性违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规律性,大家应善于发现、认识和把握,并采取有效措施预控员工的不良心理,不断总结经验,杜绝习惯性违章。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