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挑刺是确保企业安全的关键
2008-11-20 13:27:3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昨天,在某供电公司采访,刚好赶上该公司总结表彰会。会上,该公司对安全供电1500天无事故,说的很少,却对工作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等安全问题,反复说了很多,甚至毫不客气、不留情面、点名道姓地批评了个别供电所和个人。会议后,有的员工对领导的这种行为难以理解,认为公司实现安全生产1500天已经很不容易了,今天应该是多表扬,没批评才对,可领导偏偏表扬的少,批评的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员工的这种不满情绪,虽然有自己的道理,但笔者认为,领导这样做的良苦用心,还是能让更多人理解的。常言说的好: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领导在如此“喜庆”的会上,挑少数人的刺,泼少数人的凉水,就是要让大家时刻警醒、清醒,不要被成绩冲昏头脑,更不能睡在“功劳簿”,忘乎所以。
从古到今,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有了胜利果实之后,该公司领导还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忘讲安全生产,不忘讲在平时工作、督察、暗访、抽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事例,笔者以为才是该公司取得安全供电1500天无事故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扬?该公司领导的做法,无异是明智之举。
庄稼人种庄稼,要想取得好收成,除了选好良种之外,就要在预防病虫害上下功夫。企业抓安全生产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抓安全生产,不给员工提前接种“安全疫苗”,把安全道理说清讲透,防患于未然,等事故发生了,再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亡羊补牢,为时就晚了。
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马虎。善于挑刺、敢于揭短,不应是领导的“专利”。要形成员工与员工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都能够相互挑刺、经常挑刺,敢于挑刺的良好氛围。
常敲安全警钟,能够面对面的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乍一看是领导不近人情,不懂世故,其实这才是领导关心爱护员工的具体体现。试想,如果大家都高兴上班,平安回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当然是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
当然,善于挑刺,尤其是敢于指出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固然很好。但如何才能好上加好,做到人平安、共和谐?笔者以为,还要把安全隐患、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之中。发现隐患,现场整改,甚至对这样的人和事,要下“猛药”整治,加大责任“连带”。让每一名员工、管理干部,对安全高度重视、用心负责,不愿违章、不敢违章,不能违章。把安全隐患消灭到“零”。让抱怨领导讲安全生产的声音,消灭到“零”。 (马明刚)
员工的这种不满情绪,虽然有自己的道理,但笔者认为,领导这样做的良苦用心,还是能让更多人理解的。常言说的好: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领导在如此“喜庆”的会上,挑少数人的刺,泼少数人的凉水,就是要让大家时刻警醒、清醒,不要被成绩冲昏头脑,更不能睡在“功劳簿”,忘乎所以。
从古到今,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有了胜利果实之后,该公司领导还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忘讲安全生产,不忘讲在平时工作、督察、暗访、抽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事例,笔者以为才是该公司取得安全供电1500天无事故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扬?该公司领导的做法,无异是明智之举。
庄稼人种庄稼,要想取得好收成,除了选好良种之外,就要在预防病虫害上下功夫。企业抓安全生产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抓安全生产,不给员工提前接种“安全疫苗”,把安全道理说清讲透,防患于未然,等事故发生了,再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亡羊补牢,为时就晚了。
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马虎。善于挑刺、敢于揭短,不应是领导的“专利”。要形成员工与员工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都能够相互挑刺、经常挑刺,敢于挑刺的良好氛围。
常敲安全警钟,能够面对面的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乍一看是领导不近人情,不懂世故,其实这才是领导关心爱护员工的具体体现。试想,如果大家都高兴上班,平安回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当然是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
当然,善于挑刺,尤其是敢于指出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固然很好。但如何才能好上加好,做到人平安、共和谐?笔者以为,还要把安全隐患、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之中。发现隐患,现场整改,甚至对这样的人和事,要下“猛药”整治,加大责任“连带”。让每一名员工、管理干部,对安全高度重视、用心负责,不愿违章、不敢违章,不能违章。把安全隐患消灭到“零”。让抱怨领导讲安全生产的声音,消灭到“零”。 (马明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