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在供电安全生产中
2009-07-29 15:12:01 来源:万希建
A-
A+
电力18讯: 供电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后力,没有供电安全生产的实现,一切效益和利润都是空谈,一切的构想和筹划都是泡影,而供电安全生产的成与败,则直接取决于对以人为本的重视程度和运用程度,以人为本是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彻底地植根于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之中,用以人为本这条关系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来挖掘职工的潜力,凝聚职工的智慧、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夯实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与供电安全生产的关系
胡锦涛同志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客观,高度概括了以人为本的含义。胡锦涛同志讲的“以人为本”是以人民这个集合体为本的,作为供电企业,“以人为本”就是要在以人民为本的大方向上,进一步细化,具体,把企业发展观的落脚点放到个人和个人的集合体社会层面,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真正意义上人的兴趣、爱好、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与供电安全生产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供电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才能有效地遏止事故,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形成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监督体系。“以人为本”必须以提高供电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质量为前提,没有供电安全生产的实现,没有供电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就无法保证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就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加强供电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供电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可靠保障。这种关系是相互胶溶,互为依存的,缺少任何一方面,另一方面都无法实现。
二、“以人为本”对供电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供电安全生产,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通过相应的办法和手段,维持供电企业生产的安全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以至于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可见“以人为本”是供电安全生产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基本要求。作为供电企业,首先它要以员工――人的存在为前提。假设一个供电企业连自己员工的生命财产都保证不了,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它的安全生产又从何谈起。试想一下,作为企业员工连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无法保全,整日处于心惶惶中,他还有什么心情去关心企业的安全,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又有什么依靠呢?也就更谈不上最广泛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投入到企业的创新、改造和发展中,安全生产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发展又从何谈起呢?“ 以人为本”是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对供电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工的安全素质是制约供电安全生产的短板。
木桶理论讲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板的长度,对于供电安全生产,那根最短的木板是什么呢?是供电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作为企业职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安全素质高低直接制约供电安全生产的水平。安全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职工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掌握较完备的安全技能,具有较高安全意识,是供电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
1、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供电企业作为能源性企业,具有能源性企业自身特点,安全防护工作也具有自身特点。针对电的特性所衍生的预防、救护等措施的确定性,因程序化、环环相扣而导致的事故连锁反应化等等。作为供电企业职工其对各自工种、岗位、安全规程和要求,特别是自己所在岗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掌握的全面性、系统化程度,将直接导致供电安全生产的实现程度。
2、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安全技能是在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掌握安全技术,将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操作实践中,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具备发现事故隐患和征兆、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予以排除以及防止已发生事故扩大和蔓延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是对供电企业职工提出的更高一步的要求,因电力设施隐患的隐藏性,不易觉察性,致使电力职工所掌握的安全技能的多寡直接影响电力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实施,而电力企业事故如果在预防阶段不能有效遏止,发生后往往都是大事故,造成连锁性危害。
3、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安全生产意义的看法和认识,主要体现在是否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和本岗位安全对企业安全的影响,在自觉做好本岗位安全工作的同时,监督和帮助他人做好安全工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是对企业职工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供电企业安全隐患是复杂多样的,必须培养形成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习惯性的反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现隐患,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只有解决好了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问题,供电安全生产才能切实得到保证。
(二)职工的情绪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实现程度
情绪是指有机体、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强烈的态度体验。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外界反应产生相应的高兴或不高兴的情感变化。职工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而供电安全生产与注意力又是同步的、协调的、相辅相成的。据统计,在用电所发生的不安全事故中,80%以上是人们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错或违章操作等),即注意力分散、注意力过分紧张、注意力分配不当、注意力范围狭窄或注意力转移不及时造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预防电力事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注意力是引发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的先决条件,安全注意力出现障碍,就会对存在的安全因素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供电安全生产,必须要加强安全注意力管理为基础,这就要求供电安全生产必须考虑职工的情绪。
人的情绪有对立的两级性,这种两极性对人的思想活动、分析判断能力、具体行为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根据情绪产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1、心境。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微弱的会影响人的整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心境有积极消极之分,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沉闷、倦怠,降低工作效率,诱发事故发生。
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发生短促,定向性明显,如狂喜、绝望等。积极的激情对人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消极的激情使人降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控能力减弱,从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导致思维、语言、动作失控,在操作中极易诱发事故。
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积极应激状态使人精力旺盛,思维清晰,动作敏捷,推动人化险为夷,摆脱困境,消极的应激使人知觉范围变小,动作紊乱。在突如其来的或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必须迅速而毫无选择余地采取决定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突然发生触电事故,此时部分相关电力工作人员的情绪就有可能处于消极应激状态。处于消极应激状态的人,在短暂的时间中,其思维、行动、语言等将完全失控,极易造成事故。供电生产中,许多险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无法预料性,头脑清醒、反映快速、动作灵活的职工处于积极应激状态,往往能及时避免,或者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以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前提的。
情绪对操作者的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不良情绪极易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诱发事故,其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实现程度。
(三)体质是影响安全生产重要生理因素
人的体质有好有坏,对工作有一定的承受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人就会产生疲劳,而疲劳的后果将导致事故率上升。疲劳中的人,注意力和记忆力将会减弱,知觉和触觉将趋于迟钝,从而导致对周围的危险性判断不准确,以至导致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只有充分考虑各岗位职工的体质承受程度,避免职工的疲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在供电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人是供电企业发生事故的根源。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控制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人”的因素着手,以“人”为中心实施安全生产。
三、“以人为本”在供电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对供电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我们如何把握这条生命线,如何用它来挖掘职工的潜力,凝聚职工的智慧、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把它贯穿于供电安全生产的始终,用以指导和实现安全生产呢?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首先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职工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把保全职工生命作为一切补救工作的第一要务。供电企业在制定有关制度,安排有关岗位,改进设备运行等各方面都要以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为前提,杜绝片面追逐经济效益,冒险作业。必须把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贯串于供电安全生产的始终,这是“以人为本”与供电安全生产结合的最基本要求,安全生产只有沿着这个思想走下去,才能有所成效。河口区供电公司正是牢固树立了生命重于一切的思想,在线路架设中,添加带电显示器,装设灵敏度高的漏电保护器;在变电站设备运行中使用先进设备,加大电脑控制,减少人与设备的接触,减少误操作,以至最终实现无人职守;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施工前安全措施,严格票证填写,在安全基础上求效益。这样做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给安全生产上了一道保险,给人的生命多了一份保障,也正是由于贯彻了这个思想,河口供电公司连续近十年没有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成效卓著。
(二)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前提。供电安全生产必须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基础,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充分认识和运用规律,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自觉为供电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保证供电安全生产。 如何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确立“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思想
要牢固树立“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思想,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己是供电大家庭的一份子。这就需要使他们拥有安全知识的获得权、安全决策的知情权和安全制度制定的参与权
供电职工是供电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供电安全工作的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首先供电企业要经过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将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防范措施,传授给每一位职工,保证其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给他们提供机会进行文化、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制定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将安全培训计划列为企业安全生产总则。
企业安全决策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要最大范围听取职工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决策。企业安全制度制定要采取集百家之长的态度,让每位职工都审视草稿,提出完善意见,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意见,争取安全制度全员通过。
再次,为职工搭建桥梁,提供职工为企业安全生产出才出力的渠道
随着电力科技发展,电力安全生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自动装置、控制设备、计算机大量应用于各领域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之中,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技能的职工有了用武之地。安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具体设计方案,应当掌握如何为发挥员工的智慧提供广阔的平台这个思想。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安全技术革新,重视安全生产的小发明、小创造,拿出专项基金为他们提供实验和实践场所,使他们怀才有所施,有力有所出。
(三)、重视职工的情绪波动
情绪的好坏是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的质量。职工情绪不好,将导致敬业爱岗精神及事业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时就容易出错,事故和故障率就会增加。因此,供电安全生产必须对职工的心态波动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职工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保持饱满积极的工作心态。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环境使人的情绪高涨,工作效率倍增,反之,就会情绪低落,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职工工作情绪。供电企业应根据岗位分工和工作性质,采用颜色对比,办公配置等等来减少职工工作疲劳感,来集中职工的注意力,尽可能保持职工情绪稳定。
2、要营造良好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由各种人际关系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由集体、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通过必要的形式和载体有意创造的人文氛围。人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情绪,良好的人际环境使职工心情愉悦,热情高涨,可以大大降低误操作率,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相反,则造成职工情绪低迷,牢骚满腹,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保险系数大大下降。形成良好人际环境有利于职工相互交流,相互提醒,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不然,职工相互抵触,勾心斗角,对他人安全措施防范不当也视而不见,将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漏洞。
3、做好职工日常信息搜集。职工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琐碎也很容易造成其情绪波动。现在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越来越复杂,给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职工的家庭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待遇问题等等都有可能影响职工的情绪,收集这些影响职工情绪波动的信息,最大限度消除是供电安全生产基本内容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保证情绪波动职工的安全也有利于其他职工正常工作,但就今而言,这是供电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是 我们应该着重努力之处。
(四)、注意生产制度制定的人本倾向。
“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要做好供电安全生产 ,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制约和规范职工的行为。但是我们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必须注意制度的人本倾向。现有的供电安全制度多是硬邦邦、冷冰冰的东西,注重考核,强调对事故责任人的追究,而忽视如何采取安全生产措施使事故责任人不出事故。供电安全生产对于事故总结不是一味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怎样防止这类事故,怎样做好预警措施。我认为在供电安全生产制度制定中,我们应注重以下两项制度的完善。
1、强化人身伤亡事故的零指标管理
供电安全生产必须确立人身伤亡事故的零指标管理,这是企业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追求。要做到伤亡零指标,就必须跟随一系列的技术组织措施,分析威胁零指标实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2、更新完善事故统计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强调对事故责任者的惩治而代之以提炼规律,重视激发员工内在活力,使安全措施的立脚点放在改进制度,促进完善上来。事故统计评价要着眼于对重大的倾向性的多发事故的探究,对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体系要突出员工通过事故的统计分析启发心灵感悟,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个企业一年中的发生的各类事故,要求不只是专业管理部门的要做统计分析,要求各供电班组组织员工自行进行分析,分析具体模型可以不设任何框框,让员工尽情发挥,使统计分析成为一种员工自我教育、启发心智的过程,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广泛的职工基础 。
一、“以人为本”与供电安全生产的关系
胡锦涛同志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客观,高度概括了以人为本的含义。胡锦涛同志讲的“以人为本”是以人民这个集合体为本的,作为供电企业,“以人为本”就是要在以人民为本的大方向上,进一步细化,具体,把企业发展观的落脚点放到个人和个人的集合体社会层面,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真正意义上人的兴趣、爱好、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与供电安全生产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供电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才能有效地遏止事故,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形成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监督体系。“以人为本”必须以提高供电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质量为前提,没有供电安全生产的实现,没有供电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就无法保证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就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加强供电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供电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可靠保障。这种关系是相互胶溶,互为依存的,缺少任何一方面,另一方面都无法实现。
二、“以人为本”对供电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供电安全生产,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通过相应的办法和手段,维持供电企业生产的安全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以至于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可见“以人为本”是供电安全生产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基本要求。作为供电企业,首先它要以员工――人的存在为前提。假设一个供电企业连自己员工的生命财产都保证不了,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它的安全生产又从何谈起。试想一下,作为企业员工连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无法保全,整日处于心惶惶中,他还有什么心情去关心企业的安全,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又有什么依靠呢?也就更谈不上最广泛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投入到企业的创新、改造和发展中,安全生产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发展又从何谈起呢?“ 以人为本”是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对供电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工的安全素质是制约供电安全生产的短板。
木桶理论讲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板的长度,对于供电安全生产,那根最短的木板是什么呢?是供电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作为企业职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安全素质高低直接制约供电安全生产的水平。安全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职工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掌握较完备的安全技能,具有较高安全意识,是供电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
1、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供电企业作为能源性企业,具有能源性企业自身特点,安全防护工作也具有自身特点。针对电的特性所衍生的预防、救护等措施的确定性,因程序化、环环相扣而导致的事故连锁反应化等等。作为供电企业职工其对各自工种、岗位、安全规程和要求,特别是自己所在岗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掌握的全面性、系统化程度,将直接导致供电安全生产的实现程度。
2、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安全技能是在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掌握安全技术,将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操作实践中,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具备发现事故隐患和征兆、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予以排除以及防止已发生事故扩大和蔓延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是对供电企业职工提出的更高一步的要求,因电力设施隐患的隐藏性,不易觉察性,致使电力职工所掌握的安全技能的多寡直接影响电力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实施,而电力企业事故如果在预防阶段不能有效遏止,发生后往往都是大事故,造成连锁性危害。
3、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安全生产意义的看法和认识,主要体现在是否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和本岗位安全对企业安全的影响,在自觉做好本岗位安全工作的同时,监督和帮助他人做好安全工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是对企业职工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供电企业安全隐患是复杂多样的,必须培养形成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习惯性的反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现隐患,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只有解决好了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问题,供电安全生产才能切实得到保证。
(二)职工的情绪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实现程度
情绪是指有机体、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强烈的态度体验。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外界反应产生相应的高兴或不高兴的情感变化。职工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而供电安全生产与注意力又是同步的、协调的、相辅相成的。据统计,在用电所发生的不安全事故中,80%以上是人们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错或违章操作等),即注意力分散、注意力过分紧张、注意力分配不当、注意力范围狭窄或注意力转移不及时造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预防电力事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注意力是引发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的先决条件,安全注意力出现障碍,就会对存在的安全因素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供电安全生产,必须要加强安全注意力管理为基础,这就要求供电安全生产必须考虑职工的情绪。
人的情绪有对立的两级性,这种两极性对人的思想活动、分析判断能力、具体行为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根据情绪产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1、心境。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微弱的会影响人的整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心境有积极消极之分,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沉闷、倦怠,降低工作效率,诱发事故发生。
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发生短促,定向性明显,如狂喜、绝望等。积极的激情对人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消极的激情使人降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控能力减弱,从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导致思维、语言、动作失控,在操作中极易诱发事故。
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积极应激状态使人精力旺盛,思维清晰,动作敏捷,推动人化险为夷,摆脱困境,消极的应激使人知觉范围变小,动作紊乱。在突如其来的或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必须迅速而毫无选择余地采取决定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突然发生触电事故,此时部分相关电力工作人员的情绪就有可能处于消极应激状态。处于消极应激状态的人,在短暂的时间中,其思维、行动、语言等将完全失控,极易造成事故。供电生产中,许多险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无法预料性,头脑清醒、反映快速、动作灵活的职工处于积极应激状态,往往能及时避免,或者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以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前提的。
情绪对操作者的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不良情绪极易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诱发事故,其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实现程度。
(三)体质是影响安全生产重要生理因素
人的体质有好有坏,对工作有一定的承受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人就会产生疲劳,而疲劳的后果将导致事故率上升。疲劳中的人,注意力和记忆力将会减弱,知觉和触觉将趋于迟钝,从而导致对周围的危险性判断不准确,以至导致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只有充分考虑各岗位职工的体质承受程度,避免职工的疲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在供电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人是供电企业发生事故的根源。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控制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人”的因素着手,以“人”为中心实施安全生产。
三、“以人为本”在供电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对供电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供电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我们如何把握这条生命线,如何用它来挖掘职工的潜力,凝聚职工的智慧、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把它贯穿于供电安全生产的始终,用以指导和实现安全生产呢?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首先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职工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把保全职工生命作为一切补救工作的第一要务。供电企业在制定有关制度,安排有关岗位,改进设备运行等各方面都要以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为前提,杜绝片面追逐经济效益,冒险作业。必须把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贯串于供电安全生产的始终,这是“以人为本”与供电安全生产结合的最基本要求,安全生产只有沿着这个思想走下去,才能有所成效。河口区供电公司正是牢固树立了生命重于一切的思想,在线路架设中,添加带电显示器,装设灵敏度高的漏电保护器;在变电站设备运行中使用先进设备,加大电脑控制,减少人与设备的接触,减少误操作,以至最终实现无人职守;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施工前安全措施,严格票证填写,在安全基础上求效益。这样做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给安全生产上了一道保险,给人的生命多了一份保障,也正是由于贯彻了这个思想,河口供电公司连续近十年没有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成效卓著。
(二)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前提。供电安全生产必须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基础,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充分认识和运用规律,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自觉为供电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保证供电安全生产。 如何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确立“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思想
要牢固树立“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思想,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己是供电大家庭的一份子。这就需要使他们拥有安全知识的获得权、安全决策的知情权和安全制度制定的参与权
供电职工是供电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供电安全工作的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首先供电企业要经过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将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防范措施,传授给每一位职工,保证其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给他们提供机会进行文化、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制定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将安全培训计划列为企业安全生产总则。
企业安全决策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要最大范围听取职工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决策。企业安全制度制定要采取集百家之长的态度,让每位职工都审视草稿,提出完善意见,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意见,争取安全制度全员通过。
再次,为职工搭建桥梁,提供职工为企业安全生产出才出力的渠道
随着电力科技发展,电力安全生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自动装置、控制设备、计算机大量应用于各领域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之中,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技能的职工有了用武之地。安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具体设计方案,应当掌握如何为发挥员工的智慧提供广阔的平台这个思想。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安全技术革新,重视安全生产的小发明、小创造,拿出专项基金为他们提供实验和实践场所,使他们怀才有所施,有力有所出。
(三)、重视职工的情绪波动
情绪的好坏是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的质量。职工情绪不好,将导致敬业爱岗精神及事业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时就容易出错,事故和故障率就会增加。因此,供电安全生产必须对职工的心态波动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职工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保持饱满积极的工作心态。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环境使人的情绪高涨,工作效率倍增,反之,就会情绪低落,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职工工作情绪。供电企业应根据岗位分工和工作性质,采用颜色对比,办公配置等等来减少职工工作疲劳感,来集中职工的注意力,尽可能保持职工情绪稳定。
2、要营造良好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由各种人际关系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由集体、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通过必要的形式和载体有意创造的人文氛围。人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情绪,良好的人际环境使职工心情愉悦,热情高涨,可以大大降低误操作率,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相反,则造成职工情绪低迷,牢骚满腹,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保险系数大大下降。形成良好人际环境有利于职工相互交流,相互提醒,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不然,职工相互抵触,勾心斗角,对他人安全措施防范不当也视而不见,将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漏洞。
3、做好职工日常信息搜集。职工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琐碎也很容易造成其情绪波动。现在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越来越复杂,给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职工的家庭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待遇问题等等都有可能影响职工的情绪,收集这些影响职工情绪波动的信息,最大限度消除是供电安全生产基本内容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保证情绪波动职工的安全也有利于其他职工正常工作,但就今而言,这是供电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是 我们应该着重努力之处。
(四)、注意生产制度制定的人本倾向。
“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要做好供电安全生产 ,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制约和规范职工的行为。但是我们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必须注意制度的人本倾向。现有的供电安全制度多是硬邦邦、冷冰冰的东西,注重考核,强调对事故责任人的追究,而忽视如何采取安全生产措施使事故责任人不出事故。供电安全生产对于事故总结不是一味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怎样防止这类事故,怎样做好预警措施。我认为在供电安全生产制度制定中,我们应注重以下两项制度的完善。
1、强化人身伤亡事故的零指标管理
供电安全生产必须确立人身伤亡事故的零指标管理,这是企业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追求。要做到伤亡零指标,就必须跟随一系列的技术组织措施,分析威胁零指标实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2、更新完善事故统计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强调对事故责任者的惩治而代之以提炼规律,重视激发员工内在活力,使安全措施的立脚点放在改进制度,促进完善上来。事故统计评价要着眼于对重大的倾向性的多发事故的探究,对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体系要突出员工通过事故的统计分析启发心灵感悟,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个企业一年中的发生的各类事故,要求不只是专业管理部门的要做统计分析,要求各供电班组组织员工自行进行分析,分析具体模型可以不设任何框框,让员工尽情发挥,使统计分析成为一种员工自我教育、启发心智的过程,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广泛的职工基础 。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