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把“偏才”整合成“全才”
2008-11-26 16:47: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林文钦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韦尔奇在其自传中指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领导者应独具慧眼,把人才安排到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作用。
返观我国的一些企业,领导者通常对员工要求过严,希图他们成为“全才”,容不得下属半点缺陷,见员工一“短”,即不及其余,横加指责,不予重用。因过分求全责备,使得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优秀人才的极大浪费。细究之下,早期国有企业之所以不能可持续发展,多数中国民营企业之所以“短命”,其原由就在于这些企业苛求“全才”,最终导致核心人才失去忠诚度而流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固然,现代企业中的“大而全”人才是微乎其微,更多的是这样那样的“偏才”, 他们的禀赋、兴趣、特长、能力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方面,有的甚至看似与经营管理无关,也并非企业短缺和需要的,而他们却是潜在的人才资源,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和用途。而能否取“偏才”之长,关键就看企业领导者有无爱才之心、识才之慧、容才之量了。
世界100强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之成功实践表明:长短相伴,强弱相随是所有“偏才”的共同特点。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员工,也必然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而优秀的领导者,总是尽量用好“偏才”,扬长避短,用其所长。像沃尔马公司、谷歌网站等企业的CEO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从世界各地广募“偏才”,并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为其出谋效力,在短时间内使得企业迅速发展为知名的跨国公司。
诚如海尔老总张瑞敏所言:“偏才”并不“偏”,关键在于截长补短,成就最佳人才团队。的确,企业作为一个众多人才的集合体,不仅要发挥员工个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形成最佳人才结构。毕竟,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需要的是大量更专业化的各类“偏才”。而企业中既然极少有“全才”,“偏才”又占了绝大多数,那么领导者何不作个智力互补,把具有各种不同的知识、专业、智能、年龄的成员搭配整合起来,以发挥良好的整体效能?据报载,有这样一位颇会善用“偏才”的生产型企业的高管,他让爱挑剔的人去当质监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员,让爱捕风捉影的人去当信息员,让争强好胜、好出风头的人去当推销员,如此一一不等。结果,那些员工中无不可用之人,大伙各尽其力,使得企业人才队伍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
古语云:“良将没有放弃的人才,明主没有不要的学士。进一步说,企业苦等全才不如善用偏才。而将“偏才”有效地整合成“全才”, 还在于企业领导者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着眼点放在员工的长处上并运用好。唯有企业对“偏才” 的长处尽量挖掘、各尽其用,且对其短处和缺点适度地包容,才能将人才资源的潜能发挥至最大化。
作者:林文钦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韦尔奇在其自传中指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领导者应独具慧眼,把人才安排到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作用。
返观我国的一些企业,领导者通常对员工要求过严,希图他们成为“全才”,容不得下属半点缺陷,见员工一“短”,即不及其余,横加指责,不予重用。因过分求全责备,使得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优秀人才的极大浪费。细究之下,早期国有企业之所以不能可持续发展,多数中国民营企业之所以“短命”,其原由就在于这些企业苛求“全才”,最终导致核心人才失去忠诚度而流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固然,现代企业中的“大而全”人才是微乎其微,更多的是这样那样的“偏才”, 他们的禀赋、兴趣、特长、能力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方面,有的甚至看似与经营管理无关,也并非企业短缺和需要的,而他们却是潜在的人才资源,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和用途。而能否取“偏才”之长,关键就看企业领导者有无爱才之心、识才之慧、容才之量了。
世界100强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之成功实践表明:长短相伴,强弱相随是所有“偏才”的共同特点。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员工,也必然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而优秀的领导者,总是尽量用好“偏才”,扬长避短,用其所长。像沃尔马公司、谷歌网站等企业的CEO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从世界各地广募“偏才”,并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为其出谋效力,在短时间内使得企业迅速发展为知名的跨国公司。
诚如海尔老总张瑞敏所言:“偏才”并不“偏”,关键在于截长补短,成就最佳人才团队。的确,企业作为一个众多人才的集合体,不仅要发挥员工个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形成最佳人才结构。毕竟,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需要的是大量更专业化的各类“偏才”。而企业中既然极少有“全才”,“偏才”又占了绝大多数,那么领导者何不作个智力互补,把具有各种不同的知识、专业、智能、年龄的成员搭配整合起来,以发挥良好的整体效能?据报载,有这样一位颇会善用“偏才”的生产型企业的高管,他让爱挑剔的人去当质监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员,让爱捕风捉影的人去当信息员,让争强好胜、好出风头的人去当推销员,如此一一不等。结果,那些员工中无不可用之人,大伙各尽其力,使得企业人才队伍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
古语云:“良将没有放弃的人才,明主没有不要的学士。进一步说,企业苦等全才不如善用偏才。而将“偏才”有效地整合成“全才”, 还在于企业领导者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着眼点放在员工的长处上并运用好。唯有企业对“偏才” 的长处尽量挖掘、各尽其用,且对其短处和缺点适度地包容,才能将人才资源的潜能发挥至最大化。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