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用干部?竞聘制优于任命制
2009-04-09 14:41:3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 毛盛黑 江西省高安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干部队伍,事关企业兴衰成败,也是公司党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中层干部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公司各项决策的执行者,具体经营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公司形象的体现者,所以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是落实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任命制下干部存在的弊端
当前,在供电企业,干部的任用多采用下面推荐或领导提命等方式,再通过考察公示等程序进行聘任,这种体制由于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会带来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1、干部的危机感、紧迫感不强,一些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2、缺乏激励机制,干部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业绩平平,庸碌度日;
3、干部能上不能下,责任心缺失,只要不犯错,中层岗位就不会丢;
4、工作中不追求完美,不讲究细节,大而化之,马虎的毛病随处可见;
5、不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无法给普通员工搭建展现才能、走上中层岗位的平台;
6、造成一些“谋人不谋事”的不良现象,“跑官要官”现象不断。
这些任命制下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弊病,非常明显的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也极大的挫伤了一些有才能但无展现平台的员工积极性,甚至滋生一些不满或自暴自弃情绪。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转变干部思想观念,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公司党委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途径,破解这个瓶颈问题。2006年初,高安公司通过反复调研,开始试行干部公开竞聘上岗这一有效方式。
二、干部公开竞聘上岗的做法
2006年2月,春节刚过,高安公司员工就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司所有基层所站现任中层干部一律解聘,重新参与公开竞聘。
2月13日,公司公开了竞聘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凡在公司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男48岁以下,女43岁以下,均可报名参加竞聘中层干部。整个竞聘采取个人演讲、机关中层干部对参聘者考评和公司领导对参聘者考评三个环节进行,分值分别为3:3:4,最后总分即为该参聘者成绩。竞聘报名审查结束后,当时有113人具备参聘资格,竞聘前公司党政联席会事先研究敲定参聘成绩前58名人员进入侯选名单,然后从入围者中由公司党政联席会确定基层供电所正职,再由正职和其他入围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副职,入围人员中双向选择不成功的,列为公司后备干部。3月20日,整个竞聘工作全部结束。当时,有1名现任所长和5名副所长落选,有7名普通员工走上中层岗位。
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加上在竞聘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整个竞聘工作员工反响很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新组建中层干部带领和努力下,当年10月份,公司就一举成功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
按照2006年党委研究的三年一竞聘规定,2009年3月,我们再次对公司基层全体中层干部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这次竞聘方式又有了大的改变,内容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分演讲、笔试和计算机操作、领导考评几个环节进行。这次竞聘共有82人参加,原有中层干部6人落聘,11名普通员工通过竞聘走上中层岗位。
三、竞聘后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明显效果
推行公开竞聘中层岗位前,公司的一些中层干部特别是供电所所长,除存在上述任命制下的弊病外,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平时工作中,只重视抓经营生产,把安全、线损、电费作为全部工作。对学习、思想教育、对外打交道等工作不重视,自身理论水平也不高,这显然不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推行公开竞聘上岗后,中层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综合素质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得到充分保证,公司各项政策和决策能及时得到落实;
二是一批优秀农电工进入中层岗位。2006年和2009年先后共有13名农电工通过竞聘当上了所长或副所长,极大调动了农电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干部队伍平均学历明显提高。竞聘工作推行前,公司基层中层干部具有中专以上文化学历占32.5%,到2009年已变为55.8%,中层干部学历明显提高,这其中就有很多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中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四是平均年龄下降。许多35岁以下的年青人进入中层干部队伍,使整个干部队伍充满活力;
五是干部交流工作得以顺利推行。以前,干部要交流总是不乐意,通过竞聘全面重新“洗牌”后,中层干部交流由公司党政班子定,不存在“说情”或不服从现象。交流后的班子,一方面使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得以在公司基层“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干部离任审计,能及时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补救”和处理,做到防范在先,保护好干部。
六是通过采取基层中层干部“双向”选择,正副职之间搭配和谐,摩擦扯皮减少,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七是普通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竞聘走上中层干部岗位的普通员工事例,对其他普通员工就是极大震撼,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现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平时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练好本领,就会有机会走上中层岗位,施展自己的抱负。
四、对竞聘落选干部的妥善安排
为保持队伍稳定,并持续推进公司干部队伍改革创新,对在竞聘中落选的原中层干部,我们都认真进行了妥善安置。首先是党政主要领导逐个找落选人员谈话,通过和风细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查找落选原因,争取下次再参加竞聘;其次是在原有岗位工资上下调一岗,让其在岗位工资上再享受一年待遇;三是征求其意见,不愿在原有单位上班的,安排到其它所站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尴尬”。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我们成功预防和化解了干部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保持了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确保了单位不出现到各级上访情况发生,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
五、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采取的其它一些有效措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通过公开竞聘建立起来的中层干部队伍,基础是良好的,但人是会随着环境改变而不断变化的,为此,按照干部管理的规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还主动抓好了现有机关和基层中层干部的管理、考核,严格监督体系。一是建立干部业绩考核体系,对中层干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年度考核,用业绩说话;二是坚持中层干部测评制,不断推进群众监督机制的落实;三是对不称职的中层干部进行及时调整,不搞得过且过;四是加强干部廉政教育,注重警示教育,着力保持干部队伍的廉洁,促使干部干事干净。
通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队伍建设,公司逐步构建了一支执行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在广大干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先后实现了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一流企业、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奋斗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迈步向全国文明单位目标奋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干部队伍,事关企业兴衰成败,也是公司党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中层干部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公司各项决策的执行者,具体经营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公司形象的体现者,所以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是落实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任命制下干部存在的弊端
当前,在供电企业,干部的任用多采用下面推荐或领导提命等方式,再通过考察公示等程序进行聘任,这种体制由于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会带来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1、干部的危机感、紧迫感不强,一些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2、缺乏激励机制,干部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业绩平平,庸碌度日;
3、干部能上不能下,责任心缺失,只要不犯错,中层岗位就不会丢;
4、工作中不追求完美,不讲究细节,大而化之,马虎的毛病随处可见;
5、不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无法给普通员工搭建展现才能、走上中层岗位的平台;
6、造成一些“谋人不谋事”的不良现象,“跑官要官”现象不断。
这些任命制下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弊病,非常明显的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也极大的挫伤了一些有才能但无展现平台的员工积极性,甚至滋生一些不满或自暴自弃情绪。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转变干部思想观念,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公司党委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途径,破解这个瓶颈问题。2006年初,高安公司通过反复调研,开始试行干部公开竞聘上岗这一有效方式。
二、干部公开竞聘上岗的做法
2006年2月,春节刚过,高安公司员工就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司所有基层所站现任中层干部一律解聘,重新参与公开竞聘。
2月13日,公司公开了竞聘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凡在公司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男48岁以下,女43岁以下,均可报名参加竞聘中层干部。整个竞聘采取个人演讲、机关中层干部对参聘者考评和公司领导对参聘者考评三个环节进行,分值分别为3:3:4,最后总分即为该参聘者成绩。竞聘报名审查结束后,当时有113人具备参聘资格,竞聘前公司党政联席会事先研究敲定参聘成绩前58名人员进入侯选名单,然后从入围者中由公司党政联席会确定基层供电所正职,再由正职和其他入围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副职,入围人员中双向选择不成功的,列为公司后备干部。3月20日,整个竞聘工作全部结束。当时,有1名现任所长和5名副所长落选,有7名普通员工走上中层岗位。
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加上在竞聘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整个竞聘工作员工反响很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新组建中层干部带领和努力下,当年10月份,公司就一举成功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
按照2006年党委研究的三年一竞聘规定,2009年3月,我们再次对公司基层全体中层干部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这次竞聘方式又有了大的改变,内容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分演讲、笔试和计算机操作、领导考评几个环节进行。这次竞聘共有82人参加,原有中层干部6人落聘,11名普通员工通过竞聘走上中层岗位。
三、竞聘后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明显效果
推行公开竞聘中层岗位前,公司的一些中层干部特别是供电所所长,除存在上述任命制下的弊病外,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平时工作中,只重视抓经营生产,把安全、线损、电费作为全部工作。对学习、思想教育、对外打交道等工作不重视,自身理论水平也不高,这显然不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推行公开竞聘上岗后,中层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综合素质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得到充分保证,公司各项政策和决策能及时得到落实;
二是一批优秀农电工进入中层岗位。2006年和2009年先后共有13名农电工通过竞聘当上了所长或副所长,极大调动了农电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干部队伍平均学历明显提高。竞聘工作推行前,公司基层中层干部具有中专以上文化学历占32.5%,到2009年已变为55.8%,中层干部学历明显提高,这其中就有很多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中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四是平均年龄下降。许多35岁以下的年青人进入中层干部队伍,使整个干部队伍充满活力;
五是干部交流工作得以顺利推行。以前,干部要交流总是不乐意,通过竞聘全面重新“洗牌”后,中层干部交流由公司党政班子定,不存在“说情”或不服从现象。交流后的班子,一方面使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得以在公司基层“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干部离任审计,能及时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补救”和处理,做到防范在先,保护好干部。
六是通过采取基层中层干部“双向”选择,正副职之间搭配和谐,摩擦扯皮减少,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七是普通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竞聘走上中层干部岗位的普通员工事例,对其他普通员工就是极大震撼,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现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平时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练好本领,就会有机会走上中层岗位,施展自己的抱负。
四、对竞聘落选干部的妥善安排
为保持队伍稳定,并持续推进公司干部队伍改革创新,对在竞聘中落选的原中层干部,我们都认真进行了妥善安置。首先是党政主要领导逐个找落选人员谈话,通过和风细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查找落选原因,争取下次再参加竞聘;其次是在原有岗位工资上下调一岗,让其在岗位工资上再享受一年待遇;三是征求其意见,不愿在原有单位上班的,安排到其它所站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尴尬”。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我们成功预防和化解了干部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保持了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确保了单位不出现到各级上访情况发生,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
五、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采取的其它一些有效措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通过公开竞聘建立起来的中层干部队伍,基础是良好的,但人是会随着环境改变而不断变化的,为此,按照干部管理的规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还主动抓好了现有机关和基层中层干部的管理、考核,严格监督体系。一是建立干部业绩考核体系,对中层干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年度考核,用业绩说话;二是坚持中层干部测评制,不断推进群众监督机制的落实;三是对不称职的中层干部进行及时调整,不搞得过且过;四是加强干部廉政教育,注重警示教育,着力保持干部队伍的廉洁,促使干部干事干净。
通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队伍建设,公司逐步构建了一支执行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在广大干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先后实现了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一流企业、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奋斗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迈步向全国文明单位目标奋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