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破”
2009-05-27 17:21:4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凝聚了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充分汲取了中外先进文明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十分迫切需要。
那各级党员干部如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呢?笔者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破”。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我们党和国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情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出发,大胆地破除了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规律、束缚创新思想的体制性障碍和其他制约因素,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了人民的需要。
30年来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也充分证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以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和思维谋划发展,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破解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那如何去“破”呢?笔者认为,重点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破”旧观念。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观念革命”,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辉煌及海尔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无形的东西,这就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创新和变革。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是不争的事实。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可怕的落后。一个个体、一个组织,如何能屹立于强手如林之中而不败,说到底,就要看其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善变能力、应对能力。所以只有摒弃传统的、僵化的、狭隘的老思想、旧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开放的、灵活的、远见的新思想、新观念,才能前瞻趋势,拥有未来。
二要“破”老体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体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新旧体制更迭过程中,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根深蒂固的东西仍然存在,实质性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特别是涉及到职能的转换、利益的调整、权力的制约等问题上,导致体制改革在一些根本性、关键性的部位停滞不前,难以深入。
然而,局部体制改革的不力,影响的不仅仅是本系统、本行业,关键是影响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大局的角度,顺应历史潮流,加速转型,要在“点”上突破,“线”上推进,“面”上整合。只有关系理顺了,职能分清了,机制完善了,程序简化了,效率提高了,环境优化了,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破”笨方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学习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研究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学在面上,说在嘴上,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践,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上。
要有发现问题的水平,正视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摸着石头过河”,只会回避矛盾,逃避问题;“冷水泡茶漫漫浓”,只会浪费时间,贻误良机;“井底之蛙”,只会故步自封,安于现状。
只有敢为天下先,大胆尝试,不拍失败,才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出新招,创妙法。
同时,要在“破”笨方法中注意与“拿”中整合。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立足国情,结合实际,借鉴、吸收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减少成本。
当前国际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只有把握、坚持科学发展的规律,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难题,才能确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实现。
作者:吕圩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凝聚了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充分汲取了中外先进文明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十分迫切需要。
那各级党员干部如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呢?笔者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破”。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我们党和国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情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出发,大胆地破除了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规律、束缚创新思想的体制性障碍和其他制约因素,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了人民的需要。
30年来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也充分证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以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和思维谋划发展,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破解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那如何去“破”呢?笔者认为,重点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破”旧观念。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观念革命”,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辉煌及海尔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无形的东西,这就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创新和变革。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是不争的事实。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可怕的落后。一个个体、一个组织,如何能屹立于强手如林之中而不败,说到底,就要看其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善变能力、应对能力。所以只有摒弃传统的、僵化的、狭隘的老思想、旧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开放的、灵活的、远见的新思想、新观念,才能前瞻趋势,拥有未来。
二要“破”老体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体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新旧体制更迭过程中,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根深蒂固的东西仍然存在,实质性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特别是涉及到职能的转换、利益的调整、权力的制约等问题上,导致体制改革在一些根本性、关键性的部位停滞不前,难以深入。
然而,局部体制改革的不力,影响的不仅仅是本系统、本行业,关键是影响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大局的角度,顺应历史潮流,加速转型,要在“点”上突破,“线”上推进,“面”上整合。只有关系理顺了,职能分清了,机制完善了,程序简化了,效率提高了,环境优化了,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破”笨方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学习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研究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学在面上,说在嘴上,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践,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上。
要有发现问题的水平,正视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摸着石头过河”,只会回避矛盾,逃避问题;“冷水泡茶漫漫浓”,只会浪费时间,贻误良机;“井底之蛙”,只会故步自封,安于现状。
只有敢为天下先,大胆尝试,不拍失败,才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出新招,创妙法。
同时,要在“破”笨方法中注意与“拿”中整合。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立足国情,结合实际,借鉴、吸收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减少成本。
当前国际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只有把握、坚持科学发展的规律,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难题,才能确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实现。
作者:吕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