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表”改造后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影响
2009-09-29 08:11:04 来源:鲍俊松
A-
A+
电力18讯: 现阶段,在对农村低压接户线改造中,大多采用“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实际运行,笔者发现:“一户一表”改造后,对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用对电安全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实际安装运行率在10%-30%之间,甚至更低。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线路180余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条条接户线、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又给供电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
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实际安装运行率在10%-30%之间,甚至更低。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线路180余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条条接户线、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又给供电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