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缓解更需加强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
2009-03-05 16:09:1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持续多天的麦区严重旱情因最近的天气变化而缓解,受旱面积已降至往年同期水平。据调查发现,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是否完好,直接影响着抗旱效果。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旱情虽然缓解,但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不能就此放松,而应借此机会加强。
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粮食产量的高低。一些地方抗旱电力设施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造成被盗丢失严重,抗旱时电灌无法使用;有的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多,不仅经常在使用时发生各种故障,而且还常常威胁着人身和设备安全,致使干涸的麦田迟迟浇不上“救命水”,造成旱情逐渐加重。虽然在大旱的今年国家加大了资金和人力投入,但一些地方麦苗已经旱死,麦田抗旱效益不太理想。还有些地方为应急抗旱而新架设的线路和配备的设备,因是应急措施,多有不妥之处,造成抗旱电力设施的利用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相比之下,在河南新乡地区,由于对农田电力设施年年进行投入,加上电力设施保护措施到位,特别是去年以来该地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了“井井通”工程的工作力度, 因此农田基本上在电灌的可控之下,得到了有效的灌溉,使大旱之年的麦田仍长势喜人,旱灾降到了最低限度。
当前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基础抗旱电力设施仍很脆弱,电灌能力严重不足。加上这些年来由于许多地方政府抗旱电力设施建设投资偏少、欠债较多,抗旱电力设施不仅被盗丢失严重,而且即使没有被盗丢失的也大多年久失修、灌溉能力满足不了需要,还有许多农田无抗旱电力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有资料显示,农田抗旱电力设施的被盗丢失给农电企业和农民造成巨额财产损失,还为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制造了麻烦,目前相当多的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急需更换维修、重建、保护。因此,农田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不能因为旱情缓解就“好了伤疤忘了痛”,而要趁热打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和“井井通”工程的有利时机,以期从根本上摆脱旱魔的威胁,从而确保粮食作物旱涝保收。
干旱是我国不得不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与其到旱情严重时才去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抗旱,还不如构建长效的保护电力设施机制,完善抗旱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加快、加大“井井通”工程的建设力度和规模,并把农村保护抗旱电力设施工作纳入到群防群治范畴,加大保电、护电力度。同时还应探讨和深化农村抗旱电力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想方设法调动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积极性,构建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各级政府重视,农电企业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全社会同心协力,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工作一定能够做好、做实。
作者:刘桂军
持续多天的麦区严重旱情因最近的天气变化而缓解,受旱面积已降至往年同期水平。据调查发现,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是否完好,直接影响着抗旱效果。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旱情虽然缓解,但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不能就此放松,而应借此机会加强。
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粮食产量的高低。一些地方抗旱电力设施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造成被盗丢失严重,抗旱时电灌无法使用;有的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多,不仅经常在使用时发生各种故障,而且还常常威胁着人身和设备安全,致使干涸的麦田迟迟浇不上“救命水”,造成旱情逐渐加重。虽然在大旱的今年国家加大了资金和人力投入,但一些地方麦苗已经旱死,麦田抗旱效益不太理想。还有些地方为应急抗旱而新架设的线路和配备的设备,因是应急措施,多有不妥之处,造成抗旱电力设施的利用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相比之下,在河南新乡地区,由于对农田电力设施年年进行投入,加上电力设施保护措施到位,特别是去年以来该地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了“井井通”工程的工作力度, 因此农田基本上在电灌的可控之下,得到了有效的灌溉,使大旱之年的麦田仍长势喜人,旱灾降到了最低限度。
当前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基础抗旱电力设施仍很脆弱,电灌能力严重不足。加上这些年来由于许多地方政府抗旱电力设施建设投资偏少、欠债较多,抗旱电力设施不仅被盗丢失严重,而且即使没有被盗丢失的也大多年久失修、灌溉能力满足不了需要,还有许多农田无抗旱电力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有资料显示,农田抗旱电力设施的被盗丢失给农电企业和农民造成巨额财产损失,还为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制造了麻烦,目前相当多的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急需更换维修、重建、保护。因此,农田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不能因为旱情缓解就“好了伤疤忘了痛”,而要趁热打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和“井井通”工程的有利时机,以期从根本上摆脱旱魔的威胁,从而确保粮食作物旱涝保收。
干旱是我国不得不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与其到旱情严重时才去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抗旱,还不如构建长效的保护电力设施机制,完善抗旱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加快、加大“井井通”工程的建设力度和规模,并把农村保护抗旱电力设施工作纳入到群防群治范畴,加大保电、护电力度。同时还应探讨和深化农村抗旱电力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想方设法调动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积极性,构建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各级政府重视,农电企业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全社会同心协力,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工作一定能够做好、做实。
作者:刘桂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