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有效管理
2008-12-17 17:22: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管建明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关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而人的某种需要在相对满足以后,这种需求就失去了对于行为的动力作用。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于是人们又继续采取新的行为来满足新的要求,它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方面的衣食住行,到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主要包括工作得到认可,得到他人的尊重,工作有成就感等。而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满足不同的人和不同层次的人需要,达到激励和管理的作用。
――把解决员工共同的基本需求作为有效管理的基础。职工比较关心的还是待遇和福利。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适当地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职工福利待遇,组织员工开展有意义的联谊活动,将员工教育培训上升为企业的战略行为,让员工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有亲和力,要避免对上摇尾巴,对下打巴掌的工作作风。要避免管理方式简单粗暴,要善于接纳职工之间的不同差异,理解和宽容不同员工的不同心态。海门市供电公司在人文关怀上谋求新突破,2006年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大力改造,让员工一进公司大门就有舒心感和自豪感。公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和谐的氛围,增强公司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召开班组长、新大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员工生日公司送上鲜花、蛋糕和慰问金;员工婚丧嫁娶都有公司领导到场;员工子女考上大学公司专门给予奖励,在子女考大学期间为职工灵活调整公休假;过年时请外地大学生吃团圆饭,并赠送励志书籍。这些人性化的举措,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员工的心灵,让员工在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没有心理负担,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让员工时时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有效管理的针对性。需求是每个员工工作的引擎,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需求也有差别,思维方式也有差异,俗话说“人穷想富”、“富人想贵”、“富贵之人想雅”,就企业员工而言,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还要为其提供能适合其发展的上升道路。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能有足够大的成就。海门市供电公司为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和方法,由个人或小组来进行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实现技术改造。公司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QC)领导小组,定期对员工的成果进行发布和评审并及时向上级公司推荐优秀QC成果,公司近年来多次获得华东地区、省公司、市公司优秀QC成果奖。公司对获奖人员进行重奖。极大地激发员工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激情。
――及时准确地把握好员工的需求变化。企业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及时了解每位员工内心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通过贴心贴理的思想政治工作,问卷调查、绩效面谈、问题磋商等不同方式,及时掌握并分析员工的思想动态,时刻洞悉广大员工的思想变化和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要求。海门市供电公司开展了《员工幸福指数调查问卷》活动,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问题涵盖对工作、收入、健康、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以了解本公司员工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公司组织生技、调度、营销、变电、线路等各部门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供电所所长100多人,现场开展廉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先后参观了海门城北看守所和泰格电机有限公司。在海门看守所,带领员工参观了监房和犯人的工作场所,听取了管教人员的介绍,使参观人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由地珍贵,每一个案例都警醒我们每个人必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廉政路上走好每一步。在泰格电机有限公司,大家参观了冲压、制模、装配等各生产车间,对生产型企业严格的生产管理,任务要求,不同的流水线,生产环境都有了更加直观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一线产业工人工作的艰辛,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对供电事业的热爱,加深了对幸福的理解,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占统治地位时,人本能地会将其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这是人们最富创造性与建设性的时候,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就。所有调查发现,凡是最能充分发挥其长处,而且最受到挑战的人,他们的工作最起劲,也最能出成绩。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激发员工的内驱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允许他们发展和使用具有创造性或革新精神的方法,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展示自己,在奋斗充实自己,以便为个人成长、成就和提升提供保证,使员工致力于自身发展,同时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海门市供电公司为了加大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引导员工参与全员练兵,引导职工立志岗位成才,以推进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成立技能竞赛组委会,制定了海门市供电公司08年员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方案,鼓励员工勇于参与,勇争第一,在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对获奖员工进行重奖和提拔使用,营造了学技术、比技能,立志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
――合理引导员工的需求。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效管理并不是说为了达到管理效果就无原则地满足员工所有的需求,而是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基本的、在原则政策范围内的,尽可能给予满足;对于过分的非分的要求,也不能突破原则底线,必须给予合理的引导,努力把员工的期望值控制在制度的范围之内。
――合适的激励措施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既然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企业管理者就应当坚持以员工为本,根据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要,有效的激励,发展才有动力。海门市供电公司创新了农电绩效管理模式,制定了《一般管理人员、农村电工绩效考核细则》,年度对供电所进行等级评定,进一步明确了员工岗位职责,把公司各项管理目标和压力延伸传递到每一位农电人员,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农电素质工程”,激发农电员工爱岗敬业,学习业务,苦练技能的热情,“学知识、增技能、强素质”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以四甲供电所为代表的学习型供电所,四甲供电所被省总工会评为“江苏省学习型班组”,被省电力公司评为学习型供电所。
企业可以建立优秀人才评价和管理制度,拓宽员工的成才通道,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搭建岗位成长的平台,大胆给员工压担子,本着“重实绩、重贡献”原则,把分配激励机制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一线倾斜。海门市供电公司为发挥工资分配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制定了《进一步提高生产一线骨干人员工资待遇的实施意见(试行)》,根据各专业工种的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因素,提高有关人员的工资待遇。
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要容忍各种不同人的脾气和个性,在处理内部关系时以任务为重心,而非以人为中心,这样就可以按照贡献和绩效来对人进行客观评价。电力企业管理主要任务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海门市供电公司通过季度评选安全生产明星,优质服务标兵,年度评选企业标兵和优秀党员,并将他们的照片和先进事迹制作成图板进行展示,对先进员工进行及时地鼓励和激励。树立先进典型也是一种理念,一种导向,给人以方向,施人以标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公平、公正、规范的运作,给想干事的人机会,给所干事的人舞台,给干成事的人荣誉,给不干事的人危机,让人才在岗位上磨炼,在实践中提高,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为员工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对企业和人实现最为有效的管理。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员工实行个性化的成长设计,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以核心人才为对象,以“育得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目标,从事业高度、制度创新、培养锻炼、公平竞争、灵活管理、优惠待遇等方面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对优秀人才的工作内容要设计得合情合理,让平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一个年轻人,调动岗位并不难,但一个人在一个组织里工作了十年,要调动就比较困难,所以,年轻人要进行多岗位交流,对成绩突出者要及时地奖励和提拔使用,让业绩优秀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馈,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长、责任和成就。对一些已在中层管理岗位的同志,要实施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扩大干部、员工的工作自主权,使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样既利于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又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这正是企业公平的体现。
作者:管建明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关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而人的某种需要在相对满足以后,这种需求就失去了对于行为的动力作用。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于是人们又继续采取新的行为来满足新的要求,它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方面的衣食住行,到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主要包括工作得到认可,得到他人的尊重,工作有成就感等。而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满足不同的人和不同层次的人需要,达到激励和管理的作用。
――把解决员工共同的基本需求作为有效管理的基础。职工比较关心的还是待遇和福利。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适当地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职工福利待遇,组织员工开展有意义的联谊活动,将员工教育培训上升为企业的战略行为,让员工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有亲和力,要避免对上摇尾巴,对下打巴掌的工作作风。要避免管理方式简单粗暴,要善于接纳职工之间的不同差异,理解和宽容不同员工的不同心态。海门市供电公司在人文关怀上谋求新突破,2006年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大力改造,让员工一进公司大门就有舒心感和自豪感。公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和谐的氛围,增强公司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召开班组长、新大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员工生日公司送上鲜花、蛋糕和慰问金;员工婚丧嫁娶都有公司领导到场;员工子女考上大学公司专门给予奖励,在子女考大学期间为职工灵活调整公休假;过年时请外地大学生吃团圆饭,并赠送励志书籍。这些人性化的举措,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员工的心灵,让员工在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没有心理负担,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让员工时时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有效管理的针对性。需求是每个员工工作的引擎,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需求也有差别,思维方式也有差异,俗话说“人穷想富”、“富人想贵”、“富贵之人想雅”,就企业员工而言,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还要为其提供能适合其发展的上升道路。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能有足够大的成就。海门市供电公司为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和方法,由个人或小组来进行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实现技术改造。公司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QC)领导小组,定期对员工的成果进行发布和评审并及时向上级公司推荐优秀QC成果,公司近年来多次获得华东地区、省公司、市公司优秀QC成果奖。公司对获奖人员进行重奖。极大地激发员工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激情。
――及时准确地把握好员工的需求变化。企业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及时了解每位员工内心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通过贴心贴理的思想政治工作,问卷调查、绩效面谈、问题磋商等不同方式,及时掌握并分析员工的思想动态,时刻洞悉广大员工的思想变化和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要求。海门市供电公司开展了《员工幸福指数调查问卷》活动,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问题涵盖对工作、收入、健康、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以了解本公司员工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公司组织生技、调度、营销、变电、线路等各部门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供电所所长100多人,现场开展廉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先后参观了海门城北看守所和泰格电机有限公司。在海门看守所,带领员工参观了监房和犯人的工作场所,听取了管教人员的介绍,使参观人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由地珍贵,每一个案例都警醒我们每个人必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廉政路上走好每一步。在泰格电机有限公司,大家参观了冲压、制模、装配等各生产车间,对生产型企业严格的生产管理,任务要求,不同的流水线,生产环境都有了更加直观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一线产业工人工作的艰辛,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对供电事业的热爱,加深了对幸福的理解,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占统治地位时,人本能地会将其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这是人们最富创造性与建设性的时候,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就。所有调查发现,凡是最能充分发挥其长处,而且最受到挑战的人,他们的工作最起劲,也最能出成绩。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激发员工的内驱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允许他们发展和使用具有创造性或革新精神的方法,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展示自己,在奋斗充实自己,以便为个人成长、成就和提升提供保证,使员工致力于自身发展,同时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海门市供电公司为了加大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引导员工参与全员练兵,引导职工立志岗位成才,以推进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成立技能竞赛组委会,制定了海门市供电公司08年员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方案,鼓励员工勇于参与,勇争第一,在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对获奖员工进行重奖和提拔使用,营造了学技术、比技能,立志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
――合理引导员工的需求。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效管理并不是说为了达到管理效果就无原则地满足员工所有的需求,而是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基本的、在原则政策范围内的,尽可能给予满足;对于过分的非分的要求,也不能突破原则底线,必须给予合理的引导,努力把员工的期望值控制在制度的范围之内。
――合适的激励措施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既然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企业管理者就应当坚持以员工为本,根据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要,有效的激励,发展才有动力。海门市供电公司创新了农电绩效管理模式,制定了《一般管理人员、农村电工绩效考核细则》,年度对供电所进行等级评定,进一步明确了员工岗位职责,把公司各项管理目标和压力延伸传递到每一位农电人员,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农电素质工程”,激发农电员工爱岗敬业,学习业务,苦练技能的热情,“学知识、增技能、强素质”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以四甲供电所为代表的学习型供电所,四甲供电所被省总工会评为“江苏省学习型班组”,被省电力公司评为学习型供电所。
企业可以建立优秀人才评价和管理制度,拓宽员工的成才通道,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搭建岗位成长的平台,大胆给员工压担子,本着“重实绩、重贡献”原则,把分配激励机制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一线倾斜。海门市供电公司为发挥工资分配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制定了《进一步提高生产一线骨干人员工资待遇的实施意见(试行)》,根据各专业工种的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因素,提高有关人员的工资待遇。
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要容忍各种不同人的脾气和个性,在处理内部关系时以任务为重心,而非以人为中心,这样就可以按照贡献和绩效来对人进行客观评价。电力企业管理主要任务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海门市供电公司通过季度评选安全生产明星,优质服务标兵,年度评选企业标兵和优秀党员,并将他们的照片和先进事迹制作成图板进行展示,对先进员工进行及时地鼓励和激励。树立先进典型也是一种理念,一种导向,给人以方向,施人以标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公平、公正、规范的运作,给想干事的人机会,给所干事的人舞台,给干成事的人荣誉,给不干事的人危机,让人才在岗位上磨炼,在实践中提高,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为员工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对企业和人实现最为有效的管理。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员工实行个性化的成长设计,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以核心人才为对象,以“育得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目标,从事业高度、制度创新、培养锻炼、公平竞争、灵活管理、优惠待遇等方面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对优秀人才的工作内容要设计得合情合理,让平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一个年轻人,调动岗位并不难,但一个人在一个组织里工作了十年,要调动就比较困难,所以,年轻人要进行多岗位交流,对成绩突出者要及时地奖励和提拔使用,让业绩优秀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馈,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长、责任和成就。对一些已在中层管理岗位的同志,要实施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扩大干部、员工的工作自主权,使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样既利于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又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这正是企业公平的体现。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