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约别成口号要内化于心
2009-03-20 11:17:3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仇晓静
节约是一种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性手段。时下,“三节约”活动正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笔者认为,活动要取得实效,应该清醒判断节约的要与不要。
要转变观念,不要冷眼相对。节约不等于吝啬,也不是要大家勒紧裤腰,节约的实质是倡导一种科学、适度的消费方式,不应该受到束之高阁的“冷处理”。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严重不足,且利用率也较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产生效益的最大化。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能源产业,节约势在必行。电力员工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形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节约实质、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从思想上开始节约。
要落实行动,不要成为口号。 “三节约”活动涵盖了电网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内涵是丰富的。在执行中,用标语口号营造氛围只是形成节约合力的一种途径,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把节约的理念和制度喊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走了过场。节约是一项持久、全方位、全员的有意识行动。“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力所能及,从日常生活的随手关灯,例行工作的双面打印等细节和点滴着眼,积极探索节约的方法,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参与、鼓励、带动更多的人实践节约,落实在行动。
要形成文化,不要泡沫效应。节约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要持之以恒,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如果将“三节约”活动当成“一堆肥皂泡”, 动员起来轰轰烈烈,部署起来套路齐全,实施起来却没有内容、经不起推敲,那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因此,各单位应该以活动为契机,在实践中摸索、逐步建立“三节约”的长效机制,将“三节约”扎根实际、融入企业文化中,在工作中执行、在服务中体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才能使节约长远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节约是一种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性手段。时下,“三节约”活动正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笔者认为,活动要取得实效,应该清醒判断节约的要与不要。
要转变观念,不要冷眼相对。节约不等于吝啬,也不是要大家勒紧裤腰,节约的实质是倡导一种科学、适度的消费方式,不应该受到束之高阁的“冷处理”。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严重不足,且利用率也较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产生效益的最大化。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能源产业,节约势在必行。电力员工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形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节约实质、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从思想上开始节约。
要落实行动,不要成为口号。 “三节约”活动涵盖了电网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内涵是丰富的。在执行中,用标语口号营造氛围只是形成节约合力的一种途径,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把节约的理念和制度喊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走了过场。节约是一项持久、全方位、全员的有意识行动。“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力所能及,从日常生活的随手关灯,例行工作的双面打印等细节和点滴着眼,积极探索节约的方法,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参与、鼓励、带动更多的人实践节约,落实在行动。
要形成文化,不要泡沫效应。节约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要持之以恒,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如果将“三节约”活动当成“一堆肥皂泡”, 动员起来轰轰烈烈,部署起来套路齐全,实施起来却没有内容、经不起推敲,那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因此,各单位应该以活动为契机,在实践中摸索、逐步建立“三节约”的长效机制,将“三节约”扎根实际、融入企业文化中,在工作中执行、在服务中体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才能使节约长远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