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扬优成势――乐安发展小水电项目透视
2008-12-18 09:57:5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近年来,乐安县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到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来,大力培育壮大小水电项目。从2003年至今,共引进民营资金3.2亿元,投资建设了46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4.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占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的65%。尽管目前处于枯水季节,但全县小水电的日发电功率仍然在1万千瓦以上,占该县日用电量的五分之三,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水电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新闻背景:“小水电真是帮了咱企业的大忙,要不然我的企业一下就要亏损300多万元。”谈及小水电,落户乐安县工业园区的 丰(江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俊十分感激地说。今年8月,在全省电力严重不足,电网限量供电的大环境下, 丰(江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巧那时接了一批订单,需要按时交货,如果到时交不出货,就要赔偿3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企业没电,货物生产不出来,当时,程总急得团团转。为解决企业用电所需困难,乐安县通过调度小水电,确保了园区企业的正常生产用电,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背景解读:该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创新小水电投融资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小水电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小水电开发,一批批电站开发项目吸引着各类资金滚滚而来。今年以来,该县已引进小水电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8200多万元。充足的电能不仅保障了传统工业正常生产的需要,还带动了特色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悄然兴起。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该县新引进项目48个,合同资金11.69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并全部开工建设。全县涌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毛竹加工、机械加工等加工厂220多家。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95%。
小水电带来可观生态效益
新闻背景:谷岗乡四清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以前,这里的农户做饭都是用木材,由于长时间的砍伐木材,森林植被严重破坏。2006年,该村一小水电企业落户后,充足的电力资源,让该村农民改变了生活方式,纷纷拆除土灶,改用电能做燃料,全村100多户农户年可节省木材200多吨,按每亩林地每年生长500公斤柴计算,相当于封育了400多亩山林。如今,迈步该村,只闻饭香而不见炊烟,山林树木葱郁,生态环境大大改观。
背景解读:小水电的发展,不仅满足了该县城乡居民和工业用电的需要,还带来了可观的生态效益。该县把发展小水电和实施电代燃料项目相结合,在小水电项目的周边村镇积极推广以电代燃料工程,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和破坏。农民一改过去烧柴做饭而饱受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改用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电产品,极大地减少了薪材用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保护了生态。目前,该县已有近万农户受惠于电代燃料工程,按平均每户年节省燃料费5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50万元;保护退耕还林2.3万亩,保护植被面积13万亩,年节省木材近6万立方米。同时,由于使用电能做燃料,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小水电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新闻背景:牛田镇南安村进村公路原先只是一条5公里长的机耕道,道路坑洼不平,汽车进不了村,村民只能靠推板车运输物质,是一个地道的贫困村。自从东岸水电站项目落户南安村后,电站的投资方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生活也大为改善。村民董爱华告诉记者:“东岸电站的落户,让咱村民出行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汽车开到了家门口,咱村民再也不用为运输物质发愁了!”
背景解读:小水电项目的实施,还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该县积极引导落户企业和村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由企业投资,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对公路进行改造,对灌渠、堤坝进行加固。丰亭水电站坐落在牛田镇麻坑村,电站投资方自筹资金拓宽、加固了灌溉渠,新增和改善了灌溉面积1万亩,惠及麻坑、谢家等3个村的几百户农民。据统计,该县46座小水电项目的兴建,新建改造山区水泥公路210多公里,新修砂石路270多公里,架设通信线路100多公里,建成水库库容1.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2万亩,解决了6万余人的饮水困难,并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力560人。
游曾 本报记者谢蓬勃
近年来,乐安县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到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来,大力培育壮大小水电项目。从2003年至今,共引进民营资金3.2亿元,投资建设了46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4.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占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的65%。尽管目前处于枯水季节,但全县小水电的日发电功率仍然在1万千瓦以上,占该县日用电量的五分之三,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水电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新闻背景:“小水电真是帮了咱企业的大忙,要不然我的企业一下就要亏损300多万元。”谈及小水电,落户乐安县工业园区的 丰(江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俊十分感激地说。今年8月,在全省电力严重不足,电网限量供电的大环境下, 丰(江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巧那时接了一批订单,需要按时交货,如果到时交不出货,就要赔偿3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企业没电,货物生产不出来,当时,程总急得团团转。为解决企业用电所需困难,乐安县通过调度小水电,确保了园区企业的正常生产用电,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背景解读:该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创新小水电投融资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小水电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小水电开发,一批批电站开发项目吸引着各类资金滚滚而来。今年以来,该县已引进小水电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8200多万元。充足的电能不仅保障了传统工业正常生产的需要,还带动了特色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悄然兴起。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该县新引进项目48个,合同资金11.69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并全部开工建设。全县涌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毛竹加工、机械加工等加工厂220多家。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95%。
小水电带来可观生态效益
新闻背景:谷岗乡四清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以前,这里的农户做饭都是用木材,由于长时间的砍伐木材,森林植被严重破坏。2006年,该村一小水电企业落户后,充足的电力资源,让该村农民改变了生活方式,纷纷拆除土灶,改用电能做燃料,全村100多户农户年可节省木材200多吨,按每亩林地每年生长500公斤柴计算,相当于封育了400多亩山林。如今,迈步该村,只闻饭香而不见炊烟,山林树木葱郁,生态环境大大改观。
背景解读:小水电的发展,不仅满足了该县城乡居民和工业用电的需要,还带来了可观的生态效益。该县把发展小水电和实施电代燃料项目相结合,在小水电项目的周边村镇积极推广以电代燃料工程,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和破坏。农民一改过去烧柴做饭而饱受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改用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电产品,极大地减少了薪材用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保护了生态。目前,该县已有近万农户受惠于电代燃料工程,按平均每户年节省燃料费5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50万元;保护退耕还林2.3万亩,保护植被面积13万亩,年节省木材近6万立方米。同时,由于使用电能做燃料,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小水电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新闻背景:牛田镇南安村进村公路原先只是一条5公里长的机耕道,道路坑洼不平,汽车进不了村,村民只能靠推板车运输物质,是一个地道的贫困村。自从东岸水电站项目落户南安村后,电站的投资方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生活也大为改善。村民董爱华告诉记者:“东岸电站的落户,让咱村民出行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汽车开到了家门口,咱村民再也不用为运输物质发愁了!”
背景解读:小水电项目的实施,还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该县积极引导落户企业和村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由企业投资,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对公路进行改造,对灌渠、堤坝进行加固。丰亭水电站坐落在牛田镇麻坑村,电站投资方自筹资金拓宽、加固了灌溉渠,新增和改善了灌溉面积1万亩,惠及麻坑、谢家等3个村的几百户农民。据统计,该县46座小水电项目的兴建,新建改造山区水泥公路210多公里,新修砂石路270多公里,架设通信线路100多公里,建成水库库容1.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2万亩,解决了6万余人的饮水困难,并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力560人。
游曾 本报记者谢蓬勃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